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若璃传:不向春光折细腰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如懿传改编  清朝     

新点心,捞哥哥的典故

若璃传:不向春光折细腰

香见与玉妍端着琉璃碗,指尖触到碗壁的凉意,小口啜着雪泡梅花酒,又舀起一颗冰雪冷圆子细细品味——梅酒的清冽混着圆子的酸甜,在舌尖漾开清爽的滋味。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眼底都藏着几分了然

方才若璃主动让冷清秋也尝尝点心,语气里的温和与记挂,比任何话都更能说明态度——姑母显然是喜欢这姑娘的,不仅欣赏她的插花手艺,更愿意给她体面

这几日在杏花春馆相处,她们也看得分明,冷清秋安分守己,只专注打理花草、做些分内事,从不多言多语,既没有底层宫女的怯懦,也没有急着攀附的浮躁,倒真是个沉得住气的

只是……玉妍悄悄瞥了眼廊下正小口吃着圆子的冷清秋,心底掠过一丝思量:她虽安分,却也看得出是个有心思的,既入了园子,定然是想抓住机会见表哥(弘历),求个嫔妃的位份

可园子里嫔妃众多,表哥又向来对谁都无偏宠,她既无家世背景,又非乐坊、画院出身,要怎样才能在表哥面前露脸,真正获得入宫的机会呢?

香见似是猜到了玉妍的心思,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肘,目光依旧温和地落在亭内热闹的景象上,只在唇边勾起一抹浅淡的笑——这事急不来,且看她后续如何做吧,若真是个有分寸、有本事的,总会有机会;若是急功近利,反倒会像清漪那般,落得不好的下场

……

若璃嚼着口中的冰雪冷圆子,忽然眼睛一亮,又想起新点子,笑着说道:“我还想着往后做素醒酒冰,再配着槐叶冷淘一起吃呢,夏日里吃这个最是清爽解腻!”

说着便又要伸手去舀圆子,却对上云林满含“提醒”的目光——那眼神里带着几分无奈,又藏着对她脾胃的关切

若璃指尖顿了顿,只好小声哼唧了一句,像个被管教的孩子般,乖乖放下了勺子,模样竟有几分可爱

亭内众人见了,都忍不住低笑起来,连廊下的冷清秋,嘴角都悄悄勾起了一抹浅弧

……

“槐叶冷淘?”黛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味,轻声念道,“是不是那句‘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里写的?听说这是唐玄宗夏夜必吃的解暑吃食,用槐叶汁和着面粉做面,吃起来带着草木的清香。”她素来喜读诗词,对这些古雅的吃食也颇有了解,一提起便如数家珍

意欢也跟着点头,眼底满是期待:“我先前在书中见过记载,说槐叶冷淘翠绿如碧玉,浇上麻酱或是醋汁,吃起来筋道爽口,夏日里吃能祛暑气,若是真能做出来,倒要好好尝尝。”

“至于素醒酒冰,我知道这个。”薛宝钗放下手中的琉璃碗,语气温和又笃定,“它还有个名字叫水晶脍,是用石花菜熬煮成冻做的,看起来晶莹剔透,像极了如今的‘果冻’。据说这吃食能解酒醒脑,还能清酒热、降胃火、生津液,若是宴后吃些,再合适不过了。”

她虽出身商贾,却饱读诗书,对这些饮食典故也了如指掌,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让人听了便心生向往

……

鸢尾捧着空了的琉璃碗,听完若璃与众人对古食的闲谈,忍不住感叹:“古人的饮食可真多讲究,光听着就觉得雅致,还是古人会吃啊!”

一旁的晰月与玉妍也连连点头,玉妍还补充道:“可不是嘛,单是这槐叶冷淘、水晶脍,就比咱们平日里吃的点心多了好些意趣。”

……

“谁说不是呢?”若璃被她们的模样逗笑,放下手中的银勺,想起书中记载的趣事,便打趣道,“苏东坡不就是个出了名的美食客?性子又乐观,不管被贬到哪,都能寻着当地的好吃食,还写了不少诗记录。倒是他弟弟苏辙,一辈子像就围着他转,得不停升官去捞这个总被贬的哥哥。”

说到这儿,若璃故意模仿着苏辙的语气,带着几分故作无奈的调侃:“旁人做官是为了抱负,我苏辙一辈子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捞哥哥。唉,我哥哥又被贬了,得,我再升官去捞他——最后一路做到副宰相,哥哥要是再被贬,我可真没办法升了呀,总不能把宰相的位子也抢来?”

这话一出口,瞬间爆发出笑声。玉妍笑得直拍椅子扶手,水红色裙角都跟着晃

晰月趴在若璃肩头,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鸢尾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湖蓝色裙摆上的鸢尾花似要跟着颤动

黛玉一手捂着唇角,一手撑着桌面,眼底满是笑意;意欢也笑得眉眼弯弯,青绿色裙上的荷花仿佛都染上了几分活泼;香见眼眸弯弯,捂着嘴唇笑

薛宝钗虽笑得克制,却也难掩眼底的温软,秋香色裙上的牡丹似也多了几分灵动

连廊下一直安分立着的冷清秋,也忍不住抿起唇角,眼底掠过一丝轻快的笑意——她从未想过,身居高位的太后,竟能将古人趣事说得这般生动有趣,全无半分架子,倒像位熟悉的长辈在讲家常

……

黛玉笑得眉眼弯弯,指尖轻轻拂过杯沿,缓了缓笑意后开口:“太后娘娘说起这‘捞哥哥’的趣事,我倒也想起了一对兄弟,境遇与苏家兄弟颇有几分相似。”

她话音刚落,意欢便立刻点头,眼底闪过一丝了然:“我约莫也猜到你说的是谁了——是不是那对同朝为官,总在朝堂上相互扶持的兄弟?”

廊下的冷清秋也悄悄抬眸,心底瞬间有了答案—只是她身份使然,只在心底默默应和,未曾多言

“可是王维与王缙兄弟?”薛宝钗放下手中的茶盏,语气温和地接话,语气带着几分笃定,“王维早年隐居辋川,后来入朝为官,每逢遇到风波,多是弟弟王缙在朝中奔走周全;后来王维晚年病休,也是王缙上书请求辞官,想回家照料兄长,兄弟间的情谊确实深厚,与东坡、子由兄弟的互相牵挂如出一辙。”

“可不是嘛!”若璃笑着点头“王缙后来官至宰相,却始终记挂着兄长,连皇上都曾感慨他们兄弟情深。这般互相扶持的情分,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寻常人家,都是难得的佳话。”

……

若璃指尖轻轻摩挲着银勺,想起王维的生平,语气里添了几分感慨:“世人多赞王维诗画双绝,却少有人提他的深情——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硬是摒却了所有尘累,这份坚守才最难得。”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亭外盛放的花木,继续说道:“况且王维本就是盛唐颜值最高的才子,当年‘妙年洁白,英俊倜傥’,15岁初入京城,便凭才情成了富贵人家追捧的宠儿,连玉真公主都对他青眼有加。20岁那年高中状元,本该借此平步青云,可就在京城百姓都在议论他与玉真公主的渊源,以为他会攀附权贵时,他却转头娶了青梅竹马的崔氏,甘心过起了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

“可惜天不遂人愿,王维30岁那年,崔氏因难产去了。”若璃的声音轻了些,“后来有人翻遍王维所有诗句,竟没找到一篇专门写崔氏的;连《旧唐书·王维传》里,关于崔氏也只寥寥一言带过。可他用三十年孤居,把所有念想都藏进了日子里,比任何诗句都更动人。”

黛玉与意欢静静听着,不住点头——她们素来喜读王维诗作,此刻听若璃细数其生平,更觉这份深情难能可贵

薛宝钗也轻声接话:“正是这份‘不言不语却坚守一生’的情谊,才让王维的形象更显立体,不单是诗佛,更是重情重义的君子。”

……

鸢尾、晰月与玉妍、香见则听得动容,鸢尾放下手中的茶盏,语气里满是赞叹:“三十年不续弦,只为亡妻守着一室孤居,这也太情深义重了!比那些嘴上说得多好听,转头就另娶的人强太多了。”晰月与玉妍、香见也连连附和,眼底满是认同

廊下的冷清秋也听得专注——她见多了逢场作戏的情谊,也熟读诗书,但此刻再听闻王维三十年孤居的坚守,心底竟泛起一丝触动

……

上一章 六月十日万方安和闲事,让我想想怎么成嫔妃 若璃传:不向春光折细腰最新章节 下一章 冷清秋,旧友,苏逸尘的暗手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