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沈清寒当面护短,严惩了那三名内门弟子后,主峰清净了不少。至少,再无人敢明目张胆地到沈清寒的院前寻墨渊的麻烦。墨渊练剑愈发刻苦,那柄木剑在他手中呼啸生风,基础剑招一日比一日纯熟,只是灵力运转间,仍时常感到滞涩不畅。
沈清寒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知道,问题根源在于墨渊的杂灵根。在修真界,灵根资质几乎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和上限。单灵根天赋异禀,修炼速度一日千里;双灵根已是天才;三灵根算是普通;而像墨渊这样四灵根混杂,灵气吸纳效率极低,在修炼初期便举步维艰,往往终其一生也难以突破筑基。
原书中,墨渊前期受尽欺凌,修为进展缓慢,直到后来在一次生死危机中意外觉醒了一丝隐藏的混沌灵根潜质,才得以逆天改命,但那时他的心性早已在苦难中扭曲。如今,沈清寒既然决心护他,便不能坐等他依靠那虚无缥缈的“机遇”。
这日,沈清寒检查完墨渊的剑法,沉吟片刻,开口道:“手伸过来。”
墨渊依言伸出右手。沈清寒并指搭上他的腕脉,一缕精纯温和的灵力缓缓探入,仔细探查他体内灵根的属性和灵力流转情况。果然,金、木、水、火四种属性的灵根交织在一起,彼此制衡,又互相干扰,如同缠在一起的乱麻,使得灵力在经脉中运行时阻力重重,十成灵气吸入,能炼化留存一二成已是勉强。
墨渊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师尊微蹙的眉头,心一点点沉下去。他知道自己的资质有多差,师尊……是不是也失望了?
良久,沈清寒收回手,看着少年忐忑不安的眼神,心中了然。他并未露出丝毫嫌弃或失望的神色,只是平静地陈述:“你的灵根属性混杂,确实于修行不利。”
墨渊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声音低不可闻:“弟子……让师尊蒙羞了。”
“胡说什么。”沈清寒声音微沉,“灵根是天生,非你之过。以此为耻,才是落了下乘。”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缓和,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灵根资质固然重要,但并非绝对。古往今来,亦有大能者以平庸资质登临绝顶,靠的是远超常人的毅力、心性,以及……找到适合自己的道。”
墨渊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微光:“适合自己的道?”
“嗯。”沈清寒颔首,“万物相生相克,灵根混杂虽是阻碍,却也未必全是坏事。若能寻得方法,理清灵根属性,甚至利用其相生之理,未必不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他翻手从储物袋中取出一枚古朴的玉简,“这是《五行基础论》,你拿去好生研读,不必急于修炼,首要在于理解五行灵气相生相克、流转变化的至理。唯有明其理,日后方能寻机化解其弊。”
墨渊双手接过玉简,触手温凉,他能感受到玉简中蕴含的玄奥气息。这并非什么高深功法,却是为他眼下困境指明方向的基石。“多谢师尊!”他紧紧握着玉简,仿佛握住了希望。
“修炼之事,欲速则不达。你心性坚韧,这是你的长处,保持住。”沈清寒看着他又叮嘱了一句,“若有不解之处,随时来问我。”
“是,弟子明白!”墨渊用力点头,眼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动力和感激。
接下来的日子,墨渊除了练剑,所有心神都沉浸在了那枚《五行基础论》玉简中。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因灵力增长缓慢而焦躁,而是沉下心来,一点点理解着五行灵气的特性与关联。沈清寒偶尔会考校他几句,见他确实有所领悟,心下稍安。
这夜,沈清寒在书房翻阅原主留下的典籍,试图寻找更多关于改善杂灵根的方法。原主沈清寒性子清冷,专注于剑,对这类“旁门左道”涉猎不深,收藏的相关玉简寥寥无几。
“看来,光靠凌霄宗的藏书还不够。”沈清寒揉了揉眉心,“或许下次可以去宗门的坊市看看,或者……等宗门小比之后,找个借口带他外出游历一番,碰碰机缘。”
他走到窗边,见隔壁厢房的灯火还亮着,隐约能看到墨渊伏案研读的身影。少年身形单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
沈清寒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前路艰难,改变墨渊的命运,无异于逆天而行。但看着那盏孤灯下孜孜不倦的身影,想到他手背受伤时那强忍泪水的模样,以及那句“以后保护师尊”的稚嫩却坚定的承诺,沈清寒心中那份“只是为保命”的想法,不知不觉淡去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怜惜。
“既然叫我一声师尊,我总会为你寻一条路出来。”他对着那窗棂透出的微光,低声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