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春物语
本书标签: 古代  双男主CP 

新客

春物语

第四年开春的风还带着些微凉意,沈怀安正弯腰将最后一根打磨好的葡萄架木料靠在院墙上,木头上新鲜的纹路还沾着清晨的露水。院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邻居王阿姨攥着一封皱巴巴的信纸,围裙上还沾着面粉,显然是从灶房里匆匆跑出来的:“怀安!可算找着你了,你远房表弟托镇上的货郎捎信来,说老家遭了洪涝,房子冲了一半,实在没处去,想带着媳妇和娃来投奔你们,住些日子缓一缓。”

沈怀安连忙接过信,信纸边缘被手指攥得发皱,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急慌——“哥,实在没办法了,水漫到炕沿,娃夜里总哭,求哥收留些时日,等水退了就走,绝不添麻烦……”他指尖轻轻摩挲着信纸,转头看向廊下的苏慕言。

苏慕言正坐在竹椅上,帮苏砚整理新做的私塾书包。浅灰色的布书包上,苏慕言用淡青线绣了朵小小的桂花,此刻他正把一块叠得整齐的帕子放进书包侧袋,听见动静便抬起头,目光落在沈怀安手里的信上,语气温和却坚定:“既然是亲戚遭了难,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西厢房空了大半年,前几日我还扫过灰,今天再把被褥晒一晒,添张小床,就能住人了。”

苏砚原本正趴在旁边数书包上的桂花花瓣,听见“娃”字,立刻直起身子,小跑到沈怀安身边,拉着他的衣角晃了晃:“沈先生,表弟家的娃是小哥哥还是小妹妹呀?会跟我一起玩秋千吗?会看我画的桂花吗?”沈怀安蹲下身,指尖轻轻刮了下他的小鼻尖,笑着说:“是个比你小两岁的妹妹,叫阿瑶。等她来了,你们可以一起在院里荡秋千,一起看石榴树开花,还能一起听我讲从前的故事。”苏砚眼睛瞬间亮了,立刻转身往厢房跑:“那我现在就把我的小熊玩偶给妹妹准备好!还有我画的小人画,也给她看!”

接下来三天,小院里满是忙碌的暖意。沈怀安扛着梯子,把西厢房的窗纸换成新的,阳光透过崭新的毛边纸,在地上洒下柔和的光斑;苏慕言则把家里多余的被褥抱到院子里晒,风里飘着皂角的清香和阳光的味道。苏砚也不闲着,搬着小凳子跟在后面,一会儿帮着递针线,一会儿把自己的画册、弹珠、布偶一一摆在厢房的小桌上,摆好后还退后几步打量,小声嘀咕:“再放个桃花枝就更好了,妹妹肯定喜欢。”

表弟一家来的那天,天刚蒙蒙亮,苏砚就穿着新做的青布褂子,站在院门口的老槐树下等着。远远看见表弟沈怀明挑着担子,媳妇李氏抱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走过来,他立刻跑过去,手里举着一枝刚摘的桃花,花瓣上还沾着露水:“妹妹!我叫苏砚,这是我院里的桃花,给你玩!”

小女孩阿瑶怯生生地躲在李氏怀里,只露出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盯着苏砚手里的桃花看了好一会儿,才小声说:“谢……谢谢砚砚哥哥。”李氏连忙笑着道谢:“这孩子怕生,多亏砚砚你热情。”沈怀明放下担子,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有些局促地看向迎出来的沈怀安和苏慕言:“哥,嫂子,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们……我们就住两个月,等老家水退了就走。”

苏慕言笑着摇摇头,把手里的暖炉递给李氏:“快进屋暖和暖和,路上肯定冻着了。我刚煮了桂花蜜水,给娃们暖暖身子。”沈怀安则接过沈怀明的担子,里面装着几件旧衣物和一布袋晒干的红薯干:“都是一家人,说什么麻烦,先进屋歇脚。”

进了院,阿瑶的目光立刻被院角的秋千吸引了,小手轻轻拉了拉李氏的衣角。苏砚看在眼里,立刻拉着她的手往秋千那边跑:“妹妹,这是沈先生给我搭的秋千,可好玩了!我推你好不好?”他小心翼翼地扶着阿瑶坐上秋千,轻轻推着绳子,秋千慢慢晃起来,阿瑶的笑声像银铃一样,在小院里散开。沈怀安和苏慕言站在廊下看着,沈怀明夫妇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连日来第一个轻松的笑容。

往后的日子,小院里的热闹像藤蔓一样,悄悄爬满了每个角落。每天清晨,苏砚都早早起床,等着阿瑶一起去镇上的私塾。他会把自己的早饭分一半给阿瑶,还会在路上给她讲私塾先生教的诗;傍晚回来,两人就一起在院里忙活——苏砚教阿瑶认石榴树上的叶子,阿瑶则帮着苏砚捡落在地上的桂花,偶尔还会一起追着院子里的蝴蝶跑,笑声落在桂树、石榴树、刚抽芽的葡萄藤上,格外清亮。

沈怀安每天傍晚都会在葡萄架下摆上两张小凳子,教两个孩子认字。他握着阿瑶的小手,在纸上写“桂”“梅”“桃”,一边写一边说:“这是院里的桂树,秋天会开金闪闪的花;这是腊梅,冬天不怕冷,开的花可香了……”苏慕言则坐在一旁的竹椅上,手里握着毛笔,把这一幕细细画下来:葡萄架的新叶垂下来,两个孩子趴在石桌上写字,沈怀安弯腰指导,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像裹了层暖纱。有时画到兴起,他还会把院里的石榴花、秋千也画进去,渐渐攒了厚厚的一本“小院日常图”。

李氏也常帮着家里的活计。入夏时,葡萄架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沈怀安在架下摆了张石桌,李氏就会煮上一锅绿豆汤,端到石桌上晾凉,给孩子们解暑;秋收时,石榴树上挂满了圆鼓鼓的果子,葡萄也紫莹莹地缀在藤上,她就帮着苏慕言一起摘石榴、剪葡萄,还学着做桃脯,虽然第一次做时糖放多了,却让满院都飘着甜意。沈怀明则跟着沈怀安一起打理院子,帮着给桂树施肥,给腊梅修剪枝桠,原本生疏的兄弟俩,渐渐有了说不完的话。

转眼到了冬天,第一场雪落下时,小院里的腊梅开了,淡淡的冷香混着雪的气息,飘满了整个院子。沈怀明夫妇看着院里的景象,心里渐渐有了底气——这些日子,他们跟着沈怀安学种果树,跟着苏慕言学做点心,还攒了些钱,老家的水也退了,是时候回去重建家园了。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沈怀明拉着沈怀安坐在炉边,喝着今年新酿的桂花酒,红着眼眶说:“哥,这几个月多亏了你们,不仅给我们地方住,还教我们过日子的法子。回去后,我也在院里种上桂树、石榴树,等明年结果了,就给你们捎来。”沈怀安拍了拍他的肩,把一坛桂花酒递给他:“带着这坛酒回去,想家了就喝一口。以后常来走动,这小院永远是你们的落脚处。”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苏砚就醒了,抱着自己最爱的画册,跑到西厢房,把画册递给阿瑶:“妹妹,这是我画的小院,有秋千、有桂树、有石榴花,你想我的时候就看看。明年春天,你一定要来呀,我们一起看桃花,一起吃葡萄。”阿瑶抱着画册,眼泪掉在封面上,小声说:“砚砚哥哥,我一定会来的,我还跟你一起玩秋千,一起听沈先生讲故事。”

送走表弟一家,小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苏砚趴在苏慕言怀里,看着院门口的方向,眼圈红红的:“先生,阿瑶妹妹什么时候才会来呀?”苏慕言轻轻摸了摸他的头,把他抱到窗边,指着院角的葡萄架:“等明年春天,葡萄架发芽的时候,我们就去看阿瑶妹妹,好不好?还能看看他们种的桂树长得怎么样了。”沈怀安走过来,递给他一块石榴味的糖,笑着说:“而且呀,明年我们的葡萄就能吃了,到时候让阿瑶妹妹尝尝,肯定甜。”苏砚含着糖,甜意漫到心里,渐渐露出了笑脸。

夜里,雪还在下,落在葡萄架上,发出轻轻的声响。沈怀安坐在案前磨墨,苏慕言则展开一张新的宣纸,把白天送别的场景画下来——院门口,沈怀明夫妇挑着担子,阿瑶挥着小手,苏砚抱着画册站在旁边,沈怀安和自己则站在廊下,雪落在每个人的肩上,却暖得让人心里发颤。

沈怀安看着画,轻声说:“没想到这一年,倒多了这么一段暖人心的缘分。”苏慕言点点头,指尖拂过画上的人物,眼底满是温柔:“日子就是这样,多些牵挂,多些往来,才更有滋味。就像院里的树,每多一棵,就多一分生机,多一分暖意。”

灯花跳了跳,把两人的影子映在画上,与画里的雪、院里的树、案上的墨融在一起。苏慕言忽然觉得,这方小院之所以温暖,从来不是因为有多少花多少树,而是因为身边有彼此,有牵挂的人,有来来往往的暖意。往后的岁岁年年,或许还会有新的客人、新的故事,但只要守着这方小院,守着身边的人,就什么都不怕了。

(说个题外话:我这人性格比较直,说话不喜欢拐弯抹角,我就直说了,我写的是苏慕言和沈怀安的日常,谁规定小说一定要有事情发生?平平淡淡不行吗?如果你们想看剧情,可以,我写,爱看就看,不爱看就别看)👌?

上一章 梅 春物语最新章节 下一章 去看阿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