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若璃传:不向春光折细腰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如懿传改编  清朝     

汉军旗殿选,若璃看到红楼梦里头的人啦

若璃传:不向春光折细腰

正说着,殿外忽然传来李玉尖细而清亮的唱喏声,穿透了偏殿的些许嘈杂:“宣汉军旗张廷玉之女,张淑怡——觐见——”

声音落下,偏殿内霎时安静了几分,不少目光都落在了张淑怡身上

她从容地整了整袖间的银蝶绣纹,又抬手轻轻扶了扶发间的饰件,随即转向身旁的薛宝钗与林黛玉,唇边漾开一抹镇定的浅笑:“那我先进去了,二位姐姐且等片刻。”

薛宝钗连忙颔首,语气温和又带着几分鼓励:“张妹妹放宽心,定能得皇上与太后青眼。”林黛玉也轻轻点头,目光里满是善意:“姐姐保重。”

张淑怡笑着应了声,深吸一口气,提步朝着正殿方向走去,身姿依旧绰约,未有半分局促

……

……

正殿之内,气氛相较于昨日更显沉静

弘历身着明黄常服端坐于上,龙纹暗绣其间,自有帝王威仪;

若璃则在一侧太师椅上安坐,今日换了身月白色蝉翼纱旗装,纱料轻透如烟,上面绣着的虞美人以银线勾勒,灵动似真

发间一支白玉透雕蝴蝶簪衬得气质清雅,搭配的白玉红翡珍珠步摇随呼吸轻晃,耳畔白玉嵌碧玺耳坠与腕间翡翠嵌宝十八子手持相映,那抹翠绿欲滴的色泽,更衬得她雍容温婉

……

李玉的唱喏声刚落,若璃便抬眼望向殿门方向,随即转向弘历,唇边漾开一抹浅笑:“是张廷玉的女儿。先前听张廷玉提过几句,还以为他家会把姑娘留在身边好好教养,没想到竟真让她来参选了。”

说着,她故意打趣道,“想来啊,还是我儿子长得清隽俊朗,才让人家姑娘甘愿入宫。”

弘历闻言,眼底瞬间漫开笑意,却又带着几分对自家额娘打趣的无奈,摇了摇头道:“皇额娘又取笑儿臣。张廷玉早递了折子,说本想求朕直接撂了牌子,不愿女儿卷入后宫纷争。可这姑娘自己倒愿意,既来了,便瞧瞧她的气度如何吧。”

话音刚落,殿外便传来轻缓的脚步声,二人齐齐抬眼,望向那缓步入内的身影——正是张淑怡

……

二人目光落在张淑怡身上,只见她缓步而来,身姿绰约如临风弱柳,举止间娓娓动人,并无半分局促

周身既有书香门第养出的温润书卷气,眉宇间又藏着几分文人特有的傲骨,一言一行皆守着恰到好处的分寸,端得是大家闺秀的气派

弘历暗自点头——张廷玉这女儿,容貌气度皆属上佳,确实不错。昨日满军旗入选的赫舍里明慧、钮钴禄如月、佟佳毓秀三人,家世背景个个分量十足,单靠博尔济吉特舒敏一人,未必能制衡得住

留张淑怡在宫中,既能添个得力之人,又能借她背后的势力平衡满军旗,倒是一举两得

……

正思忖着,若璃已率先开口,目光落在张淑怡的旗装上,笑意盈盈:“哎呀,这藤萝紫的料子,果真衬你。穿在身上,比我想的还要好看。”

张淑怡闻言连忙躬身谢恩,声音清亮得体:“多谢太后娘娘夸赞。今年一月份,娘娘赏赐臣女父亲一家云绫锦与蝉翼纱,臣女一眼便相中了这藤萝紫,想着紫藤萝开时如云似霞,实在雅致,便在上面绣了银蝶纹,做了这身衣裳。”

若璃听了愈发欢喜,指尖轻点腕间的翡翠手持,打趣道:“你可不是如紫藤萝嘛,清雅又耐看。这衣裳上的银蝶绣得活灵活现,衬得你愈发灵动,倒像是真蝴蝶被你引来了一般。”

……

张淑怡叩首谢恩,接过留牌后从容退下。不多时,李玉的唱喏声再度响起,清亮穿透殿宇:“宣汉军旗薛氏之女,薛宝钗——觐见——”

“薛宝钗?”若璃端着白玉茶盏的手猛地一顿,滚烫的茶水晃出些许,溅在描金托盘上,她却浑然未觉。眼底的温和笑意瞬间褪去,只剩满心惊讶与错愕,一个念头如惊雷般在脑海中炸开:怎么会有薛宝钗?

这名字分明是《红楼梦》里的人物,难道……难道我当年胎穿来的,并非单纯的清宫,竟是个融合了话本故事的大世界?

……

她强压下心头的翻涌,抬眼望向殿门,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茶盏冰凉的杯壁,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了几分

……

若璃与弘历的目光齐齐投向殿门,只见薛宝钗身着杏黄色绣牡丹纹旗装,缓步而入,身姿端方,眉眼温润,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沉稳大气的气度

“这薛家宝钗……”若璃收回目光,转向弘历,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探究——先前听闻薛家并无适龄女眷参选,怎么突然冒出一位?

弘历早已察觉额娘的疑惑,轻声解释道:“额娘有所不知,薛家原本想让她舅舅家的姑娘参选,可查问之下才知,舅舅家并无适龄的孩子。他们不愿错失机会,便递了折子,求朕允准让妹妹家的宝钗来参选。儿臣瞧着合规矩,便应了。”

他目光落在宝钗身上,缓缓补充,“单看这模样气度,倒像是个心思通透、能担事的。”

若璃端着茶盏的手轻轻摩挲着杯沿,心底暗忖:何止是能担事。原著里她打理荣国府上下事务时的利落与周全,可是半点不含糊

念头一转,她又猛地一紧——既有薛宝钗,那林黛玉会不会也在?虽说眼前的弘历性子沉稳,不似历史上那般奢靡固步,可后宫终究是个吃人的地方,黛玉那般敏感多思、体弱多病的性子,若是入了这宫墙,哪里能经得起磋磨?她着实不愿看见那清雅的芙蓉,凋零在深宫之中

……

强压下心头的波澜,若璃敛去眼底的复杂情绪,重新抬眼看向已行至殿中的薛宝钗,神色恢复了先前的平和。弘历见她心绪安定,也便收回目光,静待宝钗行礼回话

……

若璃心念电转片刻,随即勾了勾唇角——管它什么融合大世界,自己如今已是太后,稳居后宫之巅,这些琐事与她又有何干?

待今日选秀结束,与琅嬅一同定好新人的位分与宫殿,她便能回万方安和,看花弄草、品茗读书,照样快活自在

这般一想,先前的疑虑便散了大半,反倒对眼前的薛宝钗起了几分兴致

她放下茶盏,目光温和却带着几分试探:“哀家瞧你气度沉稳,倒像是个有才情的。平日里可曾学过作诗?”话落,心底已泛起几分隐秘的激动——能亲眼见书里的人物作诗,这趟选秀倒多了桩趣事

薛宝钗闻言,从容躬身回话,语气谦逊得体:“回太后娘娘,臣女闲暇时确曾学过几首,只是粗浅功夫,远不如太后娘娘这般才思出众。”

“不必过谦。”若璃笑着摆手,目光扫过殿角那盆开得正盛的海棠,眼底满是期待,“今日殿中海棠开得正好,你便以它为题,作一首来听听吧。”

“是,太后娘娘。”薛宝钗莞尔一笑,抬眼望向那株海棠。花瓣粉嫩如霞,在阳光下透着莹润光泽,她略一思忖,唇边便漾开一抹了然的笑意,轻声吟道:

《咏海棠》

晓露凝香缀粉腮,朱栏斜倚影初开。

不随桃李争春色,自抱清贞待月来。

丰骨暗藏霞彩聚,芳心半敛韵华裁。

莫言富贵天生就,静对东风意自该。

诗句浑厚含蓄,既赞了海棠的清雅,又暗合自身沉稳不争的品性

弘历听毕,缓缓点头,眼底掠过一丝赞许;若璃更是笑开了花,连连颔首:“好,好一句‘不随桃李争春色,自抱清贞待月来’!果然是有见地的姑娘,才情不负盛名。”

……

薛宝钗叩首谢恩,接过留牌后稳步退下。弘历望着她的背影,指尖轻轻敲击着御座扶手,暗自思忖:这薛氏宝钗,瞧着便是个心思缜密、步步为营的,行事沉稳有度,往后在宫里,倒真能和佟佳毓秀那等拔尖的较量一番

未等他细想,李玉的唱喏声已再度响起:“宣汉军旗林氏之女,林黛玉——觐见——”

“黛玉?”若璃猛地抬眼,眸中瞬间迸发出难掩的喜悦,先前还强压的期待此刻全然落在脸上,目光紧紧锁向殿门入口

弘历察觉到皇额娘异乎寻常的开心,心中虽有几分诧异,却也顺着她的目光望去

只见一道碧落色身影缓步而入,身姿纤弱却挺拔,一身绣芙蓉花的旗装清雅脱俗,发间步摇轻晃,衬得眉眼间那抹淡淡的愁绪都似浸了诗意

他心中了然——这般清雅出尘、一眼便透着才情的模样,果然合皇额娘的心意

……

若璃望着林黛玉清雅出尘的模样,又想起方才她眉宇间藏着的诗意,心底欢喜难掩,便借着殿外景致,随口吟出一首:“江畔立娉婷,摇风舞落英。朝凝脂玉白,暮染醉霞明。不与春争俏,偏逢露更清。孤芳何寂寂,自有月相迎。”

诗句落毕,她看向林黛玉,眼底满是赞许的笑意:“林姑娘,你瞧这诗,可不正合你这般模样?真如一朵临水的木芙蓉,清绝又有风骨。”

林黛玉闻言一怔,随即脸颊泛起浅浅红晕,连忙敛衽躬身,声音里带着真切的敬佩:“太后娘娘谬赞了。臣女愧不敢当,倒是娘娘这首诗,字句清雅,意境悠远,真真才情出众。先前臣女便听闻娘娘的虞美人绝唱,大气磅礴,荡气回肠,今日亲耳听闻,更觉名不虚传。”

……

……

弘历端详着林黛玉,见她眉眼清澈,应答间虽带羞怯却全无半分逢迎算计,全然是未经世事的纯粹

他暗自思忖:后宫之中已有意欢这般性情通透之人,这林姑娘瞧着体弱敏感,怕是经不起深宫正殿的周旋。圆明园清静雅致,皇额娘又极爱她的才情,倒不如让她去那边侍疾伴驾

这般打定主意,弘历便开口道:“林姑娘,皇额娘今日见了你,可是打心底里欢喜。你若入选,可愿往圆明园去,日常陪伴皇额娘解闷?朕允你在园中子里头不受宫规拘束,自在些过日子。”

若璃一听,当即笑逐颜开,往前倾了倾身,语气里满是期待:“是啊林姑娘,你愿意吗?说起来,我今年也才二十九,咱们年岁相差不算大,往后尽可以一起谈诗论词。我那儿还有好些前朝的藏画,都能拿出来一同品鉴;春日里咱们酿酒,夏日去荷塘摘莲,秋日登高赏菊,冬日围炉煮茶——日子定不会闷的。”

说着,她还俏皮地眨了眨眼,带着几分促狭补充,“就是这圆明园清净,寻常时候见不着皇上,只有夏日避暑,才能得见呢。”

弘历被额娘这番话逗得笑出声,殿内气氛愈发轻快

林黛玉听得又惊又喜,眼眶微微发热,脸颊早已染上大片红晕

她连忙敛衽躬身,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羞怯:“臣女……臣女愿意!多谢皇上恩典,多谢太后娘娘垂爱!”能远离深宫纷争,还能与投契的太后相伴,于她而言,已是天大的幸事

……

……

林黛玉敛衽谢恩后,带着难掩的欣喜缓步退下,殿门刚合上,李玉清亮的唱喏声便再度响起:“宣汉军旗李氏之女,李昭华——觐见——”

弘历转头看向身侧的若璃,见她眉眼间仍漾着未散的笑意,便温声道:“皇额娘今日倒是难得这般开心。有林姑娘在圆明园陪着您,往后也省了不少寂寥。等两年后,香见和玉妍满十七从圆明园离开,嫁入苏府,您身边也能有个知冷知热、可同论诗词的人解闷了。”

若璃指尖摩挲着腕间的翡翠手持,想起方才林黛玉清雅的模样,唇角笑意更深,闻言轻轻点了点头:“可不是么。那孩子心性纯粹,又有才情,跟她相处倒自在”话音刚落,殿外已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二人遂收了话头,齐齐望向入口处

……

李昭华刚一踏入殿中,那股不卑不亢的气场便先一步传了过来。弘历见了,心头当即一喜——这李昭华来得太妙了!

她父亲是表兄苏承翊一手提携的得力下属,背后连着边关武将势力,又自带一身磊落风骨,有她在,汉军旗往后在宫中才算真正添了份实打实的重量

他暗自盘算了一番:宫中原本就有7位妃嫔,加上昨日与今日新入选的这些,满军旗共五人,蒙军旗三人,汉军旗恰好七人。新旧势力掺杂,数量上又能相互掣肘,再无明显偏倚,这般格局,已然足够稳固了

……

弘历与若璃二人遂敛了心神,细细打量着殿中之人。看她身着蟹壳红绣山茶旗装,身姿挺立如松,螺钿发钗与红玛瑙步摇衬得眉眼分明,虽面色平静,却难掩那份“不与桃李逐风流”的傲气,果真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若璃看着李昭华沉稳立在殿中,想起先前大侄子苏承翊来信中提及的下属,便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熟稔的温和:“你父亲是李明瑞?承翊前几日给哀家递信,倒和哀家提过他几次,说他在任上办事牢靠,是个极稳重的。”

李昭华闻言,连忙敛衽躬身,声音清亮而恭敬:“多谢太后娘娘夸赞,父亲不过是尽分内之事,全赖苏将军提携。”

弘历在一旁静静听着,见她应答得体,不卑不亢,与李明瑞的沉稳性子如出一辙,便缓缓点了点头,眼底掠过一丝认可

李昭华叩首谢恩,接过留牌后稳步退去。若璃望着她的背影,紧绷了几日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这才觉出腰腹处阵阵酸胀

她抬手轻轻捶了捶后腰,转头看向弘历,语气里满是卸下重担的轻快:“可算结束了!这选秀折腾得人骨头都散了。等今晚我和琅嬅一道,把这些姑娘的位分、宫殿都定妥帖,明日一早就回万方安和去,好好歇几日——这几日可真是累坏我了。”

弘历见她眉宇间难掩倦色,眼底泛起温和笑意,忙应道:“可不是么,真真辛苦皇额娘了。这几日您日日坐在此处,比儿臣还要劳神。”

若璃轻轻摇了摇头,想起旧事,忍不住打趣道:“这可比在先帝那会儿,给你选福晋、侧福晋和格格时累多了!那时候不过是挑几个人,哪像这回,既要瞧品性容貌,还要顾着各方势力,半点马虎不得。”

上一章 乾隆二年八月十五汉军旗殿选前 若璃传:不向春光折细腰最新章节 下一章 后宫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