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年十月中旬·上下天光择婿宴
上下天光的楼阁正浸在十月中旬的暖煦秋阳里,檐角铜铃被风拂得轻响,与阁内隐约的笑语缠在一起,恰好衬得这场择婿宴多了几分自在暖意
四面窗棂尽数敞开,将满阁的菊香与远处的湖光都拢了进来——案头檐下错落摆着的各色名菊,竟似把秋日的斑斓都搬了进来:
鹅毛粉黛的花瓣柔得像堆雪,琼岛三友的清雅里藏着三分傲骨,瑞云殿的重瓣叠得华贵,杨芳吐蕊的细瓣颤着灵动
还有嫩竹玉笋的嫩黄卷瓣,像刚冒尖的春芽沾了秋露,牡丹菊的雍容不输真国色,盘龙风雪的枝干劲挺、花瓣覆着细白似雪
卧凉烟的淡紫缥缈如烟,东篱珊瑚的艳红又燃得热烈,一眼望去,满是清艳动人的景致
……
若璃与弘历并肩拾级上楼,衣袂轻擦过阶边垂落的菊枝,留下浅浅香痕
她今日着一身钴蓝色绣金蝶织金缎广袖衫,配同色齐胸襦裙,金蝶纹样从袖角蜿蜒至裙摆,风一吹便似要振翅飞离锦缎
随云髻上斜插一支蓝宝石蝴蝶步摇,蝶翼上的碎钻随步履轻晃,与耳间同色珠坠相映,贵气里透着几分灵动
身侧的弘历则是墨绿色蜀锦银菊纹束腰常服,银线绣就的菊瓣藏在深绿底布上,不张扬却显雅致,腕间一串绿松石十八子衬得指尖愈发修长,眉眼间既有帝王的沉稳……
“参见皇上,参见太后娘娘!”两人刚进阁内,等候在此的众人便齐齐躬身行礼,声音里满是恭谨,却无过分拘谨
抬眼望去,四位待选的世家儿郎身姿各异,尽是青年才俊模样:
马佳达春一身暗红色束腰劲装,腰束玉带,肩背挺得笔直,眉宇间透着武将世家的爽朗利落,仿佛下一刻便能提剑纵马
舒穆禄多罗则是靛青色束腰劲装,神色沉静,双手交叠置于腹前,连行礼的幅度都透着稳妥,一看便知是个沉稳持重的性子
西林觉罗齐布琛与旁人不同,身着青色杭绸束腰常服,衣襟别着支白玉笔,手中还轻捏着把素面折扇,眉眼俊朗温润,周身萦绕着书卷气,倒像个从画里走出来的文雅公子
董鄂博西则是玄色束腰劲装,身姿挺拔如松,眉眼间带着几分武将的英气冷厉,眼神锐利却不张扬,显露出几分历经边关历练的沉稳
……
这四家皆是京中望族,除了西林觉罗齐布琛在工部挂着闲职,平日里爱揣着折扇游山玩水,寻些亭台楼阁题诗作画,余下三家儿郎都是六品武将出身——年纪轻轻便曾远赴边关,在苏承翊帐下历经战火历练,个个年轻有为,皆是配得上温宜的良人
……
“都起吧,今日不拘虚礼,随意些便好。”弘历抬手示意,语气温和,若璃也跟着颔首浅笑,两人随意在窗边的一对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下,恰好能透过窗棂望见远处湖面上的粼粼波光与岸边的枫红柳黄
……
阁内空间宽敞,一侧的长桌上早已备妥了精致茶点与佳酿:
琥珀色的菊花酒、绯红的海棠醉、清透的秋露白一字排开,旁侧还温着清甜的茉莉茶饮
点心也皆是应季又适口的——蟹黄小汤包冒着热气,咬开便有鲜美的汤汁溢出,茉莉蜜茶糕透着淡淡的花香,秋梨酥的酥皮层层叠叠,牛乳糕莹润雪白,琼叶糕则泛着浅绿的光泽,每一样都精致得让人不忍下口……
……
四位儿郎或站或坐,偶尔端起茶盏浅啜,或轻声谈论着阁内的菊花品种,气氛渐渐松弛下来,没了初见时的局促,倒真有几分秋日赏菊、闲话家常的自在
……
若璃指尖轻轻拂过窗沿飘落的半片菊瓣,目光若有似无地落在董鄂博西身上,随即侧过头,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音量对身侧的弘历小声说道:“这几个孩子里,我还挺看重董鄂博西。”
语气里藏着几分对他的认可,“瞧他身姿挺拔,眼神沉得住气,虽看着冷厉,却透着股历经事的稳重,往后定是个有担当的。”
弘历闻言,当即微微侧身靠近,方便听她说话,指尖仍漫不经心地把玩着腕间的绿松石十八子,珠串碰撞发出细碎轻响
他顺着若璃的话望了眼董鄂博西,又扫过其余三人,眼底漾开温柔笑意,轻声回应:“皇额娘向来偏爱这等冷厉沉稳、有肩有担的性子,倒和大舅舅(苏逸尘)、承翊表兄(苏逸尘养子)是一路人——都是看着话少,遇事却能扛得住的。”
说着,他收回目光,视线落在不远处正与敬太嫔说话的温宜身上,眼底添了几分同辈间的温和期许:“不过这四个孩子也各有各的好——马佳达春爽朗、舒穆禄多罗稳妥、西林觉罗齐布琛文雅,董鄂博西沉稳,皆是配得上她的人。最终选哪个,还是得看温宜自己的心意,咱们看着她选个顺心的,就够了。”
……
这时,敬太嫔与曹太嫔相携着静静踏上楼阁,两人皆是一身素雅衣装——敬太嫔着浅碧色绣兰草软缎旗裙,曹太嫔穿月白色暗纹旗裙,鬓边仅簪着支简单的珍珠簪,周身透着长辈的温和沉静
二人目光扫过阁内景致,又默契地相视一笑,没去打扰中央的众人,只悄悄在角落的一对梨花木椅上坐下,随即抬眼望向若璃与弘历的方向,微微欠身行了个轻礼,动作轻柔又不失恭谨
……
不过片刻,阁外便传来轻缓的脚步声,温宜款步而入。她今日仍是一身郁金色浮光锦旗裙,裙身绣的姚黄牡丹堪称精巧——层层叠叠的花瓣从裙角蜿蜒至腰际,外层花瓣用金线勾边,内层花瓣绣得薄如蝉翼,连花蕊上的细绒都以极细的金绒线缀就,走动时裙摆轻晃,那牡丹便似在暖煦秋光里缓缓舒展,华贵端庄中又透着几分春日的灵动鲜活
头上的黄晶碧玺花冠更是夺目,黄晶雕成的花瓣莹润通透,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粉碧玺缀在花芯,与她耳间的同色珠坠相映,衬得她本就明媚的眉眼多了几分清雅,艳而不俗,恰是少女最动人的模样
……
董鄂博西四人见温宜到来,先是微愣片刻,随即齐齐起身,躬身行礼道:“见过温宜公主。”语气恭敬又带着几分青年人间的拘谨
温宜唇边绽开一抹明媚大气的笑,声音清亮又温和:“都起吧。”说着,她转向若璃与弘历,微微屈膝问安,“皇额娘,皇兄。”
若璃与弘历皆点头示意,目光落在她身上时,眼底都藏着几分暖意
随即若璃转头望向窗外,指尖轻轻搭在窗沿上,轻声感叹道:“这上下天光的景致是真开阔,凭栏望去,远处的湖波、岸边的枫柳都能尽收眼底,视野真好。”
弘历也顺着她的目光望向窗外,笑着附和:“确实,秋日里天朗气清,衬得这景致更显通透了。”
……
……
阁内的赏菊闲谈渐渐过了一个时辰,暖煦的秋阳从窗棂斜斜照进来,在案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若璃正端着盏茉莉茶饮浅啜,目光无意间掠过温宜,恰好见少女悄悄朝她眨了眨眼,眼底藏着几分确定的笑意——显然是已经选好了
……
若璃心中了然,轻轻放下手中的白瓷茶盏,茶盏与案面相触发出一声轻响
她侧头看向身侧的弘历,无需多言,只一个眼神便让弘历心领神会
弘历当即抬眼示意立在角落的李玉,李玉快步上前,对着马佳达春四人温和说道:“几位公子,随奴才到偏阁稍候片刻。”
四人虽不知缘由,却也恭谨应下,跟着李玉轻步退了出去,阁内瞬间安静了几分
……
敬太嫔与曹太嫔见此情景,也知晓温宜已有决断,纷纷将目光投向她,眼底满是好奇与期许
若璃看着温宜略带羞涩却难掩雀跃的模样,笑着开口打趣:“温宜如今可以说了吧?到底选中了哪个呀~”
……
弘历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指尖捏着只海棠醉的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落在温宜身上,带着同辈间的温和笑意,静等着她的答案
温宜脸颊微红,却还是抬眼望着众人,声音清亮又带着几分欢喜:“我选中了董鄂博西。”
“好!”若璃闻言,当即轻快地拍了拍手,眼底满是与温宜心意相通的喜悦,“真是巧了,方才我还跟你皇兄说,这几个孩子里,我最看重的就是他——沉稳有担当,往后定能好好待你。”
……
敬太嫔与曹太嫔听着对话,也跟着笑开了,眼角眉梢都透着卸下心事的舒展
敬太嫔握着曹太嫔的手,语气里满是感激:“真是多谢太后娘娘为温宜的婚事这般费心操办,从筛选名册到安排今日的宴席,处处都想得周全。我们两个做额娘的,这些日子悬着的心,总算是彻底落下了,就盼着明年七月,看着她风风光光出嫁。”
若璃笑着摆了摆手,目光落在温宜身上,满是疼惜:“她的终身大事我自然上心。你们放心,明年定会按着公主的规制,风风光光地从宫里送她出嫁,让她带着体面与欢喜,嫁去董鄂家。”
温宜站在一旁,听着长辈们的话,唇边的笑意愈发明媚,眼底亮得像盛了秋日的暖阳,藏不住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弘历坐在一侧,目光始终落在若璃身上,看着她为晚辈婚事欢喜的模样,眼底满是化不开的温柔——皇额娘总把旁人的事放在心上,这份通透与热忱,比阁外的秋景更让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