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中华始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五十五章 薪火相传

中华始祖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渭水河畔,将整个平原染成一片温暖的橘黄。炊烟从各个部落的茅屋间袅袅升起,与天边的晚霞交织在一起。远处田野里,农人正收拾农具,准备结束一天的劳作;近处空地上,孩子们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随风传得很远。

伏羲与女娲并肩立于涂山之巅,静静地俯瞰着这片他们亲手哺育的土地。他们的目光掠过井然有序的村落,掠过纵横交错的田垄,掠过市廛中仍在进行的最后几笔交易,最终停留在祭坛前——那里,一位年轻的觋正在教导几个孩童辨认卦象。

"乾为天,坤为地..."年轻觋的声音隐约可闻。一个总角小儿突然举手发问:"先生,为何天在上,地在下?为何不是地在上,天在下?"

年轻觋显然被问住了,迟疑片刻后答道:"此乃伏羲始祖所定..."

"但始祖为何如此定呢?"小儿不依不饶。

伏羲在山巅听到这番对话,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女娲轻声道:"看,他们开始问为什么了。"

这不是孤例。在过去数十年里,这样的变化悄然发生着:

农耕部落中,一个年轻人发现将不同的种子混合播种,收成更好。他不再盲从"单一种植"的古训,开始尝试各种组合,并详细记录结果。

医者之间,有人对传统药方提出质疑。一位女巫发现,同样的草药在不同季节采摘,药效大相径庭。她开始研究月相、节气与药性的关系,并将自己的发现刻在竹简上与其他医者分享。

市廛交易中,人们不再满足于以贝为媒。有聪明人开始用烧制的小陶片作为凭证,上面刻着符号表示价值,交易时只需交换陶片,大大方便了大宗交易。

最令人惊喜的是在观星领域。几个年轻的觋通过长期观测,发现星辰的运行并非完全如八卦所示那般规律,而是有微小的偏差。他们不敢直接质疑伏羲的学说,却偷偷记录下这些异常,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

"他们正在超越我们。"伏羲的语气中带着欣慰,"不再只是模仿和遵循,而是开始观察、思考、质疑甚至创新。"

女娲颔首,眼中闪着泪光:"记得最初,他们连火都不会用,见到雷电就躲进山洞。如今却能够观测星辰,推演历法,改良农具...甚至开始思考天地至理。"

二人漫步下山,悄然行走在部落之间,观察着这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在纺织作坊,女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葛布,开始尝试将不同颜色的丝线交织,织出带有图案的布料。一个少女甚至发明了一种新的织机,效率比旧式织机提高了一倍。

在冶铸场,工匠们摸索出不同的铜锡比例,铸出的工具更加坚韧耐用。有人尝试在铜器中加入其他矿石,意外地得到了闪着银光的合金。

在学字处,孩子们不仅学习现有的文字,还开始创造新的符号来表达新事物。有个孩子为"闪电"创造了一个新字,虽然稚嫩,却抓住了电光裂空的神韵。

夜幕降临,篝火点燃。人们围坐火旁,不再是单纯地听长者讲述古老传说,而是开始争论和探讨。

"我认为雷并非天神发怒,而是云层碰撞所致。"一个年轻人大胆地说,"我曾在高山上亲眼见到云中电光闪烁,却并无雷神踪影。"

立即有人反驳:"但那碰撞之力从何而来?若不是神明,何以有如此伟力?"

"或许是天地之气相互摩擦..."年轻人试图解释,虽然道理还不完善,却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伏羲与女娲站在阴影处,静静地听着这场争论。

"还记得吗?"女娲轻声道,"当年他们遇到雷电,只会跪地叩拜,恐惧颤抖。"

伏羲微笑:"如今却试图理解其中的道理。虽然理解可能幼稚,但这尝试本身,比任何完美的答案都更加珍贵。"

他们继续漫步,来到祭坛前。老觋正在主持月祭,但仪式与以往已有不同。除了传统的颂歌和舞蹈,还加入了新的元素——年轻人创作的诗歌,歌颂劳动的伟大;孩童绘制的图画,描绘对天地万物的想象。

祭祀结束后,人们没有立即散去,而是继续讨论着农耕、星象、医药等各种话题。知识不再被巫觋垄断,开始在普通人之间流传和交流。

"薪火相传。"伏羲凝视着跳跃的篝火,忽然道,"最初的火焰是我们点燃的,但如今,每个人都在添加自己的柴薪,让这火焰越烧越旺。"

女娲接话:"而且每个人的柴薪都不相同,有的带来光明,有的带来温暖,有的带来色彩...这才形成了今天这蓬勃的文明之火。"

最让伏羲欣慰的是,人们开始记录自己的历史。巫觋们不仅记录重大事件,还开始记录普通人的生活:一个农人如何改良耕作方法,一个医者如何发现新药方,一个歌者如何创作新曲调...这些记录被整理成册,保存在专门的茅屋中,成为所有人都可以查阅的宝库。

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伏羲和女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们召集各部落首领和所有巫觋,宣布将不再直接管理日常事务。

"天地有道,四时有常。"伏羲的声音平静而庄重,"昔日天地崩摧,我等不得不伸手扶持;今朝文明已立,当由尔等自行主持。"

女娲接话:"我等将退居幕后,除非遇到关乎族群存亡的大事,不再直接干预。未来的路,需你们自己探索;遇到的困难,需你们自己解决;创造的辉煌,也必将属于你们自己。"

台下哗然。有人惶恐,有人不舍,也有人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

老首领稷颤声道:"若无始祖指引,我等如盲人行路,恐入歧途啊!"

一个年轻的觋却朗声道:"先祖已授我以渔,而非授我以鱼。我们有八卦明理,有文字载道,有医药护身,有礼仪束行...何惧自立?"

这番话引起不少年轻人的共鸣。他们早已摩拳擦掌,想要一展身手。

伏羲欣慰地看着这一幕:"看,雏鹰已经迫不及待要展翅高飞了。"

此后,伏羲和女娲真的逐渐淡出日常管理。他们仍居住在涂山圣坛,但更多的是沉思和观察,偶尔给予一些指引,却不再直接发号施令。

最初的日子确实有些混乱。部落间因边界问题再起争执,市廛交易中出现欺诈,新的药方因使用不当反而害了人命...但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人们学习成长的机会。

他们学会了谈判妥协,制定了更详细的法律;建立了市廛仲裁会,公平处理纠纷;完善了医药验证方法,确保新药安全有效。

一年后的春分日,当各部落再次齐聚涂山举行盟会时,伏羲和女娲欣慰地发现,即使没有他们的直接指导,盟会依然进行得井井有条。年轻人提出新的提案,长者给予经验指导,巫觋提供知识支持...争论依然激烈,但都在规则范围内进行,最后总能找到共识。

夜幕降临,篝火再起。伏羲和女娲悄然立于山巅,俯瞰着这繁荣而自立的文明。

"他们正在长大。"女娲轻声说,语气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淡淡的怅惘。就像母亲看着孩子第一次独自远行,既为孩子的成长骄傲,又不免担心前方的风雨。

"嗯。"伏羲颔首,目光深远,"雏鹰终须离巢。我等所能授之、所能护之者,已有尽时。未来的路,需他们自行开拓了。"

山下忽然传来悠扬的歌声。那是人们新创作的《自立歌》: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先祖先妣,开我茅塞;

后世后裔,续我华章..."

歌声嘹亮,充满自信与希望。在这歌声中,伏羲和女娲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创世、救世、启蒙的使命已然完成。属于人的时代,正随着这歌声正式开启。而他们的故事,将化为不灭的传说,融入这个民族的血液与灵魂之中,如暗夜中的星辰,永远指引着后人前行的方向。

薪火已传,文明自立。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

上一章 第五十四章 巫觋之始 中华始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神迹渐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