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的江城,梅雨季把空气泡成了黏糊糊的浆糊。Reyna开着法医中心的警车刚过临江大桥,空调出风口飘出的雪松味就和窗外的潮湿撞在了一起,形成一种奇怪的、混合着碘伏气息的味道——她刚结束一场持续六小时的尸检,白大褂领口还沾着没洗干净的试剂印子,袖口也被解剖台旁的生理盐水浸得发皱。
“还有三公里到中心……”她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指尖刚碰到眉心,口袋里的手机就震了起来,屏幕上“Lucy紧急”的备注跳得刺眼,连带着专属的警笛铃声,瞬间把她的困意冲得一干二净。
“老李,我这刚下解剖台,你要是再让我去捞河里的浮尸,我就得在警车里补觉了。”Reyna接起电话,声音里带着点刚抽离工作的疲惫,指尖还留着方向盘真皮套的凉意。
“不是浮尸,是周明。”Lucy的声音裹着电流声,还有远处隐约的警笛轰鸣,“就是上个月给咱们法医中心供‘微创病理试剂’的市一院药剂科主任,今早保姆发现他死在书房里了。初步看像急性心梗,但……你来了就知道,不对劲的地方太多。”
Reyna踩刹车的动作顿了顿,防滑链在湿滑的柏油路上擦出“刺啦”一声轻响,引得后面的私家车按了声短促的喇叭。她迅速打方向盘拐进导流车道,后视镜里的江水泛着灰沉沉的光:“周明?就是那个说‘你们法医用的试剂,我得亲自盯生产批次’的老周?他怎么会心梗?”
“谁知道呢,门窗完好,连个打斗痕迹都没有,”Lucy的声音顿了顿,像是在翻找什么东西,“但他电脑开着,屏幕上是‘清毒’试验的加密文件夹,手里还攥着个没喝完的保温杯——老Re,你赶紧来锦绣花园三期,我总觉得这事儿和那破试验脱不了关系。”
“清毒”两个字像颗石子,在Reyna心里激起一圈涟漪。2025年初江城几家医院联合推的新型戒毒药试验,主打“低副作用、高戒断率”,当时在医疗圈闹得挺大。她上个月还在《江城医学周刊》上见过周明的署名文章,专门讲“清毒”药物的供应链管控,怎么看都是个对“药物安全”极度敏感的人。
“行,我现在调头,大概二十分钟到。”Reyna挂了电话,在车载导航上输入“锦绣花园三期”,屏幕上立刻跳出一条红色路线,“对了,保姆情绪稳定吗?有没有问出什么线索?”
“保姆吓得腿都软了,现在在楼下警车里,张野正陪着她呢。”Lucy的声音里多了点笑意,“老野刚才还跟我吐槽,说保姆哭着说‘周主任昨晚还让我煮菊花茶,怎么就没了’,听得他都想递纸巾。”
Reyna也忍不住笑了——张野是刑侦支队的老勘查员,快五十岁的人,脸上带着几道抓歹徒留下的疤痕,平时看着严肃,其实最见不得人哭。挂了电话,她重新启动车子,雨又开始下了,雨点打在车窗上,模糊了外面的霓虹招牌,她不得不放慢车速,目光却时不时扫向副驾驶座上的银色工具箱——那里面装着2025年最新款的“便携式微创病理检测仪”,还有三支不同规格的脑脊液穿刺针,这些都是她的“老伙计”。
二十分钟后,警车拐进锦绣花园三期。小区门口已经拉了一圈黄色警戒线,蓝红色的警灯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投出晃动的光斑,像是在地面上织了一张闪烁的网。几个撑着伞的居民站在警戒线外,踮着脚往里看,嘴里还小声议论着:“听说死的是市一院的主任?”“这么年轻就心梗,太可惜了……”
Lucy穿着黑色作战服,正靠在警戒桩上和两个下属说话。她的头发扎成一个利落的马尾,额前的碎发被雨水打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却丝毫没影响她的气场。左边的年轻女警是刚调进重案组的林晓,今年才23岁,是公安大学的高材生,负责信息整理与档案调取。她手里捧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表格,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滑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连Reyna开车过来都没注意到。
右边的张野则蹲在地上,正用一块麂皮布仔细擦拭着刚提取完指纹的镊子,动作细致得像在打磨一件艺术品。他看到Reyna的警车,立刻站起身,把镊子放进证物袋里,朝着警戒线内挥手:“老Re!这边!”
“Reyna姐!你可算来了!”林晓这才抬起头,眼睛亮了亮,快步跑过来,差点被脚下的水洼绊倒,“我刚扒完周明的社交记录,上周他和‘清毒’试验的负责人赵凯吵翻了!市一院内部论坛有医生说,当时两人在会议室里拍了桌子,周明喊‘你敢用问题批次的药,我就去伦理委员会举报你’,赵凯还放狠话‘你要是敢坏我好事,有你好果子吃’!”
Reyna停好车,从后备箱里拿出法医勘察箱,蹲下身往脚上套鞋套:“赵凯的资料你查了吗?他和周明除了工作,还有别的交集吗?”
“查了查了!”林晓立刻把平板递到Reyna面前,屏幕上显示着赵凯的个人档案,“赵凯是市三院神经科主任,五年前因为‘违规开展神经药物试验’被处罚过,这次‘清毒’试验是他东山再起的机会。我还发现,他和周明在三年前合作过一个‘镇痛药物项目’,后来因为资金问题黄了,当时两人就闹过矛盾!”
“还有这个。”张野走过来,把一个透明证物袋递给Reyna,袋子里装着半片透明胶带,上面沾着一点浅灰色的纤维,“我刚才在门口的地毯上捡的,这胶带不是家里常用的那种,粘性特别强,上面的纤维也不像周明家地毯的材质,你先拿着,回头让技术队化验一下。”
Reyna接过证物袋,对着光看了看:“谢了老野,这纤维看着像工业用的,说不定和凶手有关。”她站起身,看向Lucy:“书房现在什么情况?技术队进去了吗?”
“进去了,正在提取指纹和毛发,电脑加密了,暂时解不开。”Lucy递过一副无菌手套,指尖碰了碰Reyna的手腕,感觉到她皮肤冰凉,忍不住皱了皱眉,“你是不是没吃饭?我让食堂留了份排骨饭,等会儿忙完了去吃。”
“先办正事,饭什么时候吃都行。”Reyna笑了笑,戴上手套,“保姆那边怎么样?除了菊花茶,还说什么了?”
“保姆说周明最近半个月天天加班,经常半夜才回家,有时候会对着电脑叹气,问他怎么了,他只说‘药品供应有点问题’,再多问就不说了。”张野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昨晚9点多,保姆给周明送菊花茶的时候,还看到他在给一个人发微信,屏幕上能看到‘问题批次’‘销毁’之类的词,不过周明看到她进来,立马就把手机锁屏了。”
四人往单元楼走,电梯门口贴着一张皱巴巴的“维修中”告示,纸张边缘已经被雨水打湿,卷成了波浪形。Lucy翻了个白眼:“物业说昨晚10点左右电梯突然坏了,要明天才能修,我看就是巧合得太刻意了。”
爬楼梯的时候,林晓还在不停地汇报信息:“我刚给技术队发了申请,调周明的通话记录和微信聊天记录,还有‘清毒’试验所有参与者的名单,技术队说十分钟内就能下来。对了Reyna姐,‘清毒’试验的药物成分你了解吗?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能让人猝死?”
“我看过相关文献,‘清毒’的主要成分是纳曲酮衍生物,正常剂量下只会抑制阿片受体,不会导致猝死。”Reyna喘了口气,18楼的台阶让她有点腿软——刚才的尸检耗了太多体力,“但如果有人在药物里加了别的东西,就不好说了。”
张野在一旁补充:“我已经让技术队调取小区的热感监控了,2025年这玩意儿虽然只能拍人影,分不清谁是谁,但能和门禁记录对上,看看昨晚除了周明,还有谁进过18楼。”
终于爬到18楼,门口站着两名穿白色防护服的技术队员,看到Reyna过来,立刻侧身让开:“Reyna姐,尸体还在书房,保持发现时的状态,我们已经提取了现场的指纹和毛发,正在尝试解密电脑。”
Reyna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推开了虚掩的书房门。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菊花茶味,混杂着旧书的油墨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灰尘味——这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型”书房,书架上摆满了医学相关的书籍,从《临床药理学》到《法医毒理学》,甚至还有几本英文原版的神经科学专著,书脊上的烫金字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周明趴在宽大的红木书桌前,后背微微弓着,像是在电脑前睡着了。他穿着一件灰色的纯棉家居服,衣服平整,没有任何褶皱或拉扯的痕迹。左手攥着一个白色的陶瓷保温杯,杯口还留着一圈浅浅的茶渍,杯底贴着一张小小的便签,上面用铅笔写着“9:30 菊花茶”;右手搭在键盘上,手指轻轻按在“Enter”键上,像是刚输完密码,还没来得及按下确认。
电脑屏幕亮着,显示的是一个加密文件夹的界面,文件夹名称是“清毒-Phase 2 紧急”,后面跟着一个红色的感叹号,像是在无声地预警。
“瞳孔有问题。”Reyna蹲下身,从勘察箱里拿出手电筒,轻轻拨开周明的眼睑——他的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直径约2mm,右侧约4mm,边缘还有轻微的不规则收缩,“急性心梗不会导致瞳孔异常,除非是心梗引发了严重的脑部并发症,但他的头部没有任何撞击痕迹,颞部血管也没有扩张,不像是中风或脑出血。”
Lucy凑过来,指尖离周明的手腕还有两厘米就停住了——她总记着Reyna说的“不要破坏现场原始痕迹”:“会不会是药物过敏?周明有没有过敏史?”
“林晓,查一下周明的病历。”Reyna没抬头,目光还停留在周明的瞳孔上。
林晓立刻在平板上操作起来,手指飞快地滑动屏幕:“查到了!周明三年前做过体检,没有任何药物过敏史,连青霉素都不过敏!”
张野蹲在书桌旁,仔细检查着桌面上的物品:“杯子里的菊花茶已经装瓶送技术队了,书桌抽屉里有个笔记本,上面记着‘清毒’药物的批次编号,有几个批次后面画了叉,旁边还写着‘赵凯 拒绝销毁’,日期是上周三——就是他们吵架那天。”
Reyna站起身,从勘察箱里拿出那个银色的“便携式微创病理检测仪”——这是2025年法医中心刚列装的设备,巴掌大小,内置微型穿刺针和神经递质分析模块,能在三分钟内检测出脑脊液中的神经毒素残留。她用酒精棉片消毒了周明的耳后皮肤,左手轻轻按住他的头部,右手拿着穿刺针,精准地刺入耳后乳突下方的脑脊液采集点,抽取了1ml透明的脑脊液,缓缓注入检测仪的样本槽里。
“等三分钟,就能出结果。”Reyna按下检测仪的启动键,屏幕上跳出绿色的进度条,“上次破‘高校投毒案’,就是靠它查出了微量的河豚毒素,这次要是真有问题,肯定能揪出来。”
林晓举着平板,在一旁录像记录,突然“呀”了一声,声音里带着兴奋:“技术队回消息了!周明昨晚9点半给赵凯发过微信,内容是‘你把问题批次的药送哪儿了?再不销毁,我就直接报给伦理委员会’,赵凯没回;10点05分,周明又发了一条‘我已经把证据备份了,你别想赖’,这条消息显示‘已读’,但还是没回复!”
“赵凯这是被抓了把柄,怕了?”张野摸了摸下巴,“会不会是周明要举报他,他干脆杀人灭口?”
Reyna刚要说话,Lucy的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着“韦赫恩”三个字。她接起电话,原本紧绷的嘴角瞬间放松下来,语气里带着点笑意:“老韦?你再不来,我们就要把赵凯的住址扒烂了!”
“刚结束武警支队的集训,换了身衣服就过来了,现在在小区门口,被你们的人拦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熟悉的爽朗,还能听到轻微的脚步声和队员的说话声,“张野说你们在18楼?我带了两个队员,顺便把‘单兵战术眼镜’的数据库同步好了,等会儿查赵凯的行踪,比你们翻监控快得多。”
Lucy挂了电话,冲Reyna挑眉:“救星来了。老韦刚结束三个月的封闭集训,我早上给他发消息的时候,还以为他得下午才能过来,没想到这么快。”
Reyna嘴角弯了弯——他们三个是2023年“跨境电信诈骗案”的老搭档,当时Reyna靠尸检发现了诈骗团伙用“毒杀灭口”的证据,Lucy用技术追踪锁定了团伙在境外的窝点,韦赫恩则带着特战队员连夜跨境,端了整个诈骗网络。从那以后,只要遇到棘手的案子,三人总会默契地凑到一起,像是天生的铁三角。
“嘀——”检测仪突然发出一声提示音,屏幕上的进度条消失,跳出一行刺眼的红色数据:多巴胺突触降解率92%,乙酰胆碱浓度0.3μmol/L(正常参考范围1.2-2.5μmol/L),下方还有一行小字:“疑似新型神经毒素作用痕迹,建议实验室进一步复检。”
Reyna的呼吸猛地一滞,手里的检测仪差点滑掉。她抬起头,看向Lucy和张野,声音比平时沉了半度:“不是心梗,是毒杀。这种神经毒素没见过,多巴胺突触几乎全被降解了,乙酰胆碱浓度也远低于正常水平,损伤速度极快,估计在几小时内就能致命。”
“什么毒这么厉害?”门口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韦赫恩穿着武警特战服,肩上挎着战术背包,身后跟着两个年轻的特战队员,刚走进书房就闻到了淡淡的消毒水味,“我在楼下就听见你们说‘神经毒素’,老Re,你没事吧?脸色怎么这么白?”
韦赫恩快步走过来,先看了一眼桌上的尸体,再看向Reyna手里的检测仪,目光里满是担忧——他知道Reyna每次尸检后都会低血糖,刚才又爬了18楼,肯定没力气了。
“没事,就是刚尸检完,有点累。”Reyna把检测仪递给他,“你看这数据,是不是很奇怪?我从没见过能这么快降解多巴胺突触的毒素。”
韦赫恩接过检测仪,从口袋里拿出一副黑色的战术眼镜戴上,按下侧面的按钮——镜片上立刻跳出周明的个人资料和“清毒”试验的相关信息,这是2025年武警支队新配的“单兵智能战术眼镜”,能实时同步公安数据库的信息,“这种毒素确实罕见,我让支队的技术队查一下,看看有没有相关的毒理记录。”
他顿了顿,镜片上的信息快速切换到赵凯的资料:“赵凯的住址我已经查到了,在市三院附近的蓝光小区3栋1单元,我让两个队员现在过去蹲守,他要是在家,先控制起来,不让他销毁证据;要是不在,就查他的车载AI——2025年这玩意儿都有云端备份,想删行车记录没那么容易。”
“等等,老韦,你过来看看这个。”张野突然拽住韦赫恩的胳膊,指着书架最底层的缝隙,“我刚才整理书架的时候发现的,这里藏着一个微型摄像头,镜头正对着电脑屏幕,你看看这型号,能不能查到传输IP?”
韦赫恩蹲下身,战术眼镜的镜头对准那个黑色的微型摄像头——那玩意儿只有指甲盖大小,藏在一本《法医毒理学》的后面,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镜片上很快跳出摄像头的型号:“HD-2025 4G传输款”,下面还附带了生产厂家的信息,“这是2025年刚上市的新款,支持实时4G传输,我让技术队查它的传输IP,顺藤摸瓜,说不定能找到安装摄像头的人。”
Lucy拿出手机,拨通了技术队的电话:“小张,立刻查一个HD-2025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