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敲打着玻璃,衬得室内越发安静。餐桌上两菜一汤,热气微弱地升腾,似乎也在努力对抗这深秋的湿冷。
周薇放下汤碗,声音不大,却在寂静里显得清晰。
周薇“下周三我妈生日,礼物我买好了,是一台便携按摩仪,你看行吗?”
沈默从手机屏幕上抬起眼,像是需要一点时间处理这个信息。
沈默“行,你定了就好。多少钱?我转你一半。”
周薇“一千二,回头发你链接。”
周薇语气平淡,拿起筷子。
沈默“嗯。”
沈默应了一声,手指在屏幕上点了几下。几秒后,周薇放在桌旁的手机屏幕亮起,显示支付宝到账六百元。
没有多余的对话。两人安静地吃饭,只有筷碟轻微的碰撞声和窗外的雨声。
这就是周薇和沈默的婚姻生活,第三年。
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也没有撕心裂肺的争吵,更像是一场分工明确、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
他们是大学校友,在一次校友活动上重逢,彼时都正值被家里催婚的年纪,彼此看着顺眼,工作学历相当,家境也匹配。相处了半年,觉得对方是合适的结婚对象,便顺理成章地领了证,办了酒。
婚礼上,司仪煽情地问
司仪“沈默先生,无论未来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你都愿意爱她、尊重她、保护她吗?”
沈默看着周薇,很认真地回答
沈默“我愿意尽力。”
当时周薇心里微微咯噔了一下,但很快释然。也好,“尽力”比空洞的“永远”听起来更真实。她自己不也如此吗?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多不顾一切的炽热,更多的是权衡和尽力。
婚后生活便是如此。他们住在共同贷款买的房子里,房产证上名字各占一半。
家务有大致分工,沈默负责水电煤气物业费和各种维修,周薇负责日常采买和打扫,做饭则谁先到家谁动手,周末偶尔一起出去吃顿好的。经济上,各自工资自己管理,共同开支设立了一个联名账户,每月各自存入固定金额。
他们会一起出席必要的家庭聚会和朋友应酬,在外人面前举止得体,偶尔还会有默契的互动,被调侃为“模范夫妻”。
但关上门,更多的是各忙各的。沈默工作忙,经常加班,回到家也常对着电脑。周薇则追剧、看书,或者加会儿班。
交流多是事务性的:
“物业通知明天检修水管。”
“我明天出差,周四回。”
“这周末我爸叫我们回去吃饭。”
他们从不吵架,因为觉得没必要,也累。情绪是消耗品,得省着用。偶尔有分歧,也是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然后找到折中方案。就像两台精密运行的仪器,高效,但也缺乏温度。
周薇有时深夜醒来,看着身旁熟睡的沈默,会觉得恍惚。这个法律上最亲密的人,他的喜怒哀乐,他工作上的压力,他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她似乎从未真正触碰过。他们像两条平行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朝着同一个方向,却永远隔着一层安全的距离。
她不是没有过期待,但现实的婚姻似乎就是这样,平淡如水,合作共赢。也许,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这天,周末下午,沈默去参加一个同事的婚礼,周薇在家整理换季衣物。她打算把沈默那件厚重的旧羽绒服收起来,那衣服他似乎穿了好几年了,袖口都有些磨白,却一直没扔。
拎起衣服时,一个硬壳的小东西从内衬口袋里滑落出来,“啪”地掉在地板上。
是一个旧的黑色U盘,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周薇本来想随手放回他抽屉,但鬼使神差地,想到自己最近有个项目文件急需备份,而自己的U盘好像出了问题,心想先借用一下,等他回来告诉他一声。
她将U盘插进电脑。
U盘里很干净,只有一个命名为“工作备份”的文件夹。点开,里面是几个子文件夹,看名字确实是些旧项目资料。她正准备退出,目光却被角落一个没有命名、仅以日期“2015-2017”命名的文件夹吸引。
2015到2017,那是他们大学毕业前后,也是他们重逢之前的日子。
周薇的心跳莫名快了一拍。她犹豫了一下,指尖还是点了下去。
文件夹里,是大量的照片和几个文档。
照片的主角,几乎都是她。
有她在大学图书馆靠窗位置看书的侧影,阳光洒在发梢;有她在校园广播站门口和同学说笑的样子;有她毕业典礼上穿着学士服、扔起帽子的瞬间;甚至还有几张,是她刚工作那会儿,挤地铁、在公司楼下匆匆买早餐的背影……
像素不一,角度各异,明显是长期地、在不被她察觉的情况下捕捉的。
周薇愣住了,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攥住,呼吸都屏住了。她颤抖着点开那些文档。
第一个文档里,是几条简短的心情记录:
“今天在食堂看见她,好像瘦了点。听说她考研成功了,真好。”
“她去了城东那家公司实习,有点远,通勤很辛苦吧。”
“校友会上又见到她了。她好像没怎么变。和我说话了,问了近况。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二个文档,更像是一篇未完成的随笔:
“……总是习惯在人群里寻找她的身影。看到了,心里会踏实一点,然后又嘲笑自己。她像远处的一盏灯,明亮,温暖,但我找不到走过去的理由和勇气。或许就这样看着,知道她一切安好,也好。我是个乏味的人,怕惊扰了她的世界,也怕自己无法承担期待的重量……”
最后一个文档,创建日期是他们决定结婚的前一周。
内容只有寥寥数行:
“从未想过幸运会降临。像一场不真实的梦。她愿意走向我。我必须变得更好,才能配得上这份信任。要让她踏实,安心。可能我永远学不会那些浪漫的套路,但我会用我的方式,守护好这个家,和她。”
周薇坐在电脑前,久久没有动弹。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夕阳透过云层缝隙,正好落在她的手背上,温暖而迟滞。
她脑海里闪过这三年的点点滴滴:
他记得她所有不爱吃的忌口,每次点菜都会自然避开;
她每次感冒,他嘴上不说,却总会默默买回药和维生素C泡腾片放在桌上;
她有一次夜里急性肠胃炎,他二话不说背起她就下楼打车,在医院跑前跑后,守了一夜,第二天眼睛都是红的还要去上班;
他工资涨了,第一件事是计划提前偿还部分房贷,说“这样你压力小一点”;
每次她父母家有什么事,他总是考虑得比她还周到,提前安排妥当;
他从不送花,但在她生日时,会送她一把更好的人体工学椅,说“你总加班,腰不好”……
原来,他那句婚礼上的“我愿意尽力”,不是敷衍,是承诺。
原来,他那些沉默的背后,藏着如此深沉却笨拙的注视。
原来,他们这场看似“合作”的婚姻,是他漫长暗恋后,小心翼翼捧出的全部真心。
他不是缺乏热情,他只是不善于用她期望的方式表达。
他不是冷漠,他只是用了一种更实在、更朴拙的方式在爱着她。
房门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沈默回来了,身上带着一点淡淡的酒气,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温和。
沈默“我回来了。你吃过了吗?”
周薇没有回答。
她站起身,走到他面前,仰头看着他。
沈默似乎有些疑惑,低头看她
沈默“怎么了?”
周薇伸出手,轻轻抱住了他的腰,将脸埋进他带着室外凉意的外套里。
沈默的身体明显僵住了,手臂无措地悬在半空。他们之间,很少有这样突如其来的亲密举动。
沈默“周薇?”
他的声音里带上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周薇“沈默...”
她的声音闷在他的胸口,带着一点点哽咽,但更多的是难以言喻的柔软。
周薇“那件旧羽绒服,袖口磨破了,今年冬天别穿了,我给你买件新的。”
沈默"嗯,好。”
他低低地应了一声
周薇“下周三我妈生日,我们一起回去,她念叨你好久了,说你想吃她做的红烧肉了。”
沈默“好。”
周薇“还有...”
周薇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嘴角弯起
周薇“以后工资不用转我一半了,我的奖金下来了,下次房贷从我卡里扣。”
沈默怔怔地看着她,像是没明白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周薇笑了笑,没解释U盘的事,只是轻声说
周薇“沈默,我们是夫妻。”
不是合作伙伴,是夫妻。
沈默深邃的眼底似乎波动了一下,有什么东西在那片平静的湖面下缓缓融化、复苏。他看着她了然的、温柔的目光,仿佛明白了什么,又仿佛什么都不必再问。
他收紧了环住她的手臂,将她更紧地拥入怀中,下巴轻轻抵着她的发顶。
这是一个迟到了太久的、真正意义上的拥抱。
窗外,万家灯火次第亮起,每一盏灯下,都是寻常夫妻的寻常日子。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的剧情,有的只是在琐碎时光里,彼此笨拙却真诚的摸索与靠近。
日子还很长,但他们终于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