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琴声如诉:我在纽约教琴的那些年
本书标签: 现代 

第二章

琴声如诉:我在纽约教琴的那些年

腌菜坛子上的"此坛可食春"在晨光里泛着盐霜,像句未完的诗。我伸手擦了擦玻璃表面的水汽,指尖传来咸涩的触感。手机还躺在茶几上,邀请函的PDF文件在屏幕上发着冷光。

昨夜写好的回信草稿还在邮箱里待着。我把鼠标箭头悬在"发送"键上很久,最后还是关了电脑。窗台上那盆绿萝垂下的藤蔓晃了晃,像是替我叹了口气。

艾米丽送的水晶奖杯倒映在玻璃茶几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去年教师节卡片边缘,那是她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写的"谢谢老师让我听见自己的声音"。记得她第一次来上课时,连do-re-mi都不敢大声唱,现在已经是艺术高中的准新生了。

突然起身收拾房间,借着整理学生作业的机会翻开琴谱。扉页写着陈阿婆的赠言:"音乐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而是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生活。"那年她临走前握着我的手,白发在阳光里泛着银光。琴盖内侧的刻痕还清晰可见——"1987年赠小棠"。

抽屉最深处的铁盒里躺着茱莉亚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纸角已经卷起,和当年攥着它穿越大半个上海时留下的褶皱一模一样。那天暴雨,我在地铁口摔了一跤,通知书被雨水浸透又晒干,留下永远抹不去的褶皱。

厨房飘来普洱的沉香,提醒我该给绿萝浇水了。花盆底座还积着上周的水分,说明我其实一直记得。手指抚过叶片时,忽然想起苏曼说的那句话:"你总能找到理由。"

低音区的"哆"像一声叹息。指尖还沾着腌菜的咸味,琴键表面的磨痕在暮色中格外清晰。这架二手钢琴陪我从上海到纽约,琴凳上那道烫伤痕是初来乍到时打翻咖啡留下的。那天晚上,我弹了一整夜的《彩云追月》。

路过唐人街时,闻到熟悉的酱油炒菜香。橱窗里挂着几只油亮的烧鸭,让我想起小时候放学路上的小吃摊。那时爷爷总说:"再忍忍,回家给你做红烧肉。"如今他腿疼得厉害,上周视频时偷偷藏起护膝,怕我看出来心疼。

公园入口处的秋千在风中摇晃,远处传来孩童笑声。长椅上的落叶被踩碎的声响让我想起练琴时错音的感觉——那种细微却刺耳的破碎感。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照见花坛边蹲着的身影。

艾米丽马尾辫松散地垂下来,在风里轻轻晃动。走近时发现她在哼《彩云追月》的旋律,音准比上周上课时好了许多。这个表情总让我想起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模样——那时她连五线谱都认不全。

"老师今天没上课吗?"她抬头时眼睛亮晶晶的,背包上挂着的熊猫钥匙扣随动作晃动。我蹲下来看她摆弄蚂蚁搬家的路线,她突然说:"其实我以前很讨厌钢琴。妈妈非要我学,后来遇到您..."顿了顿,"现在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周四下午。"

我想用玩笑带过,却被她反问:"您是不是要搬去别的城市?"原来上周试听课时我走神的样子,已经让她起了疑心。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远处的欢笑声突然显得那么遥远。

当她说"我不想您走"时,喉咙像是被什么哽住了。我转头假装看天色,实则是在努力平复呼吸。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爷爷的来电。

接通视频时路灯正好亮起,暖黄的光晕笼罩着落叶纷飞的街道。爷爷的笑脸出现在屏幕里,背后是那架陪伴我整个童年的珠江牌钢琴。"最近练琴了吗?"他语气虚弱却温和。我怔住,眼眶瞬间发热。这句看似随意的问候,却比任何劝说都更让人难以招架。

张了张嘴,听见自己说"练了",声音却轻得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树叶擦过裤脚,带着纽约初秋的凉意。暮色完全笼罩了街道,远处不知谁家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我站在原地很久,直到手机自动黑屏,掌心里还残留着通话时的温度。

\[本章完\]

上一章 第一章 琴声如诉:我在纽约教琴的那些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