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骨语探微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第七十一章旧砚(下)

骨语探微

刘掌柜瘫在聚书楼的账台前,铜算盘摔得珠子四散,有颗滚到温砚之尸身手边,被阿砚伸手攥住。他望着算盘上的“刘”字,声音抖得像被秋风卷过的残叶:“我就砸了他一下……真就一下!他攥着那本记满了账的书稿瞪我,说‘刘五郎,你多收寒门学子的钱,对得起孔圣人吗’,我这才慌了神往后退……”

那日夜里,温砚之蹲在书铺后墙核对书册时,刘掌柜正带着王先生盘货。见温砚之手里的书稿上划满了红圈——圈里都是他用翻印书冒充正版的账目,尤其是李秀才那户,明明买的是三本翻印的《论语》,他却按正版的价收了钱,还扣了温砚之抄书的工钱抵“账错”。温砚之把书稿往他面前一摔:“这些钱你得退回去!都是苦读的学子,谁家不是省吃俭用供娃读书?你倒好,拿人家束脩钱换酒喝!”

刘掌柜往他手里塞了串铜钱:“温先生,咱俩在这巷里相处十来年,睁只眼闭只眼算了。这些你拿着,够给阿砚买两刀好纸了。”

温砚之把铜钱打落在地:“我爹当年就是因为买了盗版书,错漏太多耽误了科考,到死都念着那几本误人的书!你这样做,对得起巷里那些把你当正经书商的老辈吗?”他转身就要往巷口跑,说要去文署报官。刘掌柜急了,抄起账台上的铜算盘就往他胸口砸去——温砚之往前踉跄两步,后脑正撞在墙根的石墩上,“咚”一声闷响,人就倒了。

“我当时吓懵了。”刘掌柜哭道,“王先生说不能让人知道,就把他拖去废书堆埋了……那石镇纸是后来砸的,想让人以为是抄书人起了争执杀的人……”

王先生蹲在灶膛边,手里攥着半块没磨完的墨锭,墨渣粘在指缝里都没察觉:“我见温先生手里还攥着书稿,想起他前日还帮我儿子改了科考的文章,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可我不敢说啊!刘掌柜说漏了嘴要连坐,我家里就指望我这账房差事活命……”

老周师傅往温砚之的尸身前摆了方拼好的端砚——是他连夜用石胶粘的,砚池的墨渍被小心擦过,露出端石细密的纹路。“你说要刻‘温氏砚之’的章,我给你刻好了。”他抹着泪道,“文署的李大人说肯把你藏的那些正版书稿刊印了,往后阿砚跟着我学刻章,我教他认字,不让他断了学业……”

阿砚抱着温砚之的镇纸,把刘掌柜退回来的钱分给巷里的寒门学子:“先生说这些钱该给大家。他前几日把刘掌柜多收的钱偷偷记下来,就是想等算清楚了还给大家……”

学子们捧着铜钱,看着空地上那具盖着青布袍的尸身,有个老秀才蹲在地上哭出声:“温老弟总说‘书要正版,心要正直’,他自己却……”

案子审完时,白露的霜刚落在书坊巷的青石板上。刘掌柜欺瞒学子、故意杀人,判了斩立决;王先生参与埋尸、补砸伤口,打了八十大板流放三千里;伙计知情不报、帮腔遮掩,打了五十大板逐出书坊巷;聚书楼的铺面充了公,改成了巷里的义塾,专门教寒门子弟读书。老周师傅把刻字铺扩了半间,带着阿砚守着铺子过活,铺门口挂着块“温砚之刻章处”的木牌。

宁慧悠让人把温砚之葬在巷口的老榕树下,坟前立了块石牌,没刻字,只摆了方粘好的端砚。街坊们轮流来坟前扫落叶,阿砚每日放学都带着新抄的书稿来,把书稿摆在石牌前:“先生,今日的字我写得比昨日好,李大人还夸了呢。”

老周师傅在坟边搭了个小棚,守着义塾的笔墨。他教阿砚刻章、研墨,说:“你先生懂书,知道哪本是正版哪本是盗版——就像他知道啥是该守的理,啥是该护的情。”

阿砚学着温砚之的样子,把义塾的笔墨分给各家学子:“先生说读书要明辨是非,做人要清白磊落。”学子们来取笔墨时都往温砚之的坟边多放束野菊,说要让花香围着他,让他闻着墨香睡安稳。

宁慧悠离开书坊巷时,见义塾前摆着张长桌,老周师傅正带着阿砚教学子们研墨。阿砚的镇纸压着书稿,辫梢上系着温砚之留下的旧布带,随着研墨的动作晃啊晃,像只停在砚台上的墨蝶。王先生的婆娘拎着篮子来给阿砚送新做的墨锭,说:“是我家汉子对不住你先生,往后有啥活,婶子帮你干。”

京兆尹望着巷里飘着的墨香叹道:“一场命案,倒让巷里的书气都正了。”

宁慧悠摸着阿砚送的新研的墨——墨锭沉甸甸的,墨香渗得指尖发暖。她想起温砚之攥在手里的旧砚,断口虽糙,却还凝着未干的墨,那是他临死前还记挂着的阿砚,是他想给学子们留的正版书。

回府的路上,车轱辘碾过落满墨渣的路,沙沙地响。宁慧悠知道,有些理争得头破血流也要争,有些情藏在墨香里会慢慢长——就像巷口的老榕树,今年落了叶明年还会再绿,温砚之的念想,也会跟着墨汁落在纸上,长在人心上。等阿砚长大了,握着那方粘好的端砚教课时,会知道先生不是死了,是变成了义塾的墨香,护着他,也护着这满巷的学子。

上一章 第七十章旧砚(中) 骨语探微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旧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