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盛世,
本书标签: 古代  无cp 

周奶奶

盛世,

天蒙蒙亮时,愿山河走到了镇外的石桥上。桥板缝里长着丛野蒿,沾着露水,她蹲下来歇脚,指尖的血滴在蒿叶上,红得扎眼。远处传来驴叫,是叔家的驴车吧?许是发现她跑了,正往这边寻。她咬了咬唇,把布包往肩上紧了紧,顺着桥另一头的土路往下走。

土路尽头是片河滩,芦苇长得比人高。她钻进去时,芦苇叶刮得脸生疼,却把身后的动静都挡了。蹲在芦苇丛里往外看,晨光把河面染成金的,有只水鸟扑棱棱飞起来,落在对岸的柳树上。她摸出怀里的碎瓦片,借着光看——“山”字的撇划被血浸得软了,“河”字的三点水像三颗没干的泪。

“原来你在这儿。”

吓了一跳,手里的瓦片差点掉了。转头见个穿灰布衫的老太太蹲在芦苇丛外,手里挎着个竹篮,篮里是刚挖的荠菜。老太太没靠近,只指了指她的手:“瓦片划得深,得找东西包上。”

愿山河往回缩了缩手,没说话。老太太却从篮里摸出块干净的布条,递过来:“我家老头子以前赶车,手上总磨破,就备着这布条。你先拿去用,不碍事。”

布条上有股皂角味,软乎乎的。她犹豫了下,还是接过来,笨拙地缠在手上。老太太蹲在旁边看,忽然问:“是从镇上跑出来的?”

她愣了愣,点了点头。老太太叹了口气:“我刚才路过你叔家院外,听见他跟你婶子吵,说丢了个‘干活的’。”她顿了顿,往河面看了眼,“你叔不是啥好人,去年还欠了我家两斗米没还。”

愿山河没料到她会说这个,张了张嘴,没说出话。老太太却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土:“我家就在河对岸的柳村,就我一个人过。你要是没处去,先跟我回去,帮我劈劈柴、喂喂鸡,管你两顿饱饭。”

她抬头看老太太,老太太脸上有很多皱纹,笑起来眼角的纹像河面上的波。“不用你白干活,”老太太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等过阵子你想走了,我再给你凑点盘缠。”

芦苇丛里的风忽然软了,不扎人了。愿山河攥着手里的布条,指节动了动,低声说了句:“谢……谢谢。”

老太太应了声,转身往河边走:“走,我撑船送你过去。”

小船泊在芦苇边,是只旧木船,船板上长着层薄绿苔。老太太撑着篙,船慢悠悠往对岸漂,篙尖戳在水里,搅碎了满河的金光。“我姓周,你叫我周奶奶就行。”老太太回头看她,“你叫啥名?”

“愿山河。”她小声说。

“好名字。”周奶奶笑了,“愿山河,愿山河安稳。你爹娘给你起这名,是盼着好呢。”

她没说话,只是往怀里摸了摸那块瓦片。原来这名字不是硬邦邦的,也能被人说“盼着好”。

周奶奶家是间矮瓦房,院里种着棵老榆树,树下拴着只老母鸡。周奶奶把她往屋里引:“屋里乱,你先坐。”屋里摆着张旧木桌,桌上放着个粗瓷碗,碗边有个小豁口,却洗得干干净净。

“你先歇着,我去给你热个窝窝头。”周奶奶往灶房走,又回头说,“柴房里有新铺的干草,夜里你就睡那儿,比你叔家的干净。”

她站在屋里没动,看周奶奶在灶前忙活,火光映在墙上,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灶上的锅“咕嘟”响了声,是热水在冒气。她忽然想起以前在家,娘也总在灶前忙活,只是娘从不给她热窝窝头,只会把冷的扔给她。

周奶奶把热好的窝窝头递过来,还递了双筷子:“慢点吃,别噎着。”窝窝头是软的,沾着点麦香。她咬了口,热乎气顺着喉咙往下走,走到心口时,烫得她眼眶有点酸。

吃过饭,她去劈柴。斧头比家里的轻,她抡起来时,周奶奶在旁边喊:“慢点劈,别伤着手。”她应了声,斧头落在木头上,“咔嚓”一声,木柴裂成两半。阳光从院墙上照进来,落在柴堆上,暖烘烘的。

傍晚时,她坐在榆树下择荠菜,周奶奶坐在旁边缝衣裳。有只麻雀落在院里,蹦蹦跳跳地啄地上的谷粒。周奶奶忽然说:“村西头有个学堂,先生是个好脾气的。你要是想学认字,明儿我带你去看看,先生说不定肯教你。”

她捏着荠菜的手顿了顿。学堂?她想起镇上那个躲着她的先生,想起那个藏毛笔的小娃。周奶奶看穿了她的心思,拍了拍她的手:“这先生不一样,去年还教过村里的女娃呢。”

夜里躺在柴房的干草上,她摸出那块瓦片。月光从窗缝照进来,落在瓦片上,“山”和“河”的笔画好像亮了点。她把瓦片放在枕边,听着院里老母鸡的咕咕声,忽然觉得,这山河好像也不是那么大,不是那么空。

她想起周奶奶的笑,想起软乎乎的窝窝头,想起灶前的火光。原来这世上还有人不觉得她是“赔钱货”,还有人会给她热窝窝头,会问她叫啥名。

风从柴房的窗缝钻进来,没那么冷了。她往干草里缩了缩,闭上眼。明天去学堂看看吧,她想。说不定能认几个字,能把瓦片上的“山”和“河”写得好看点。

这山河大得很,但只要往前走,总能踩着点暖乎的东西。就像今天踩着的晨光,踩着的软窝窝头,踩着的周奶奶的笑。她想,她得好好走,一步一步地走。

上一章 山河碎瓦 盛世,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