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纱,轻轻笼罩着渭水流域。河畔的村落陆续苏醒,鸡鸣犬吠间夹杂着农人下地的脚步声,陶匠烧窑的火光,以及学童晨读的稚嫩嗓音。这片土地已不再是往日那个懵懂初开的世界,而是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摇篮。
伏羲与女娲漫步在薄雾中,他们的身形似乎比以往更加朦胧,仿佛随时会与晨雾融为一体。经过数百年的引导与守护,人族已然掌握了生存的智慧,建立起自己的秩序。
"看那片新垦的农田。"女娲轻声道,目光投向远处山坡。那里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刀耕火种,而是整齐的梯田,沟渠纵横,水车缓缓转动。"他们学会了依山势造田,引水灌溉,不再需要你我去指引每一条水脉。"
伏羲颔首,眼中带着欣慰:"市廛中的交易也更加繁荣了。"的确,远处的集市上,人们不再单纯以物易物,而是使用统一打磨的玉贝作为交换媒介。有专门的仲裁者调解纠纷,有记录员刻写契约。"就连争执,也学会了用规则来解决。"
正说着,一阵急促的钟声突然从东山部落传来。那是遭遇重大危难时求援的信号。
伏羲与女娲相视一眼,瞬间移至东山部落上空。只见一头从未见过的巨大凶兽正在袭击村落。它形似猛虎却生有双翼,口喷烈焰,所到之处屋舍焚毁,族人奔逃。
部落的勇士们奋力抵抗,但他们的石矛木弓在这头凶兽面前如同儿戏。老巫觋率领众人跪地祈祷,祈求神明显灵。
女娲下意识地抬手,指尖神光流转,却被伏羲轻轻按住。
"再等等。"伏羲的目光落在部落中一个年轻人身上。
那是个跛脚的青年,因身体缺陷不能参与狩猎,平日只在窑场帮工。此刻他却异常镇定,仔细观察着凶兽的行为模式。
"它的视线会随火焰移动!"青年突然高声喊道,"用火把引开它!"
勇士们依言而行,果然暂时引开了凶兽的注意力。青年又发现凶兽每次喷火前,喉部会发出微弱的光芒。
"它蓄力时要攻击那发光的地方!"
弓箭手们集中射击凶兽喉部,虽然不能造成致命伤害,却成功打断了它的喷火节奏。凶兽暴怒,直扑青年而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天空忽然降下暴雨,雨滴奇特地带有一股硫磺气味。凶兽接触到这些雨滴,顿时动作迟缓,发出痛苦的嚎叫。
"是天助我也!"部落首领高呼,"趁现在!"
勇士们一拥而上,终于将凶兽击退。
族人欢庆胜利,感谢上天降下及时雨。只有那个跛脚青年抬头望天,若有所思。他注意到这雨只落在凶兽周围,村落其他地方仍是晴天。
"真是巧合吗?"青年喃喃自语。
伏羲与女娲在云层之上相视而笑。那场雨确是女娲所为,但她只是调动了山中本就存在的硫磺泉水,以雨云的形式降下,并未直接显现神力。
"他们已经开始自己思考了。"女娲欣慰地说。
类似的场景在其他地方也在发生。
河西部落爆发瘟疫,人们不再单纯祈求神佑,而是依照巫觋记录的医方,隔离患者,焚烧草药净化空气。当疫情最严重时,一阵奇风突然吹来,带来了远方山上的特殊药草种子,很快在村落周边生长起来。人们发现这些草药对瘟疫有奇效,却不知是女娲早在百年前就已布下的安排。
有部落大旱,祭司率领众人祈雨三日未果。正当绝望之际,一个孩童偶然发现山涧中有奇特的水纹图案。循着图案挖掘,竟找到地下暗河,解了燃眉之急。无人知道,那水纹是伏羲在千年前治水时刻下的指引。
神迹依然存在,却愈发隐晦,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
伏羲和女娲的身影也越来越少地直接出现在人们面前。有时他们会化作普通老人,在市廛中听人们交谈;有时化作飞鸟,停在祭坛边观看仪式;有时化作清风,拂过田野聆听歌声。
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只是远远站在高山之巅,凝视着这个日益成长的世界。
"还记得当初他们连火都害怕的样子吗?"女娲有一次笑着说,"如今却在研究如何控制不同的火候来烧制陶器。"
伏羲点头:"最可喜的是,他们开始提出自己的问题。不仅问'如何做',更开始问'为何如此'。"
的确,在各地的学舍中,年轻人开始质疑和探索:为何星星按特定轨迹运行?为何草药能治病?为何音乐能动人?这些追问背后,是人类理性意识的真正觉醒。
月圆之夜,伏羲和女娲最后一次显现在人们面前。那是在一场盛大的联盟庆典上,各部落欢聚一堂,歌舞升平。
当伏羲和女娲的身影在月光下缓缓显现时,万民跪拜,欢声雷动。然而他们发现,始祖的身影不再如往日那般凝实,而是带着一丝透明的质感,仿佛月光凝聚成的幻影。
"孩子们。"女娲的声音依旧温柔,却似乎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看到你们今天的繁荣,我们无比欣慰。"
伏羲接话:"记住,天地之间,万物有道。顺道则昌,逆道则衰。你们已掌握求存之道,更需明晓发展之道。敬畏天地,但不要畏惧;探索未知,但不要狂妄。"
他们没有像往常那样给出具体的指导,而是说了一番寓意深远的话:
"火种已传,薪火不灭;
道路已开,前途自明。
我等将归天地,与万物为一;
尔等当自强不息,代代相继。"
说完这番话,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渐渐淡化,最终化作点点银光,消散在夜空中。
人们呆立良久,忽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哭声顿时响彻原野,既有不舍,也有惶恐。
但黎明时分,当太阳照常升起,人们发现世界依旧运转。农人照常下地,工匠照常开工,市廛照常开市,学童照常读书。一切如常,只是少了那两道随时可能降临指引的身影。
这时人们才真正理解伏羲女娲最后那番话的深意——文明已经能够自立,人类已经长大。
此后数年,仍有人声称在不同地方见过伏羲女娲的踪迹:有人说在洪灾中见过女娲挥手退水,但仔细看时却只是一截浮木;有人说在疫病流行时见过伏羲指点药方,但转头却只找到一本古老的医书;还有人说在月夜见过他们并肩立于山巅,但走近时却只是两棵古树的剪影。
神迹渐隐,但并非完全消失。它们化入春风秋雨,融入山川河流,成为这个世界自然的一部分。而人类,真正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每当月圆之夜,各部落仍会举行祭祀,歌颂伏羲女娲的功德。但祭祀之后,人们讨论的是如何改进农具,如何探索新的领地,如何记录新的知识。
文明的火炬,已经完成了交接。神祇的时代缓缓落下帷幕,而人的时代,正伴随着文明的曙光,蓬勃兴起。在那渐隐的神迹背后,是一个民族真正成长的开始。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