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妈妈不动手,是因为她早布好了局
晨光漫过病历单边缘,苏晚晴指尖在"共感"二字上轻轻一叩,纸张发出极轻的脆响。
她抓起电话回拨厉明舟,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厉主任,我要的病例,现在就要。"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传来键盘敲击声:"半小时后,我让人送去你办公室。"
苏晚晴放下电话时,手背青筋微微凸起。
她拉开抽屉,取出父亲留下的旧地图——那是二十年前"火麟计划"实验站的秘密分布图,边角被岁月浸得发黄。
病历档案送来时,封皮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她翻开第一页,瞳孔骤缩:第一个病例的住址,正落在地图上标记的"外围实验站C区"旁。
笔尖在地图上点出第一个红圈。
第二个病例的就诊记录里,家长提到"小区后有废弃研究所",对应地图上"D区";第三个孩子的转学证明显示原校在"E区"旧址附近......七处红圈连成线,像条毒蛇的脊骨,沿着当年实验站的脉络蜿蜒。
"他们没放弃。"苏晚晴的声音低得像蛇信子擦过纸面,"只是换了方式——用环境刺激诱发潜藏基因。"她抓起马克笔在地图角落写下这句话,笔帽"咔嗒"一声砸在桌上,惊得窗外麻雀扑棱棱飞走。
手机在此时震动,是小川发来的消息:"学校系统已黑入。"她点开视频,画面里小川坐在转椅上,指尖翻飞敲击键盘,屏幕上数据流如瀑布倾泻。
他转头对镜头比了个"OK",后颈还沾着昨晚熬夜的碎发:"宿舍区装了微型干扰器,空气净化器改了声波模块——就算他们用次声波诱导,也得先过我这关。"
"方警官那边?"苏晚晴追问。
视频切到方警官的脸,他正咬着半根油条,警帽歪在椅背上:"家长开放日的申请我批了。"油条渣掉在警服上,他拍了拍,"只要别闹出人命,我当没看见。"镜头转回小川,他冲她挑眉:"放心,这场戏,我们演得比他们真。"
办公室门被推开时,苏晚晴正把地图塞进保险柜。
顾承渊抱着一摞文件站在门口,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当年在手术台上练出的结实肌肉:"基金注册批下来了。"他把文件推到她面前,封皮烫金的"自然共感儿童成长基金"在阳光下闪着暖光,"申请表加了道题:'当你看到别人受伤时,第一反应是?
'"
程秘书的脑袋从他身后探出来,眼镜片反着光:"后台监控到三十七个境外IP,回答模式全是'辉光'的标准应答——先评估受伤程度,再计算救助成本。"他推了推眼镜,"目标浮出水面。"
苏晚晴摸了摸口袋里的绿色积木——那是小棠今早塞给她的"护身符"。
她把积木按在文件上,指腹蹭过烫金字:"引蛇出洞,好。"
周末的亲子烘焙课飘着黄油香。
小砚小棠系着比她们还高的围裙,正把面团揉成奇形怪状的小熊。
苏晚晴站在教室后排,目光扫过角落的女教师——她穿浅蓝针织衫,笑起来有酒窝,昨天刚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基金。
"妈妈看!"小棠举着沾满面粉的手扑过来,苏晚晴弯腰接住,小女孩的手腕恰好擦过女教师的手背。
女教师浑身一震,笑容僵在脸上。
苏晚晴摸到小棠手心的汗——这是她们今早演练了七遍的"意外"。
当晚十一点,小川的视频通话突然弹进来。
画面里,女教师的卧室一片漆黑,只有月光漏进窗帘。
她突然从床上坐起,摸过床头的笔,在纸上疯狂书写。
镜头拉近,纸上的数学公式像扭曲的藤蔓,苏晚晴认得其中几个符号——那是"辉光"用来编码神经信号的特殊字符。
"条件反射式传递。"厉明舟的声音从视频外传来,"她被洗脑时,应该是在面团接触皮肤的瞬间触发了记忆。"
苏晚晴捏紧手机,指节发白。
她打开电脑,把病历、地图、监控视频、女教师的"梦游笔记"一一拖进压缩包。
收件人列表是十五个反人体实验组织的邮箱,主题栏写着:"你们要的'完美容器'已经死了。
但这个世界,正在长出你们控制不了的新人类。"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窗外传来"咔嚓"一声。
小棠揉着眼睛从卧室走出来,小砚跟在后面,手里还攥着小熊面团:"妈妈,刚才有个人在楼对面拍照。"
苏晚晴蹲下来,把两个孩子搂进怀里。
夜风掀起她的发梢,她能闻到小棠发间残留的黄油香,摸到小砚围裙上没擦干净的面粉。
她望向对面楼顶的红点——那是长焦镜头的反光。
"让他们拍吧。"她吻了吻小棠的额头,又亲了亲小砚的脸颊,"照片里的我们,才是最安全的盾牌。"
月光漫过窗台,照在书桌上的绿色积木上。
积木侧面刻着歪歪扭扭的"妈妈",是小砚用指甲划的。
苏晚晴伸手碰了碰,积木倒向一边,露出底下压着的夏令营宣传单——"夏日海边共感儿童夏令营",开营日期是下周六。
她轻轻把积木摆正,窗外传来孩子们均匀的呼吸声。
风掀起宣传单页,最后一行小字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十个孩子围坐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