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中华始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五十四章 巫觋之始

中华始祖

岁月如梭,文明的花蕾在黄河两岸渐次绽放。历法指导农时,医药救治伤痛,礼仪规范行为,占卜决断疑惑,文字记录智慧。然而,这些日益繁复的知识体系,已非每个普通族人所能全面掌握。就像一棵大树,枝叶愈发茂盛,需有专门的园丁加以照料。

这年仲夏,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袭击了河洛部落。患者高热不退,浑身斑疹,不过旬日已有十余人丧生。部落中的老医师尝试了各种草药,却收效甚微。恐慌如野火般蔓延,有人开始祭祀鬼神,甚至准备弃村逃亡。

危急时刻,一位名叫羲和的青年站了出来。他曾在伏羲身边学习过医药知识,又通晓天文历法。仔细察看病情后,他想起伏羲讲授过的一种罕见热症,其症状与眼下瘟疫颇为相似。

"此非鬼神作祟,乃天地戾气所生。"羲和镇定地说,"需隔离患者,以青蒿、地黄煎汤饮之,焚烧艾草净化空气。"

他按照记忆中的药方配药,同时观测星象,发现此次瘟疫正值火星犯太微垣,属火毒之症,又在药方中加入了清热去火的莲子心。果然,不出半月,疫情得到控制。

事后,伏羲巡视至此,闻听此事,沉思良久。他对女娲说:"知识如利器,善用则造福,滥用则招灾。需有专人来学习、保管和实践这些智慧。"

女娲颔首:"正如我有造人之手,你有创世之智,各司其职,方有今日。族群壮大,亦需有专司智慧之人。"

于是,伏羲与女娲开始有意识地从各部落选拔人才。他们不看重力气大小,不计较出身贵贱,只注重心性是否聪慧仁厚,对天地自然是否有敏锐感知。

经过严格筛选,第一批三十六人被选召至渭水之滨的圣坛前。他们中有善于观察星象的牧羊人,有精通草药的采药女,有记忆力超群的歌者,还有心思缜密的记录者。

伏羲站在高处,声音庄严:"天垂象,见吉凶;地出产,养万物。今召尔等,非为赋予特权,而为托付重任。尔等将学习天地之道,掌管族群之智,可愿意?"

三十六人齐声应诺。

从此,密集的训练开始了。伏羲亲自讲授《易》理,阐述阴阳变化之道;女娲传授医药知识,讲解百草性味之别;部落中最老的农人指导历法应用;最好的歌者教习祭祀礼仪;记录者传授文字书写。

训练严格而系统。学者们要观星望月,记录星辰运行;要尝草辨药,体会药性寒温;要学习算数,计算历法节气;要练习占卜,掌握决疑方法;要熟记礼仪,主持祭祀庆典。

三年后的一个黎明,第一批学者终于学成。伏羲和女娲为他们举行了庄严的授职仪式。

在圣火环绕的祭坛上,伏羲将一面刻有八卦图的玉璧授予为首的男子:"观天测地,通晓阴阳,尔为'觋'。"

女娲将一束药草授予为首的妇女:"治病救人,安抚人心,尔为'巫'。"

从此,这些专门掌管知识的人有了统一的称谓——男的称"觋",女的称"巫"。

巫觋们回到各自部落,开始了他们的职责。

老觋羲和回到河洛部落后,建立了第一座观星台。他每夜观测星象,精确推算节气,指导农时。当发现火星运行异常时,他提前预警可能有的旱情,部落及时挖掘深井,储备粮食,安然度过了一次大旱。

女巫苓在山南部落建立了药庐。她不仅治病救人,还将各种药方用文字记录下来,分门别类。遇到疑难杂症,她会与其他部落的巫觋交流药方,共同研究。她还教导族人辨识毒草和药草,减少了中毒事件的发生。

年轻的觋苍主持祭祀仪式。他不再像以往那样简单地向天地祭拜,而是根据《易》理,在不同的时节采用不同的祭祀方式:春祭用青色祭品,向东方祭拜;夏祭用红色,向南;秋祭白色,向西;冬祭黑色,向北。仪式中融入音乐和歌舞,使祭祀成为凝聚族群精神的重要活动。

当部落面临重大决策时,巫觋们会执行占卜仪式。但他们谨记伏羲的教诲:占卜不是窥探天命,而是帮助思考。他们往往会结合卦象和实际情况,给出理性建议。

"占得乾卦,六爻皆阳,看似大吉,然须知刚极易折,当怀柔处事。"一次部落迁徙前,觋苍如此解读卦象,建议首领不要过于冒进,果然避过了一场山洪。

巫觋们还承担起教化之责。他们在部落中开设学字处,教儿童认字读书;在集市上讲说人伦道德;在祭祀时宣讲天地之理。

然而,巫觋并非高高在上。他们与族人共同劳作,亲自尝药试医,观测天象时常彻夜不眠。部落中人生了病,无论贫富,巫医都会悉心诊治;有了纠纷,巫觋会公正调解;遇到灾难,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

一次大山火中,觋苍为救被困孩童,冲入火场,全身烧伤;瘟疫流行时,女巫苓日夜不休,亲自照顾患者,最终自己也染病倒下。这些举动赢得了族人的由衷尊敬。

伏羲和女娲定期召集巫觋们回到圣坛,交流各自的心得和经验,统一知识标准。他们发现不同地区对星象的称呼有异,便统一了命名;发现药方效力不同,便探究水土差异;发现历法推算有误,便重新观测校正。

在这个过程中,文字发挥了巨大作用。巫觋们将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互相交流,避免了口头传授可能产生的误差。一部《星经》、一部《本草》、一部《历书》逐渐成形,成为巫觋们共同的知识宝典。

随着时间推移,巫觋阶层逐渐完善。他们有了统一的服饰——青色长袍,象征通天接地;有了特定的法器——玉琮、龟甲、蓍草;有了等级划分——根据知识水平和贡献大小,分为大巫、少巫、巫生等等。

但伏羲始终告诫他们:"知为天下公器,非私人之利。尔等掌知,非为权柄,而为服务;非为神秘,而为明理。"

女娲也提醒:"巫觋之职,在沟通天地,调和阴阳。过重理性则失之人情,过重神秘则失之真理。当平衡中正,勿入极端。"

至此,人族社会中首次出现了明确的知识阶层。巫觋们成为部落的精神领袖和智慧核心,他们不仅传承知识,更传承着伏羲女娲创造文明的精神。

在月光下的渭水边,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位巫觋带领族人仰望星空,讲解星辰运行;或者在山林间辨识百草,讲述药性药理;或者在祭坛前轻抚瑟弦,歌咏天地造化。

文明因专业化而得以深入发展,智慧因专门传承而不断积累。巫觋的出现,奠定了早期神权政治的雏形,也为后世"智者治国"的传统埋下了种子。

伏羲与女娲的意志与智慧,通过这个特殊的群体,如血液般流入人族社会的血脉之中,滋养着这个日益壮大的文明,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

上一章 第五十三章 部落盟约 中华始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