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青巷玉兰与他
本书标签: 现代  文艺言情  爱情治愈系   

桂花糕和外婆的旧信

青巷玉兰与他

陆时衍真成了常客。周三傍晚来,总带杯热拿铁,巷口咖啡店的,还冒热气:“看你总忘了吃饭,配点心正好。”周日午后会抱本旧书来,比如缺了封底的《漱玉词》,书页卷了边,却包了新书皮:“知道你爱李清照,这版有她生平,你肯定喜欢。”

苏晚渐渐习惯了。他来,她就用外婆传的粗瓷杯泡菊花茶,杯身有道裂痕,是当年外婆摔的,却越用越温吞。陆时衍话不多,大多时候坐在窗边翻书,偶尔抬眼,看见她踮脚够书的背影,嘴角会悄悄弯一下。

有次她整理老照片,把外婆年轻时的照片挂墙上——外婆扎着麻花辫,站在青巷戏台前,手里举着朵玉兰,笑得眼睛都眯了。陆时衍看见,突然放下书走过来,指尖轻轻碰照片里的戏台:“我小时候在这儿听《牡丹亭》,外公带的,说这木梁是民国的,还刻着戏班名字。”

“你也是青巷的?”苏晚递过茶杯,想从他眼里找些熟悉的影子。

他捧着杯子,摩挲着裂痕,好半天才说:“十岁前住这儿,后来去了北京。外公家在巷尾,院里有棵玉兰树,春天开得满院香。”没多说,苏晚也没多问,只觉他说起外公和玉兰时,眼神比看诗词还软,像藏着段没说的心事。

拉近关系是个阴雨天。客人少,苏晚翻最上层的旧书,从本1980年的《唐诗三百首》里掉出封信,纸都脆了,蓝黑墨水写的字,落款“阿珩”,收信人“晚晚”。

信里写:“明日去外地读书,要走三年。晚晚,我知道你怕等,可我想试——你若愿等,就把窗台的玉兰搬去院里,我回来见花就懂了。我会寄明信片,寄我见的风景,寄我想你的话。”

苏晚看得入神,没听见陆时衍进来。他看见信,伞“咚”地掉在地上,声音在安静的书店里格外响。苏晚吓了一跳,抬头见他脸色都变了,蹲下来捡信时,指尖都在抖:“这是我外公写的。”

苏晚愣了。“阿珩”是陆时衍外公,“晚晚”是外婆的小名——当年邻里都这么叫她。陆时衍捧着信,指腹蹭过脆纸:“外公回来时,外婆已经搬走了,玉兰也没了。他找了好久,没找到,后来娶了我外婆,可总惦记着青巷的玉兰。”

原来外婆没敢搬花。她抱着信哭了一夜,第二天还是没动窗台的玉兰——怕等不起三年,也怕阿珩回来时,早不是当年的模样。后来外婆搬去城郊,嫁给苏晚外公,却总在春天说:“那年的玉兰,是我没敢要的喜欢。”

“我回来,就是想帮外公找外婆,看看她好不好。”陆时衍蹲在地上,看着信,像在看段被时光埋了的故事,“没想到,先遇到你。”

那天雨下到半夜,两人坐在柜台后,就着盏小灯聊天。苏晚说外婆教她背“知否知否”,说小时候看《牡丹亭》嫌咿呀,外婆却笑得开心。陆时衍说外公讲诗词里的故事,说外公走前还攥着他的手:“青巷的玉兰,不知道还有没有了。”

临走时月亮出来了。陆时衍站在门口,犹豫半天,轻轻碰了碰苏晚的手,像怕吓着她:“苏晚,外公外婆错过了一辈子,我们别错过了,好不好?”

苏晚没说话,把没喝完的菊花茶推过去,杯底沉着两片桂花——是她偷偷放的。陆时衍看着杯子,笑了,眼里盛着月光,软得像棉絮。

上一章 旧书店的雨和错拿的本子 青巷玉兰与他最新章节 下一章 寒风里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