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工作室那次短暂的咖啡时光,又过去了几天。
陶灵芝的生活似乎恢复了往常的节奏: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那把黑色的长柄伞,被她用柔软的防尘套仔细装好,放在书桌最显眼却又不会落灰的角落。它像一个沉默的承诺,提醒着那个“下一次”。她不再像之前那样焦灼地盯着名片和手机,但一种隐秘的、雀跃的期待感,像春日里悄然破土的嫩芽,在她心底持续不断地生长着。
她甚至会不自觉地关注天气预告,希望下一个雨天快点到来,那样,她似乎就有了最正当不过的理由,去联系他,完成“还伞”的约定。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却都是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得有些过分。
这种等待,带着一丝甜蜜的焦灼。
这天下午,她刚从实验室出来,穿着简单的白大褂,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额角还带着一点忙碌后的细汗。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
是一个本地的固定号码。她疑惑地接起。
“您好,请问是陶灵芝小姐吗?”一个温和有礼的男声传来。
“我是,您哪位?”
“您好,陶小姐。我这边是‘玉琢建筑设计工作室’。冒昧打扰,江先生让我联系您。”
江……先生?
陶灵芝的心跳猛地漏跳了一拍,脚步下意识地停在了树荫下。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点。
“啊,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她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紧张。
“是这样,陶小姐。”对方的语气依旧专业而客气,“我们工作室近期接了一个生态艺术馆的项目,在设计初期,需要咨询一些关于本地特定菌类生态分布和保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江先生提及您似乎是这方面的专家,不知您是否方便,在近期来工作室一趟,与我们团队进行一个简短的交流?当然,我们会支付相应的咨询费用。”
生态艺术馆?菌类生态?咨询?
一连串的信息砸得陶灵芝有点发懵。这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是……他的意思吗?用工作的名义?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试图理清这其中的逻辑。他是真的需要专业咨询,还是……这只是一个让她去还伞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无论是哪种,她的心跳都已经不受控制地加速了。
“我……我不是什么专家,还在读研究生……”她下意识地谦虚,但心底那点小小的虚荣和悸动却被极大地满足了——他记得她的专业,并且认为她可以提供帮助。
“您太谦虚了,陶小姐。江先生很少特意推荐人。”对方的话语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恭维,“时间上看您方便,这周四或周五下午都可以。”
周四……就是后天。
“周五下午吧。”陶灵芝几乎是立刻做出了选择,她需要一点时间来平复心情,以及……稍微准备一下。
“好的,那就定在周五下午三点,您看可以吗?地址您应该知道。”
“我知道。没问题。”
“感谢您的支持,陶小姐。那我们周五见。”
电话挂断了。
陶灵芝还握着手机,站在斑驳的树影里,久久没有动弹。耳边似乎还回响着那个温和的声音——“江先生让我联系您”、“江先生提及您”、“江先生很少特意推荐人”。
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身上,她却觉得脸颊更烫。
所以,“下一次”,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到来了。
不是雨天,不是还伞。而是一个正式的、带着工作性质的邀请。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沾了点试剂痕迹的白大褂,又想起工作室那种极简清冷的专业环境。周五下午三点……
她忽然转身,朝着图书馆的方向快步走去——她需要去查一下最近关于本地菌类生态保育的最新论文,还有,那个所谓的生态艺术馆项目,如果真的有的话,又是在哪个区域?
这一次,她不能再只是那个慌乱笨拙、需要被解围的“采蘑菇的小姑娘”了。
她得努力,至少看起来,像那么一点点“专业人士”的样子。
虽然她知道,无论她准备得多么充分,只要看到那双镜片后沉静如水的墨玉色眼眸,她所有的镇定大概都会兵败如山倒。
但是,“下一次”终于有了确切的时间和形状。
周五下午三点。玉琢建筑设计工作室。
这一次,不是因为意外,而是因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