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走散,就沿江找你。”
一、2008 年 3 月 9 日 凌晨 2:17
湘江大桥的监控录像里,一个穿白衬衫的人影在雨幕中停驻。
他先抬头看了看天——墨黑,无星;
又低头望了望水——浑浊,翻涌。
然后,像把一封信投入邮筒那样,他把身体投入了江心。
水花很小,很快被更大的浪花盖过,像从未发生。
二、3 月 10 日 报纸 A12 版
《潇湘晨报》右下角,一条豆腐块大小的“寻人启事”:
【南康白起,男,27 岁,身高 178cm,失踪时着白衬衫、牛仔裤,背黑色帆布包。如有线索,请联系……】
配图是杂志社去年给他拍的证件照——白衬衫,微卷的发,嘴角向下,像在忍耐什么。
报纸被张骏攥在手里。
他在长沙南站候车室的长椅上坐了一夜,手里捏着一张停运通知。
原本 3 月 10 日 0:52 发车的 K238 次列车,因暴雨晚点、最终取消。
他没能走成,却也没能留下。
三、3 月 11 日 解放西路派出所
张骏做笔录。
“最后一次见面?”
“3 月 8 日晚,我送他回家。”
“有没有异常?”
“他……很平静,说菜做多了,让我路上慢点。”
警察把一张湿纸巾推给他:“擦擦手,都是汗。”
张骏低头,看见自己掌心有四道月牙形的指甲印,渗出血丝。
那是他在候车室里掐出来的,他以为疼能让自己保持清醒。
四、3 月 12 日 天涯置顶
ID【南康白起】在凌晨 4:05 更新: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最终章:
“原来时间真的会咬人,你不走,就会被它啃得尸骨无存。”
正文只有句号,连标题共 27 个字。
十分钟后,帖子被版主加红置顶。
评论区从哭嚎到报警,只用了半小时。
五、3 月 13 日 湘江沿岸
打捞队第九次出动。
张骏站在下游石阶,手里举着扩音喇叭,声音嘶哑:
“南康——我回来了——你出来——”
回声被江风吹碎,像被雨水泡烂的纸。
傍晚,捞上一只黑色帆布包。
拉链没拉,里面:
· 一本《楚辞》,扉页题字“帝子降兮北渚”;
· 一只空戒指盒,绒布内衬印着“一生一世”;
· 一张 2005 年 6 月 1 日的车票,长沙—大理,未使用。
张骏把书抱在怀里,水顺着衣摆滴落,像一场永不止息的小雨。
六、3 月 14 日 旧居
门锁没换,钥匙还在门框上方。
屋里断电,冰箱发出腐烂的甜腥。
餐桌上摆着三菜一汤,早已发霉:
清蒸鲈鱼长了绿毛,蒜蓉虾变成黑色颗粒,豆腐汤上浮着一层灰白菌膜。
两副碗筷,两枚硬币,一旧一新。
张骏把硬币攥在手心,走到阳台。
栀子花盆土干裂,枝条脆得能折断。
他在泥土里挖出一枚银色领针,栀子花形状,背面刻着“张骏♥南康”。
七、3 月 15 日 微博热搜
长沙寻人南康白起#升至热搜第三。
网友自发接力:
· 贴寻人海报到公交站;
· 在橘子洲头放荷花灯;
· 在晋江论坛盖起万层高楼。
张骏用大号转发:
“若你看见他,请告诉他——
车站没走的车我退了,
广州我没去,
我在老地方等他回家。”
八、3 月 20 日 湘阴水域
打捞队第 17 次收工。
队长把一截被水浸烂的白色衬衫布片递给张骏:
“下游水草缠得很紧,就剩这个。”
布片上绣着一个小小的“白”字,针脚歪斜,像哭过。
张骏把布片贴胸放进口袋,扣好纽扣。
那天起,他胸口多了一个鼓包,像永远揣着一封未寄出的信。
九、3 月 25 日 注销
派出所出具《死亡证明》:
姓名:南康白起
死亡时间:2008 年 3 月 9 日
死亡原因:溺水(排除他杀)
张骏在“家属”一栏签下自己的名字——
那是他们第一次,以法律意义上的“亲属”并列。
钢印落下,“咔哒”一声,像给七年时光盖了封条。
十、3 月 26 日 江灯
夜里,长沙 3000 多名读者自发到湘江边放荷花灯。
灯上写着:
“南康,35 岁还没到,你失约了。”
张骏把最后一盏灯推入水中,灯芯写了两个字:
“等你。”
水面万点星火,随江流远。
张骏站在岸上,像站在一条再也回不去的河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