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高育良:青萍之末,心澜之始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人民的名义  叔圈     

24

高育良:青萍之末,心澜之始

周一清晨,林小晚刚把一杯热拿铁放在高育良的办公桌上,他就从卷宗里抬起头,推了推眼镜:“上周你提的那个遗产调解案,当事人今天上午十点过来,你先拟个初步沟通提纲。”

林小晚应声,指尖却在桌面悄悄蜷缩了一下。那杯拿铁是她绕了三条街才买到的,他常喝的那家店的招牌口味。她没说,他也没问,只是在她放下杯子时,极淡地“嗯”了一声,目光又落回了卷宗上,仿佛那杯咖啡只是空气里微不足道的存在。

她转身要走,他却又开口:“对了,你上次说政法大学的玉兰也开了,这周有空可以去看看。”

林小晚脚步一顿,心脏像是被羽毛轻轻搔过。她上周只是在朋友圈发了张玉兰花苞的照片,配文“静待花开”,他居然……她压下心头的涟漪,笑着回头:“高老师也喜欢玉兰?”

“偶尔看看。”他语气平淡,视线却没离开卷宗,“听说白色的品种叫‘玉灯’,开得最盛。”

林小晚心里明白,他说的“偶尔看看”,大抵和他“偶尔看朋友圈”是一个意思。她抿了抿唇,点头应下:“好啊。”

接下来的几天,空气里仿佛弥漫着一种若有似无的张力。

林小晚在整理旧案卷时,发现一份十年前的调解档案,里面的手写批注笔锋苍劲,和高育良如今的字迹有着微妙的相似。她拿着档案去找他,他正在练字,宣纸上是“慎独”二字。

“高老师,您看这是……”

他放下笔,接过档案翻看了几页,眼神里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温和的笑意:“这是我刚工作时处理的案子。你倒是有心,还翻出来了。”

“觉得很有意思,那时候的调解思路和现在不太一样。”林小晚指着一处批注,“您看这里,当时您就很注重当事人的情绪疏导了。”

他看着她指尖停留的地方,眸光深了深:“人心是相通的,只是那时候经验不足,走了不少弯路。”他顿了顿,忽然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丝绒盒子,打开来,里面是一方小巧的端砚,砚池里雕着一朵含苞的玉兰,“上次你说喜欢玉兰,这个送你。”

林小晚愣住了,那方砚台触手温润,雕工精致,一看就价值不菲。“高老师,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只是一方旧砚,你留着研墨用。”他把盒子塞进她手里,语气不容置喙,“就当是鼓励你钻研业务。”

她捧着砚台,心里又暖又慌,像揣了只乱撞的小鹿。走出办公室时,撞见张秘书端着茶杯路过,张秘书冲她挤了挤眼:“林助理,高老师对你可真上心,这方砚台是他托人从肇庆特意找来的,说是等了小半年呢。”

林小晚的脸“腾”地一下红透了。

周五下午,林小晚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给她寄了些新鲜的杨梅,让她分给高育良尝尝。她提着那袋鲜红的杨梅往办公室走,远远就看见高育良站在窗边打电话,侧脸在夕阳下镀着一层金边。

她悄悄走过去,正要敲门,却听见他在电话里说:“……对,林小晚的杨梅,麻烦您送到我家就行,她不爱吃酸的,我处理一下……”

林小晚的脚步僵在原地,耳朵烫得厉害。他怎么知道她不爱吃酸的?她好像只在某次午餐时,把盘子里的酸梅汤推到了一边……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门,扬起笑脸:“高老师,我妈寄的杨梅,您尝尝?”

高育良挂了电话,转过身,看见她手里的杨梅,眼神闪了闪,接过袋子:“替我谢谢阿姨。”他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一小罐蜂蜜,“听说杨梅蘸蜂蜜吃,就不酸了。”

林小晚看着那罐蜂蜜,又看着他波澜不惊的脸,忽然觉得这场拉扯,像极了他们研磨的墨,一点点在宣纸上晕开,浓淡相宜,却又意犹未尽。

周末,林小晚到底还是去了政法大学看玉兰。玉兰花果然开得极盛,白色的“玉灯”在枝头亭亭玉立,像一盏盏温润的白玉灯盏。她拍了几张照片,正准备发朋友圈,手机却响了,是高育良。

“在哪?”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在……政法大学看玉兰。”

“哦,”他沉默了几秒,“我在附近开会,刚结束。听说附近有家茶馆的碧螺春不错,一起?”

林小晚握着手机的手指紧了紧,心跳漏了一拍:“好。”

茶馆临河而建,环境清幽。两人相对而坐,氤氲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

“尝尝这个,龙井新茶。”高育良给她斟了杯茶。

林小晚端起茶杯,浅啜一口,茶叶的清香在舌尖散开。她抬眼,看见高育良正看着她,眼神深邃,像藏着千言万语。

“高老师,”她忍不住开口,“您……是不是有话要跟我说?”

他指尖摩挲着茶杯,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小晚,你觉得……我们现在这样,好吗?”

林小晚的心猛地一沉,她看着他,等着他的下文。

他却只是叹了口气,给自己续了杯茶:“没什么,只是觉得,你很有天赋,在调解这方面,继续加油。”

林小晚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颤,温热的茶水差点洒出来。原来,是她想多了。她低下头,掩去眼底的失落,轻声道:“我会的,谢谢高老师。”

回去的路上,两人一路沉默。走到岔路口,林小晚停下脚步:“高老师,我到了,您慢走。”

“嗯。”他应了一声,却没有立刻离开。

林小晚也没动,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尴尬又微妙的寂静。

忽然,一阵风吹过,带来了路边栀子花的清香。林小晚下意识地吸了吸鼻子。

“你好像很喜欢花。”高育良忽然说。

“嗯,觉得花开的时候,特别有生命力。”

他看着她,眼神柔和了许多:“其实,我也觉得,有些‘花’,开得慢一点,反而更长久。”

林小晚猛地抬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那里有她看不懂的情绪,却又让她心头一颤。

他别开视线,清了清嗓子:“时间不早了,你快回去吧。”

“哦,好。”林小晚点点头,转身往前走。没走几步,又忍不住回头,看见他还站在原地,望着她的方向。

她的心跳再次失控,像有什么东西,在心底破土而出。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之间的拉扯似乎更甚了。

他会在她加班时,默默放上一份她爱吃的红豆沙;她会在他出差时,提前查好当地的天气,提醒他增减衣物。

有一次,单位组织团建,去郊外爬山。林小晚体力不算好,爬到半山腰就有些气喘吁吁。高育良走在她身后不远处,看她停下来休息,便走了过来,递给她一瓶水:“慢点走,不着急。”

“谢谢高老师。”林小晚接过水,喝了一口,“您怎么没跟大部队一起?”

“等你。”他说得理所当然,眼神坦荡,却让林小晚的脸瞬间红透。

山顶的风景极好,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大家都在拍照留念,林小晚找了个角落,想把这美景拍下来。刚举起手机,就感觉身边多了个人。

“拍什么呢?”高育良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拍风景。”林小晚说着,把手机递给他,“高老师您看,是不是很漂亮?”

他没看手机,却看着她,眼神专注:“嗯,很漂亮。”

林小晚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她慌乱地收回手机,不敢再看他。

团建结束后,大家一起去吃火锅。席间,有人起哄让高育良唱歌,他推脱不过,便唱了一首《青花瓷》。他的嗓音低沉悦耳,竟意外地好听。林小晚听得有些失神,忽然想起他书房里的那些墨锭和砚台,想起他写字时专注的神情,心里那根弦,又被轻轻拨动了。

唱完歌,高育良在她身边坐下,递给她一杯温水:“吃火锅容易上火,喝点水。”

“谢谢高老师。”

“叫我育良吧。”他忽然说。

林小晚猛地抬头,惊讶地看着他。

他嘴角噙着一丝浅淡的笑意,眼神认真:“在私下里,不用那么拘谨。”

“育良……”林小晚试着叫了一声,心脏像是要跳出胸腔。

他点点头,没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眼神里的温度,让她觉得浑身暖洋洋的。

那天晚上,林小晚失眠了。“育良”这两个字,像一颗石子投入她的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她知道,他们之间的这层纸,快要被捅破了。可她又有些犹豫,有些害怕,害怕捅破之后,连现在这种微妙的美好都会消失。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之间的气氛更加暧昧。他会在她的办公桌上放一颗她喜欢的大白兔奶糖,她会在他的笔筒里插上一支新鲜的雏菊。

周五下午,林小晚收到一个快递,是高育良寄来的。她拆开一看,是一本精装的《牡丹亭》昆曲唱本,扉页上有他的亲笔题字:“愿作堂前燕,衔泥筑梦来。”

林小晚握着唱本,眼眶微微发热。她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她深吸一口气,拿出手机,给他发了一条信息:“育良,今晚七点,政法大学的玉兰树下,我等你。”

发送成功的那一刻,她的心跳快得像是要飞起来。她不知道他会不会来,也不知道来了之后会发生什么,但她知道,这张纸,她要先试着捅破了。

傍晚六点五十九分,林小晚站在玉兰树下,手里紧紧攥着那本《牡丹亭》。晚风轻拂,玉兰花瓣簌簌落下,像下了一场温柔的花雨。

她看见高育良的身影从不远处走来,步伐沉稳,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他走到她面前,停下脚步,看着她,眼神里是她从未见过的认真。

“小晚,”他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你……”

“育良,”林小晚打断他,举起手里的唱本,脸上带着一丝羞涩的笑意,“这本书,我很喜欢。还有,我妈让我跟你说,下次来家里吃饭,她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排骨。”

高育良愣住了,随即,脸上露出了一个极浅却无比温柔的笑容。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她的手很软,带着玉兰的清香。

“好,”他说,声音里带着如释重负的轻颤,“我很期待。”

月光从玉兰树的枝叶间洒落,在他们紧握的手上镀上了一层银辉。砚墨生香,情愫暗长,这场漫长的拉扯,终于在这个温柔的夜晚,有了最甜蜜的结局。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长,或许仍会有试探和犹豫,但此刻,他们握着彼此的手,就像握住了这世间最安稳的幸福。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喜欢,都化作了掌心的温度,和眼底的深情,在这寂静的夜里,绵长而温暖。

上一章 23 高育良:青萍之末,心澜之始最新章节 下一章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