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高育良:青萍之末,心澜之始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人民的名义  叔圈     

第13章

高育良:青萍之末,心澜之始

汉东的秋意渐渐浓了,政法大学的银杏叶黄得像泼了金,风一吹就簌簌往下落,铺在图书馆前的石板路上,踩上去沙沙响。林小晚抱着一摞刚借的书从图书馆出来,远远就看到高育良站在银杏树下,穿着件深灰色的羊毛衫,手里提着个纸袋,身影在暮色里显得格外温和。

她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快步走过去:“高书记,您怎么在这儿?”

“刚参加完政法大学的校庆座谈会,顺道过来等你。”高育良晃了晃手里的纸袋,“吴惠芬做了些枣泥糕,让我给你带点,说你上次说喜欢吃。”

纸袋里飘出淡淡的枣香,林小晚接过时,指尖碰到他的手,温温的。“又让吴老师费心了,回头我给她带点我妈寄的柿饼。”

“她肯定高兴。”高育良看着她怀里的书,《司法伦理研究》《基层法庭调解案例精选》……都是些沉甸甸的大部头。“又借这么多?看得过来吗?”

“最近在做基层调解机制的调研,得多看点案例。”林小晚把书往怀里抱了抱,“您要不要看看?有几个案例挺有意思的,当事人从吵得不可开交,到最后握手言和,全靠调解员的几句话。”

“是吗?”高育良的兴致被勾了起来,“哪几个?”

林小晚翻出其中一本,指着夹着书签的地方:“这个宅基地纠纷的案子,调解员没讲大道理,就带双方去看了当年一起盖房子时拍的照片,说‘当年能一起扛水泥,现在咋就不能各让一步’,一下子就说通了。”

高育良接过书,借着路灯的光慢慢看,眉头随着案情轻轻蹙起,又在看到和解结果时舒展开。林小晚站在旁边,看着他认真的侧脸,路灯的光在他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像落了片银杏叶。

“其实调解的关键,不在技巧,在懂人心。”高育良合上书,还给她,“就像你说的,有时候一张老照片,比十句法律条文管用。”他顿了顿,“你调研时要是遇到难啃的案子,随时找我,我在基层法庭待过几年,或许能给你点建议。”

“真的?那太好了!”林小晚眼睛一亮,像找到主心骨似的,“我正愁有个赡养纠纷的案子理不清,当事人是对老夫妻,儿子说没钱赡养,老两口说儿子藏了存款,两边都拿不出证据,调解员都快愁白头发了。”

“这种案子我遇见过。”高育良往路边走了两步,示意她一起慢慢走,“别急着查存款,先去社区问问老两口平时跟谁走得近,儿子常去哪家店买东西。人心藏在细节里,比如儿子要是总给孩子买进口奶粉,就别说自己没钱;老两口要是总跟邻居夸儿子孝顺,心里其实没那么怨。”

林小晚听得认真,拿出手机记笔记,指尖在屏幕上飞快地敲着。“您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思路了。明天就去社区走访试试。”

“去吧,注意方式方法,别让人家觉得是来‘审案子’的。”高育良看着她低头记笔记的样子,路灯的光落在她发顶,毛茸茸的,像沾了层金粉。他忽然想说“别太累”,话到嘴边却变成,“晚上别熬太晚,案例明天看也一样。”

“知道啦,高书记比我妈还爱念叨。”林小晚抬起头,眼里带着笑意,像藏了两颗星星。

两人并肩走在银杏道上,脚下的叶子沙沙作响,像在说悄悄话。偶尔有晚风吹过,卷起几片银杏叶,落在林小晚的肩上。高育良看着,脚步顿了顿,伸手想替她拂掉,指尖快碰到肩膀时,却又轻轻转向,拂掉了自己羊毛衫上的一片落叶,动作自然得像只是整理衣服。

林小晚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暖暖的。她没说话,只是悄悄往他身边靠了靠,两人的影子在路灯下挨得更近了些。

走到校门口,高育良停下脚步:“我送你到公交站。”

“不用了,就在前面不远,我自己能行。”林小晚把书往怀里紧了紧,“您也早点回去吧,吴老师该等您吃饭了。”

高育良点点头,却没立刻走。看着她转身的背影,忽然开口:“小晚。”

林小晚回头,暮色里,他的眼神格外温和,像浸在温水里的玉。“明天调研要是顺利,晚上给我发个消息。”

“好。”林小晚笑了笑,转身快步走向公交站,走了几步又回头,看到他还站在原地,像座安静的雕塑。她挥了挥手,他也挥了挥手。

公交车来的时候,林小晚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看着高育良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银杏道的尽头,手里的枣泥糕还带着余温。她打开纸袋,拿出一块放进嘴里,甜香漫开的瞬间,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也很好——没有惊天动地的告白,没有刻意的靠近,却在这暮色里的等待、不经意的提醒、心照不宣的牵挂里,藏着比情话更动人的东西。

车窗外的银杏叶还在落,像一场温柔的雨。林小晚拿出手机,给高育良发了条消息:“枣泥糕很好吃,谢谢高书记。”

很快收到回复,只有两个字:“安晚。”

她看着那两个字,笑了很久。车缓缓驶离,载着满袋的枣香和一颗悄悄发烫的心,往夜色深处去了。而远处的高育良,站在银杏树下,看着手机屏幕上的“安晚”,也轻轻笑了。有些感情,不必说破,像这暮色里的留白,反而更有余味。

上一章 第12章 高育良:青萍之末,心澜之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