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若璃传:不向春光折细腰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如懿传改编  清朝     

赏洛神赋图

若璃传:不向春光折细腰

“真没想到,傅恒大人竟和额娘有这么深的交情!”晰月凑在画前,眼神里满是新奇,转头看向若璃的方向,语气里带着几分恍然大悟,“难怪额娘待他总多几分亲切。”

香见与玉妍也正细细端详着画作,指尖无意识地轻触衣料

画中廊下少年闲适、景致清雅,那份不加雕琢的自在感扑面而来,两人对视一眼,纷纷点头,低声附和着意欢的话,眼底满是认同

就在这时,红珊瑚珠帘被轻轻撩开,细碎的碰撞声打破了书房的静谧

若璃捧着一卷轴走了进来,指尖还搭在珠帘上,见众人都聚在画前,当即笑着打趣:“你们这是瞧什么呢?一个个都凑得这样近。”

……

“在聊娘娘过往的回忆呢!”玉妍最先回头,海螺橙的袄裙在暖光下格外鲜活,她指着墙上的《万方安和闲居图》,笑意盈盈地回话

“是啊娘娘,正瞧您当年画的侍卫们,没想到傅恒大人年轻时是这模样。”海兰也跟着开口,语气里藏着新奇。青樱笑着点头附和

若璃闻言,忍不住笑出声,将手中的《洛神赋图》轴轻轻放在桌上:“我画的可多了,当年在园子里闲居,见着什么都爱画两笔。等赏完这洛神赋图,回头一一找出来给你们看——画与物件最能记录时光,看着它们,就像回到从前一样。”

“额娘!”晰月立刻凑上前,拉着若璃的衣袖轻轻晃了晃,语气里满是娇憨的撒娇,“意欢姐姐都知道这画的时间、画里的人儿,我们却半点不清楚,您可得好好给我们讲讲!”

坐在一旁的意欢听着这话,眼底瞬间漾开满满的自豪,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茶盏边缘——能比旁人更懂娘娘的过往,于她而言本就是件值得珍视的事

众人见晰月撒娇的模样,又瞧着意欢那副与有荣焉的神情,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书房里的气氛愈发轻快温暖

……

若璃迎着众人热切的目光,指尖轻捻画卷边缘,在宽大的梨花木书桌上缓缓将《洛神赋图》展开

长卷铺展的瞬间,满室的目光都被那细腻的笔触与灵动的气韵牢牢吸引,连呼吸都不自觉放轻了几分

这卷真迹脉络清晰,全以长卷叙事的方式,将曹植与洛神的爱情故事分作三段,曲折细致却又层次分明

第一段里,曹植途经洛水之滨停驻休憩,衣衫随风微展,目光望向水畔时,眼底藏着初见洛神的惊艳与倾慕;不远处的洛神衣袂翩跹,立于清波之上,身旁众神或嬉戏、或伫立,一派热闹鲜活

第二段画风骤转,人神殊途的怅惘漫溢纸面——洛神乘云车欲去,六龙驾车昂首嘶鸣,鲸航绕于车侧,排场热闹却难掩离别的伤感;曹植立于岸边,伸手欲挽却空无一物,眉头紧蹙,眼底满是藏不住的悲伤与不舍

末段则尽是思念的沉郁:洛神离去后,曹植独对孤灯,彻夜难眠,直到天光破晓,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踏上归途,背影里全是无奈与怅然

……

画中人物个个形神兼备,从曹植初见时的怔忡、相处时的温柔,到离别时的焦急,每一丝神情都刻画得真实自然,轻易便勾动观者心绪

蛟龙腾跃于云水间,海兽潜游于波底,笔墨间添了几分传奇与神秘。虽以人物为核心,山水背景却占了大半篇幅,山石树木风格古拙,装饰意味浓厚,排列的山峰竟如金花饰犀角梳般精巧

色彩运用更见匠心:以红、黄等明艳色调突出曹植与洛神的身影,衬得二人愈发醒目;随从则以素色勾勒,主次立判;随情节推进,色调或明或暗,既丰富了画面,更添了层层递进的层次感

所有故事皆浓缩于这一整张长卷,人物穿插在山水林木间,山石作隔、河水分界,巧妙划分出不同场景;而曹植的身影在各段重复出现,又形成自然的前后呼应,让整幅画卷衔接得浑然一体,不见丝毫割裂

……

“好美啊……”晰月望着画中洛神翩跹的姿态,忍不住轻声赞叹,语气里满是沉醉

众人皆颔首附和,目光在画卷上细细流转,品着那笔墨间的深情与雅致,久久挪不开眼

……

甄嬛望着画中曹植凝望洛神的身影,指尖轻轻点过画卷,轻声吟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话音落下,她眼底泛起笑意,“这几句写尽了洛神之美,再看画中曹植初见时那失神的模样,可不正是被这般风华摄了心魂?”

沈眉庄闻言,目光落在曹植目送云车远去的段落,轻声接话:“我倒觉得‘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更合此处心境。你瞧他伫立岸边的姿态,连衣袂都透着滞重,那股子怅然若失,可不是思念难断的模样?”

“惠嫔娘娘说得极是!”青樱随即凑近了些,指着画末曹植独对孤灯的身影,“您看他攥着书卷的手指都泛白了,眉眼间全是疲惫,却睁着眼望着窗外,这分明是‘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的写照,把那份思念的煎熬画活了。”

海兰则望着中段曹植伸手欲挽的细节,语气轻柔:“他这儿的神情最是动人——既有不舍,又有人神殊途的无奈,连眉头都皱得紧紧的,像有千言万语堵在心里,恰应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的悲戚。”

晰月盯着画中曹植初见洛神时微张的嘴角,眼睛亮晶晶的:“额娘您看,他这模样,活像撞见了天上掉下来的仙人!眼神都直了,连手里的扇子都忘了动,可不就是被惊艳到说不出话来嘛!”

香见指尖轻拂过画卷边缘,目光停留在洛神乘云车离去的画面,语气清淡却恳切:“曹植站在原地望着云车的方向,身姿都佝偻了些,那背影看着比直接画悲伤的神情更让人动容,是藏不住的失落。”

玉妍凑在一旁,盯着画里曹植归途中落寞的侧脸,咋舌道:“先前见他和洛神相处时,眉眼都是弯的,怎么一转脸就成了这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这前后差得也太大了,可见是真的舍不得。”

意欢静静望着画卷,补充道:“从初见的惊艳,到离别的悲恸,再到归途中的怅惘,他的眼神层层递进,没有一句旁白,却把《洛神赋》里的深情全藏在了眉眼间,这便是画与文的共鸣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目光始终胶着在画中曹植的神情上,字句间皆是对这份千古深情的理解与动容

……

众人正沉浸于《洛神赋图》的深情意境中,若璃忽然笑着开口,打破了这份对儿女情长的流连:“论起曹植,我倒觉得他的《白马篇》更见风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那份少年侠气与家国担当,读来远比儿女情长更让人热血沸腾。”

意欢闻言,眼底泛起知己般的亮光,轻声接话:“娘娘说得是。他的诗向来兼具柔情与豪气,除了《白马篇》的慷慨,《箜篌引》里‘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这两句,将时光飞逝的怅惘写得淋漓尽致,我也极是喜欢。”

“可不是嘛!”青樱放下轻触画卷的指尖,附和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几句更是家喻户晓,字字泣血,道尽了兄弟相残的无奈,至今读来仍让人唏嘘。”

海兰也温柔颔首:“我偏爱他《杂诗》里的‘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寥寥数字便勾勒出萧瑟意境,那份孤独与怅然,藏都藏不住。”

晰月听得连连点头,虽对诗句深意不及旁人通透,却也凑趣道:“不管是写豪情还是写愁绪,读着都觉得字字有力!难怪额娘和意欢姐姐都爱他的诗。”

甄嬛指尖仍轻抵画卷,闻言笑着补充:“他的《七哀诗》更见沉郁,‘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开篇便起了愁绪,到‘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把那份细腻婉转的柔情写得入木三分,读来心都跟着软了。”

沈眉庄端起茶盏浅抿一口,语气里带着对风骨的推崇:“柔肠之外,他的《君子行》亦有分量。‘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以寥寥数语讲透处世规矩,那份君子自持的清醒与磊落,正是难得的豪气风骨。”

香见与玉妍静立一旁认真听着,两人对视一眼,眼底皆是了然——原来曹植的文字里,既有绕指柔般的深情,亦有立如松般的刚骨,这般柔情与豪气交织,难怪能流传千古,让众人这般念念难忘

……

若璃望着铺开的长卷,指尖轻轻拂过画中洛神衣袂的纹路,由衷感叹道:“他的才情从不是单一的模样,连《求自试表》里‘翼与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这般恳切的自白,都写得既有谦谨又藏壮志。我总觉得,曹植真是位能驾驭万般风格的才子,写柔情能入人心脾,论风骨可立如青松,诉抱负又字字恳切。”

“娘娘说得太对了!”意欢当即颔首,眼底满是认同,“他写《洛神赋》是‘柔情绰态,媚于语言’的缱绻,写《白马篇》是‘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的豪迈,到了《求自试表》又成了‘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的赤诚,确实是千面才子。”

甄嬛也笑着附和:“可不是吗?同是抒怀,《七哀诗》的‘愿为西南风’是儿女情长的柔,《赠白马王彪》的‘丈夫志四海’是兄弟诀别的刚,再到这‘萤烛末光增辉日月’的自请,风格虽异,却都见得真性情。”

青樱轻声接话:“这般横跨柔情与壮志、兼具细腻与豪迈的笔力,古往今来实在难得,也难怪他的文字能流传千年,至今读来仍让人动容。”

海兰温柔点头:“每种风格里都藏着他的心境与风骨,不是刻意为之的雕琢,反倒更显珍贵。”

甄嬛转头看向正望着画卷出神的海兰,眼底漾着浅淡的笑意,语气轻快地打趣道:“说起来,今儿可幸而有这双喜临门的由头,不然哪有这般热闹的光景?怕是娘娘早和意欢侧福晋关起门来,一人捧一盏茶,对着这《洛神赋图》细细品上大半天了,我们哪能凑上这份赏画的机缘。”

海兰被这话逗得眼尾弯起,顺势在身旁的玫瑰椅上坐下,拿起白瓷小碗舀了一勺桃胶羹——胶质炖得软糯,混着蜜渍莲子的清甜,滑入喉咙格外爽口,她眉眼都舒展开来,轻声应道:“娘娘说得是,能跟着沾光见着这般珍品,确实是托了大阿哥永琏和腹中孩儿的福气。”

一旁的香见与玉妍也忍不住弯了弯唇角,端起桌上的杏子果茶浅啜一口,酸甜的果香混着茶水的清润,只觉得满口清爽

这话引得满室人都笑了起来,先前沉浸在画作与诗词中的静谧氛围被这轻快的笑意打散,暖阁里的空气仿佛都变得更鲜活了几分

上一章 雍正十三年二月初,二年的画 若璃传:不向春光折细腰最新章节 下一章 步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