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沈眉庄正立在《函关雪霁图》前,目光细细描摹着画中山川的苍茫意境,指尖无意识地轻触衣料;意欢则凝望着墙上的《秋蒲蓉宾图》,望着画中灵动的鸿雁姿态,若有所思
“意欢姐姐,”晰月忽然凑到她身边,语气里满是好奇,“额娘这儿的画这样多,你到底看过多少幅啊?”
这一问让众人的目光都齐刷刷落在了意欢身上,连沈眉庄也转过头来
意欢被看得微微一怔,随即抬眼望向若璃,眼底漾开一抹浅笑,才缓缓开口:“娘娘珍藏的《仙山楼阁图》《蓬山遇撵图》《花坞醉归图》《溪山秋色图》,我都细细看过。还有……”她顿了顿,语气里添了几分郑重,“还有那幅《步辇图》!”
“《步辇图》!”
话音刚落,莞嫔、沈眉庄几乎同时低呼出声,海兰也连忙放下手中的桃胶羹小碗,眼里满是惊奇
晰月和青樱更是直接睁大了眼睛,香见与玉妍虽未惊呼,却也微微睁大了眼,显然也听过这幅名画的名头
若璃见众人这副模样,歪了歪头,眨了眨眼,语气轻快地解释:“这《步辇图》是皇上赏的,还是雍正六年间给我的呢,算起来也在这儿待了七个年头啦。”
甄嬛一听若璃这话,当即往前凑了半步,语气里带着几分娇俏的撒娇意味,眼底闪着期待的光:“娘娘,可不能光疼意欢她们这些小辈,我们这些平辈的也盼着沾沾光呢!这《步辇图》这般珍贵,您今儿既然提了,可得让我们也开开眼才是。”
一旁的沈眉庄见状,忍不住笑出了声,抬手轻轻拢了拢鬓边的碎发,打趣道:“嬛儿这性子,还是这般藏不住心思,一听说有珍品,就急着要瞧了。”
甄嬛话音刚落,青樱、晰月、海兰、香见与玉妍也齐刷刷将目光投向若璃,眼底满是藏不住的期待
“额娘~”晰月最先忍不住,拽着若璃的衣袖轻轻晃了晃,语气里的娇憨藏都藏不住,“可不能只疼意欢姐姐一个人呀!我们也想瞧瞧这《步辇图》呢!”
若璃被这满室热切的目光瞧得忍俊不禁,笑着拍了拍晰月的手,转头对候在一旁的云香吩咐道:“云香,去库房那只白玉翡翠盒子里,把《步辇图》取来。”
“哎,是娘娘!”云香脸上也漾着笑意,应声后脚步轻快地转身去了,连带着红珊瑚珠帘都晃出一串清脆的声响
……
“话说回来,娘娘这儿的藏画怕是两只手都数不过来,更别提娘娘自己作的那些画了。”
莞嫔摩挲着茶盏边缘,忽然想起一事,笑着说道,“去年曲水流觞那日,皇上还和我们说起过您藏的几幅珍品,当时就觉得难得,没想到皇上竟还藏了私,连《步辇图》这么要紧的宝贝都没提半句!”
一旁的沈眉庄闻言,也跟着笑了,点头附和:“可不是嘛,皇上这心思藏得真深,想来是怕说出来,我们都缠着娘娘要瞧,扰了娘娘清净。”
若璃听着两人一唱一和,忍不住笑出声来,指尖轻点着桌面:“皇上这点小心思,觉得好东西该悄悄藏着。”
满室人听着这打趣的话,也都跟着笑了起来,书房里的笑意混着淡淡的茶香,愈发热闹鲜活
没多时,云香便捧着一只雕缠枝莲纹的白玉翡翠盒快步回到书房,盒面镶嵌的翡翠在暖光下泛着温润光泽。若璃接过盒子,云香则小心地将桌上的《洛神赋图》轻轻卷起,用锦缎套妥帖裹好收起。
待桌面收拾干净,若璃才打开玉盒,取出内里的《步辇图》长卷,在梨花木书桌上缓缓铺开。
“这《步辇图》可是传世名作,”若璃指尖轻点画卷边缘,轻声介绍,“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画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它不只是幅艺术品,更是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活历史。”
众人屏息凝神,目光牢牢黏在画卷上。画面右半部分,唐太宗李世民盘腿坐于步辇中,黑纱幞头下,面目俊朗,目光深邃如渊,神情庄重沉稳,盛唐明君的风范与威仪扑面而来。步辇由六名宫女抬行,两侧各有两名宫女护持,另有宫女手持宫扇、撑着华盖,身姿娇小稚嫩,与唐太宗的壮硕凝定形成鲜明对比。左侧则依次立着典礼官、吐蕃使臣禄东赞与通译者,禄东赞发型服饰带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神情诚挚谦恭,更衬得太宗端肃平和。
“阎立本的笔法真是绝了,”甄嬛轻声赞叹,“线条圆转流畅,衣纹器物的勾勒顿挫有致,人物神情个个栩栩如生。”沈眉庄也点头附和:“设色也雅致,红绿色块交错,又不显杂乱,反倒有韵律感。”
“真是庄重啊……”海兰望着画中氛围,轻声感叹。
晰月睁大眼睛,难掩激动:“这就是唐太宗哎!果然有帝王气度!”
青樱则喃喃道:“原来这就是文成公主联姻的故事背景……”
“说起文成公主,”若璃忽然笑了,补充道,“当年她入藏前,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臣禄东赞还经历了‘六试婚使’呢,每一关都考较智慧,禄东赞凭本事过关,才促成了这桩千古佳话。”
“我知道!最有名的是第一试‘绫缎穿九曲明珠’!”玉妍眼睛一亮,立刻凑上前接过话头,语速轻快地说道,“就是给一根软乎乎的绫缎,要从有九曲孔道的明珠里穿过去。当时其他使臣拿着丝线和珠子,戳来戳去都束手无策,急得满头汗。禄东赞可聪明了,他找了只小蚂蚁,把细丝线绑在蚂蚁身上,丝线另一头连着绫缎,再在珠子另一头抹上甜甜的蜂蜜。蚂蚁闻着香味,就顺着孔道爬过去了,绫缎自然也就跟着穿过来啦!”她拍了下手,语气里满是赞叹,“这个法子真是太巧妙了,我早就听过!”
“我也听过关于马的第二试。”香见也轻声开口,清冷的眉眼间多了几分兴致,“要辨认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各国使臣要么按高矮配对,要么看毛色相近的凑一起,折腾半天都分不清楚。禄东赞却想了个简单的法子——先把母马和马驹分开,一整天不给马驹吃喝。到了第二天再把它们赶到一块儿,饿坏了的马驹立马就循着气味找到自己的母亲吃奶,母子关系一下子就分清了。”
意欢微微颔首,补充道:“还有第三试,辨认木头的根梢。给十根一模一样的圆木,要分清哪头是根、哪头是梢。使臣们摸来摸去,看纹路也辨不出。禄东赞就让人把圆木都放进水里,沉得深的那头是根,浮得浅的那头是梢,因为树根质地更密实,自然更重。”
“第四试我也有印象。”甄嬛笑着接话,“是让使臣们在夜晚出宫,再凭记忆原路返回宫殿。宫殿道路曲折,又逢黑夜,好多使臣都迷了路。禄东赞早有准备,出宫时悄悄在拐角处做了记号,靠着这些标记顺顺利利就回来了。”
沈眉庄思索片刻,缓缓道:“第五试该是辨认公主了。将文成公主混在一百名宫女中,让使臣们挑选。宫女们衣着打扮都一样,很难分辨。禄东赞事先打听了文成公主的喜好,知道她喜欢用一种特殊的香料,而且眉间有一点朱砂。他就凭着这两点特征,一眼就认出了真正的公主。”
海兰也温柔开口,补全了最后一试:“最后一试是让使臣们在规定时间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鞣好。其他使臣只顾着喝酒吃肉,最后根本来不及鞣皮。禄东赞则让手下人分工合作,一部分人喝酒吃肉,一部分人同时鞣制羊皮,效率又高又有序,顺利完成了任务。”
……
若璃听众人把“六试婚使”的典故说得详尽,忍不住笑出声来,指尖轻点着画卷上禄东赞的身影打趣道:“这么看来,当年松赞干布求娶文成公主的这趟‘相看’,真是历史上最有名的‘难于上青天’了,六关层层考较,半点含糊不得。”
“可不是嘛。”意欢望着画中持重有礼的禄东赞,轻声附和,“且不说考题本身精巧难答,单是在唐太宗这样的明君面前应试,那份压力就非同小可,能稳稳当当闯过六试,实在是难得的智谋与定力。”
“确实难得!”青樱连连点头,“每一关都藏着巧思,稍有不慎就会失手,禄东赞却能事事想得周全,难怪能促成这桩千古佳话。”
海兰也温柔颔首:“既是为两族联姻选使臣,自然要挑最出众的人才,这六试倒是把‘智’与‘稳’都考透了。”
晰月更是咋舌:“换作是我,怕是第一关穿明珠就卡壳了,禄东赞也太聪明了!”
甄嬛与沈眉庄相视一笑,眼底皆是认同——这般层层严苛的考验,确实配得上汉藏联姻这般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