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夏夜里的回声
本书标签: 都市 

第二十二章 初雪与归处

夏夜里的回声

安福里的冬天总来得悄无声息,十二月初的清晨,第一片雪花慢悠悠落在37号楼下的海棠枝上,没等积厚就化了,只在枝头留下一层薄薄的湿意。林砚早上出门时,看见母亲正站在茶馆门口,手里拿着扫帚轻轻扫着台阶上的雪粒,“茉莉”猫蜷在她脚边的棉垫上,偶尔抬爪拍掉落在身上的雪花,模样格外温顺。

“妈,别扫了,一会儿雪化了更滑,我下班带防滑垫回来。”林砚走过去,想把扫帚接过来。母亲却笑着往他手里塞了个保温袋,“刚煮的姜枣茶,你拿着暖身子。苏晚早上来说,今天要去给巷里的独居老人送棉鞋,是她和周屿一起买的,让咱们家也多备两双,万一有老人需要呢。”

林砚握着温热的保温袋,心里也暖烘烘的。他想起去年冬天母亲刚搬回安福里时,还总念叨南方的暖,如今却比谁都更在意巷里的老人——每天帮王阿婆提菜篮,给张师傅送刚烙的饼,连茶馆老板的孙子放学,她都会帮忙接。安福里于母亲而言,早已不是“暂住的地方”,而是真真正正的归处。

中午,林砚收到了周屿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苏晚正蹲在独居的李奶奶家门口,帮老人试穿新棉鞋,周屿则举着相机,拍下老人笑着点头的模样。消息里写着“还差两户老人,下午咱们一起去”,林砚立刻回复“没问题”,还特意提前下班,去超市买了些水果和糕点,想着给老人们带去。

傍晚,林砚刚走到巷口,就看见苏晚和周屿站在李奶奶家楼下,正帮老人搬新买的取暖器。“这是社区补贴的电暖器,比煤炉安全,”周屿擦着额角的汗说,“李奶奶子女在外地,冬天就怕她冷,咱们多来看看也放心。”苏晚则拿着抹布,仔细擦着取暖器上的灰尘:“等会儿咱们再教奶奶怎么用,省得她操作不好。”

母亲这时也提着刚做好的红糖发糕走过来,“刚蒸好的,还热乎着,奶奶你尝尝。”李奶奶接过发糕,咬了一口,眼眶忽然红了:“你们比我孩子还贴心,有你们在,我这冬天一点都不冷。”林砚看着眼前的场景,忽然觉得,安福里的冬天之所以不冷,从来不是因为没有寒风,而是因为有人把暖意织进了日子里。

接下来的几天,巷里的邻居们都忙着为冬至做准备。王阿婆带着几个老人揉汤圆面团,说要做黑芝麻、花生、豆沙三种馅,满足大家的口味;张师傅则把茶馆里的暖炉检修了一遍,还特意加了个防护栏,“怕孩子们玩闹时碰到”;苏晚和周屿则忙着布置冬至聚会的场地,在茶馆里挂起红灯笼,还贴了很多孩子们画的“冬至快乐”插画,满屋子都透着喜庆。

冬至那天,雪下得比往常大了些,青石板路铺上了一层薄雪,像撒了层白糖。茶馆里早早生起了暖炉,炉火烧得正旺,把整个屋子都烘得暖洋洋的。大家围着暖炉坐,手里捧着热乎的汤圆,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天——李奶奶说自己年轻时包饺子的手艺,张师傅讲巷里以前冬至的老习俗,孩子们则围着暖炉唱着苏晚教的儿歌,笑声满屋子转。

林砚坐在母亲身边,看着母亲给李奶奶夹汤圆,忽然听见苏晚喊他。转头一看,苏晚手里拿着一本装订好的小册子,笑着递过来:“这是《晚风里的约定》的试读本,里面加了咱们这半年的故事,你和阿姨看看,有没有要改的地方。”

林砚翻开小册子,第一页就是母亲帮老人扫雪的照片,旁边配着苏晚写的文字:“安福里的冬天,因每一份牵挂而温暖。”后面还有送棉鞋、修暖炉、冬至聚会的照片,每一张都透着细碎的美好。母亲凑过来看,指着一张四人围坐吃汤圆的照片,轻声说:“真好,咱们现在的日子,比以前还热闹。”

聚会快结束时,周屿忽然站起来,手里拿着相机:“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晚风里的约定》的外文版翻译已经完成了,出版社说下个月就能出版,还会在安福里办一场中外读者见面会,让咱们和国外的读者聊聊老巷的故事。”

大家都高兴地鼓起掌来,李奶奶笑着说:“到时候我也要来,看看外国朋友是不是也喜欢咱们安福里的汤圆。”母亲也点头:“我那天多做些红糖发糕,让外国朋友也尝尝咱们巷里的味道。”

夜深了,雪还在下,巷里的灯光映着雪粒,像撒了满地的星星。林砚送母亲回家,母亲从衣柜里拿出一件叠得整齐的毛衣,“这是你外婆织的,以前总说等你成家了给你穿,现在你虽然没成家,但身边有苏晚、周屿这些好朋友,有巷里的邻居,也像一家人一样。”

林砚接过毛衣,指尖触到柔软的毛线,忽然想起外婆生前的样子。他知道,外婆一直牵挂的安福里,如今不仅热闹依旧,还多了很多新的温暖;他也知道,自己曾经迷茫寻找的“归处”,从来不是某一座房子,而是安福里的人,是这里的日子,是每一个冬天里,都有人为你煮一碗热汤圆的踏实。

回到茶馆时,苏晚和周屿还在收拾东西。“阿姨安顿好了?”苏晚问。林砚点头,举起手里的毛衣:“这是外婆织的,我想明天把它放进‘小博物馆’,让大家也看看外婆的心意。”周屿笑着说:“好啊,到时候读者见面会,咱们也把它当展品,让更多人知道安福里的温暖传承。”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雪的凉意,却被暖炉的热气挡在了外面。林砚看着身边的两人,看着茶馆里亮着的红灯笼,忽然明白,夏夜晚风里的回声,从来不是过去的回忆,而是“归处”——是母亲找到了安稳的家,是他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是每一个来到安福里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

他知道,未来的安福里,还会有无数个这样的冬天,还会有无数个温暖的故事,而他们,会一直在这里,守着这片老巷,守着这份归处,让夏夜晚风里的回声,永远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它的人。

上一章 第二十一章 桂香与远声 夏夜里的回声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最终章 四季与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