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开考那日,天刚蒙蒙亮,县衙外已挤满了考生。
谢云戟随着人流走进考场,腰间的竹制书签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却难掩一身挺拔身姿,剑眉星目在晨光中愈发分明,鼻梁高挺,唇线清晰,行走间自有一股俊朗英气,引得周围几考生的家眷频频侧目,低声议论着这等容貌气度,倒不似寻常读书人。
考场设在县衙的大堂及两侧厢房,每张考案都用隔板隔开,形成独立的小空间。
谢云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案上早已摆好了笔墨纸砚。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拂过砚台,阳光透过窗格落在他脸上,映得肌肤莹润,长睫如蝶翼般轻颤。
连负责检查考具的老吏都忍不住多瞧了两眼,暗叹这般好模样,怕是画里才有的人物。
辰时三刻,考官高声宣布考试开始,随即分发试卷。
县试首场考经义,共考三篇,分别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出题。
谢云戟展开试卷,目光扫过题目,嘴角微微上扬。
第一道题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正是他前些日子反复钻研过的内容。
他提笔蘸墨,略一思索,便下笔如有神。

他没有局限于刻板的注释,而是结合自己在边境的经历,阐述"习"不仅是温习书本,更是在实践中磨练。
字迹刚劲有力,笔画间却透着几分灵动,一如他本人,既有武将的刚毅,又有文人的细腻。
偶尔抬眼思索时,那双深邃的眼眸像是盛着星辰,让人不敢直视又忍不住想去探究。
写至中途,忽闻邻座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有考生过于紧张,打翻了砚台,墨汁洒了一地。
谢云戟不为所动,依旧专注于自己的试卷,侧脸线条利落分明,下颌线绷出好看的弧度,连蹙眉沉思的模样都带着种别样的吸引力,让几个偷偷张望的考生都看呆了。
考试不仅考学识,更考心性,在边境领兵作战时,比这更混乱的场面他都经历过,这点小插曲根本影响不了他。
午时,考生们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考场外有专人送来饭菜。
谢云戟简单吃了些,便又回到考案前,闭目养神。
阳光落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边。
连路过的杂役都脚步顿了顿,心想这考生莫不是哪家的贵公子,生得这般好皮囊。
下午考诗赋,以"秋江晚渡"为题作诗首。
谢云戟望着窗外渐斜的日光,思绪飘到了天元帝国的江边,那时他与穗岁曾一同泛舟,看夕阳西下,归帆点点。
灵感涌上心头,他提笔写下: "秋江晚渡泊孤舟,落日熔金天际流。归雁声声催客路,不知何日再同游。”
诗句中暗藏的思念,唯有他自己知晓。
落笔时手腕轻转,露出的小臂线条流畅美观。
次日考策论,题目是"论地方教化之策"。
谢云戟结合自己在边塞所见的军民教化案例,提出了"以礼化民,以法束行,以文兴邦"的观点,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基础。
答题时他偶尔抬手拂过额前碎发,指尖修长干净,配上那张英气逼人的脸,活脱脱一幅行走的画卷。
——我是怕考试的分割线——
作者感谢畅宝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