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中华始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五十章 市廛之始

中华始祖

晨光熹微,渭水河畔的平原上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农耕部落的人们收获了大量粟米,堆满了简陋的粮仓;制陶部落的窑火日夜不熄,烧制出的器皿形制优美,纹饰渐繁;狩猎部落的男人们带回丰厚的猎物,皮毛堆积如山;编织部落的妇女们巧手翻飞,织出的葛布细密匀称。

然而,丰收的喜悦很快被新的烦恼所取代。农耕部落的陶器破损严重,狩猎部落的存粮不足过冬,制陶者需要皮毛御寒,编织者渴望换取更多食物。最初偶然的、小范围的以物易物,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矛盾在一个秋日的午后爆发。狩猎部落的坚想用三张上好的鹿皮换取农耕部落的十瓮粟米,但农耕部落的首领稷认为价值不等,要求五张鹿皮。双方争执不下,几乎兵戈相向。

“我的鹿皮是冒死猎得的!”坚红着脸吼道。

“我的粟米是辛苦耕种收获的!”稷毫不相让。

围观者各有立场,场面一片混乱。

此时,伏羲恰巧巡游至此。他静立一旁,观察良久,若有所思。当晚,他登临附近最高的山岗,仰望星空,俯察大地,眼前浮现出八卦图像的流转变化。

三日後,伏羲召集各部落首领,在中央平原地带举行集会。他命人在地上画就巨大的八卦图,众人围图而坐。

“今日请诸位来,是为解当下交换之困。”伏羲开门见山,手指八卦图,“天地万物,本是一体。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而万物通;离为火,坎为水,水火济而万物生。”

他指向震卦和巽卦:“震为雷,动也;巽为风,入也。物产需流动,如风之传播,雷之震动。”又指艮卦和兑卦:“艮为山,止也;兑为泽,悦也。交易需有固定场所,使人心安定,交换愉悦。”

伏羲环视众人,声音庄重:“有无相易,各得其所,乃天地生生之理。今我观各部物产丰饶却流通不畅,欲仿八卦交感之理,设‘市廛’以通有无。”

“何谓市廛?”农耕部落的稷问道。

“市者,交易之地;廛者,存放之坊。”伏羲解释道,“我将选定数处交通便利之地,定期开放,各部落可携多余之物前来,换取所需之物。”

然而,以物易物的价值衡量问题依然存在。狩猎部落的坚说:“我曾用一张虎皮换得十个陶罐,后来却发现别人用两张狐皮就换到了同样的陶罐,这公平吗?”

伏羲颔首:“此问切中要害。物物相易,价值难衡,故需有公认之‘中介物’。”他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几样物品:来自东海的精美贝壳,打磨光滑的玉片,以及几件坚固耐用的石制工具。

“这些物品,或难得,或精美,或实用,可作价值之基准。”伏羲道,“譬如,一个陶罐值三个小贝,一张鹿皮值五个小贝,一瓮粟米值两个小贝。如此,交易不再直接以物易物,而是先以物换贝,再以贝换所需之物。”

制陶部落的窑女疑惑道:“贝壳不能吃不能穿,为何大家愿接受?”

伏羲微笑:“因其被公认,故有价值。如同语言,众人皆用,方能沟通。中介物之价值,在于信字。”

为确保交易公平,伏羲亲自制定市廛规则:

第一,公平自愿,强买强卖者逐出市廛;

第二,童叟无欺,欺诈作假者十倍赔偿;

第三,设立仲裁者,由各部公推智者担任,调解纠纷;

第四,交易成功,双方各付一贝予仲裁者,作为维持市廛之资;

第五,市廛范围内,禁止械斗,违者各部共惩之。

规则既立,伏羲选定每月月圆之日,在渭水平原的开阔地带举行首次市廛交易。

消息传开,各部落既好奇又怀疑。到了约定之日,太阳初升,平原上已聚满了人群。大家带着各自的物产,犹豫观望,无人率先交易。

伏羲不慌不忙,命人在中央升起篝火,摆开瑟器,弹奏起和谐悠扬的乐曲。乐声舒缓了人们紧张的情绪。接着,他亲自示范第一笔交易:用农耕部落的粟米换取制陶部落的陶器,以贝壳为中介计算价值。

“三瓮粟米,值六贝;两个陶罐,值六贝。公平交易,各得所需。”伏羲高声宣布,完成交换。

见始祖亲自示范且交易公平,人们开始尝试。起初小心翼翼,后来渐渐放开。

狩猎部落用皮毛换得贝壳,再用贝壳换得陶器和粮食;编织部落用葛布换得贝壳,再用贝壳换得工具和装饰品;甚至有人用歌唱和故事讲述换取食物,伏羲亦允许这种特殊“交易”,认为精神食粮同样珍贵。

日中时分,市廛已达鼎盛。叫卖声、议价声、欢笑声交织一片,不同部落的人们不仅交换物品,更交流技艺和信息。农耕者向制陶者学习控制火候,狩猎者向编织者请教材料处理,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学习着不同部落的语言和习俗。

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个狡诈之徒用劣质皮毛冒充上等货,被识破后引起争执。仲裁者及时介入,按规则责令其十倍赔偿,并逐出本次市廛。此举树立了规则的权威,众人心服口服。

日落时分,交易渐止。人们清点收获,惊喜地发现通过市廛,所得远多于以往直接以物易物。更重要的是,大家看到了其他部落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物产,暗下决心要提高自家产品的质量。

月升之时,伏羲召集众人围坐篝火旁,总结一日经验。

“今日市廛之盛,诸位已亲见。”伏羲道,“然市廛之利,不止于物物交换。其真正价值在于:使各部落相互依存,形成整体;使技艺交流,共同进步;使规则确立,文明演进。”

他指着天空中明亮的星辰:“天地如巨市,日月相推,星辰互映,四时交替,万物交易。八卦所示,无非‘交感’二字。阴阳交感而生万物,男女交感而延后代,物物交感而繁荣文明。”

狩猎部落的坚起身道:“往日我只知狩猎最强,今日方知农耕、制陶、编织皆不易,各有其价值。”

农耕部落的稷接话:“我也明白了猎手们冒死狩猎的危险与艰辛。”

众人相视而笑,往日隔阂在这一笑中消融大半。

自此,市廛制度在各部落间推广开来。每月月圆之日,成为人们期待的节日。不仅物质得以流通,婚姻也因此更加便利,不同部落的年轻人可在市廛相会;文化得以传播,歌谣、故事、技艺在此交汇融合。

伏羲还进一步完善了中介物体系,将贝壳按大小、品质分级,并引入玉璧、石斧等作为大额交易的媒介。他甚至教导人们简单的记账方法,用符号记录交易往来。

一年后的又一个秋日,市廛已规模宏大。交易区划分井然,仲裁者公正权威,人们遵守规则,诚信交易。远处,伏羲静立山岗,俯瞰这繁荣景象。

女娲悄然来到他身边:“昔日造人,只望其生;今日观之,方见其荣。”

伏羲执手相望:“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市廛之设,非只为交易货物,更为沟通人心。八卦之道,由此见矣。”

夕阳西下,市廛渐渐散去,人们带着换得的物品和满心喜悦踏上归途。贝壳在他们怀中叮当作响,那不仅是交易的媒介,更是信任的象征,是文明进步的见证。

星空下,伏羲画出最后一个卦象:地天泰。天地交泰,万物通亨。市廛之始,正是这泰卦在人世间的完美呈现。八卦蕴含的平衡、和谐、流通之道,通过这最初的市场经济活动,深刻地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在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

上一章 第四十九章 弦歌教化 中华始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文字肇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