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琴音织梦,我在老巷教孩子绣未来
本书标签: 现代 

第三章

琴音织梦,我在老巷教孩子绣未来

三点整,古筝琴弦震颤的声音惊醒了教室里的尘埃。我站在讲台边缘,看着阳光从梧桐叶间隙漏下来,在赵美琳女儿艾米丽的金发上跳动。她抱着素描本拘谨地坐在第二排,母亲教过的礼仪让她每次抬头都先微微欠身。

“同学们好。”我的声音比想象中轻,却让后排几个孩子缩了缩脖子。他们还带着街坊邻居们的警惕,手指无意识摩挲着书包带。窗外传来奶茶店摇摇杯的撞击声,某种预兆般敲在人心上。

黑板上的梧桐树在正午阳光下泛着金边,阿婆绣坊的轮廓被照得发亮。我蘸饱墨汁,在宣纸上写下“看见五感”四个字。墨香混着旧木气息,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教写字时的午后。

“今天我们不学画法,”我把毛笔搁在砚台边沿,“先学怎么看见。”

前排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眨眨眼,手悄悄摸向书包里的手机。我知道她在想什么——妈妈说这课是白送的,能坐满四十分钟就算给面子。

“闭上眼,听。”我弹响琴弦,低音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几个孩子吓了一跳,艾米丽率先合上眼睛,睫毛在脸上投下细碎阴影。

窗外忽然刮来一阵风,百叶窗哗啦作响。有人轻轻“呀”了一声,睁开眼偷看同伴。只有艾米丽还在认真听,嘴角跟着琴音微微翘起。

当我想继续讲解时,门轴“吱呀”一声割裂寂静。李思雨像阵冷风似的撞进来,卫衣帽子甩出一道弧线。她径直走到最后一排空位,拽过椅子时金属腿在地上划出刺耳声响。

“这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我装作没听见那声嗤笑,蘸墨写下“永和九年”。墨色在宣纸上晕开时,艾米丽忽然举起相机,闪光灯惊得几个孩子缩起肩膀。

李思雨突然按下平板:“老师,您知道现在AI三分钟就能生成二十种书法风格吗?”她调出某视频博主的对比图,屏幕蓝光映亮半张脸,“上周我妈说交房租要紧……”

她没说完的话悬在空气里,像根针扎进教室的安静。我注意到她卫衣内侧露出一角便签纸,上面潦草写着“下午三点,别忘”。

“我们学的是感受。”我把墨碟推到桌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是爷爷泡的,苦得让人清醒。

“感受能当饭吃?”李思雨冷笑一声,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动,“我妈每天站十小时做奶茶,您觉得她会花钱让我学这个?”

教室里突然很安静。几个孩子低下头,手指抠着桌沿。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自己是不是也该出去打工帮家里?

“你看过巷口绣坊阿婆穿针的样子吗?”我放下茶杯,走到黑板前,“她八十岁了,手稳得像量尺。”

李思雨没说话,但眼神明显闪了一下。她肯定见过,谁还没在巷子里蹭过阿婆绣的荷包?

“来。”我抽出两卷宣纸分发下去,“今天练‘看见’,不是‘画画’。”

孩子们迟疑地展开纸张,有的摸到粗糙质地皱起眉。只有艾米丽兴奋地用指尖摩挲纸面,像是触碰某种神秘的密码。

当我打开投影仪,将刚完成的《梧桐记忆图》同步到电子屏时,李思雨的耳机滑下半边。她看着传统水墨在数字笔刷下变幻,手指不自觉地跟着动了动。

“就像这样——”我正要演示水墨转水彩效果,她突然起身。平板触控笔在屏幕上飞速游走,二十秒后,一幅几乎乱真的临摹图弹出来。

“这玩意儿谁不会啊。”她将作品投到黑板上方,虚拟影像覆盖了我清晨画的梧桐树。某个瞬间我看到艾米丽悄悄打开了翻译软件,而前排男孩已经开始切换游戏界面。

汗珠顺着脊背滑下去,我把“看见问题”写在临摹图旁边。粉笔突然断成两截,就像此刻的理想与现实。李思雨转身的动作带动一阵风,她靠墙戴上耳机时,我瞥见卫衣内侧绣着歪扭的“奶茶店长女”字样。

余光扫过教室,半数孩子低头摆弄电子设备。正要开口,忽然瞥见窗外陈小满怯生生的手——她攥着半块碎花布,上面隐约有苏绣的轮廓。我攥紧爷爷的毛笔,指节泛白处滴落一滴墨,在教案上洇出问号形状。

四点十分,当最后一个孩子离开时,李思雨的临摹纸飘到我脚边。放大看才注意到,她在角落偷偷描了梧桐叶脉的肌理。我弯腰捡起时,发现宣纸背面留着一行小楷:思雨妈妈今早签了停课通知。

窗外,陈小满的碎花布被风卷着,轻轻擦过周大爷昨天送来的《芥子园画谱》残页。我翻开书,泛黄纸页间夹着一张他手绘的针法图,针脚走向竟与梧桐叶脉惊人相似。

\[未完待续\] | \[本章完\]四点十五分,最后一片梧桐光斑正要移出讲台时,门把手又动了。这次没有推门声,只有布料摩擦的窸窣——陈小满抱着半人高的碎花布捆,膝盖微屈保持着随时能逃的姿势。

"进来。"我朝她招手,指节还沾着粉笔灰。方才那滴墨在教案上洇开的问号已经干涸,倒像是某种答案。

她挪动的脚步带起地面浮尘,在斜射的夕照里腾起细小的金砂。当我看清布匹下摆的苏绣针脚时,喉头突然发紧。那些青绿丝线绣的分明是梧桐叶脉,走向竟与周大爷给的《芥子园画谱》残页完全吻合。

"阿、阿婆说..."女孩突然踮脚,将布卷轻轻搁在我桌上。泛黄的布面上,新鲜针脚正沿着旧纹样蔓延,就像有人往老树根上嫁接了新枝。

前排传来纸张翻动声。方才还低头摆弄平板的孩子们,不知何时盯住了这卷会说话的布。艾米丽甚至摘掉翻译耳机,鼻尖几乎要贴上那些起伏的针脚。

"这是陈小满奶奶做的?"我摩挲着凸起的绣纹问道。指尖触到某处特别密集的针脚时,女孩猛地点头,马尾辫扫过脖颈的弧度像只受惊的雏鸟。

后墙突然传来闷响。李思雨起身的动作撞得书包带弹跳,她卫衣兜帽里的平板亮着绘画界面。经过陈小满身边时,我听见她说:"把你阿婆的针法录下来。"

门合上前的空隙里飘来奶茶摇摇杯的撞击声,和着楼下阿婆绣坊的机杼声,在满室沉默中敲出奇异的节奏。暮色漫进教室时,六块电子屏幕竟同时暗了下去。

"下周..."我翻开教案本背面,周大爷写的批注字迹力透纸背,"绣娘看纹,画家读脉。"

碎花布上的梧桐叶脉在台灯下泛着柔光,陈小满留下的针脚正对准我方才画错的墨线。当最后一线天光消失在屋檐尽头时,六个孩子同时摸向书包——这次不是手机,是周大爷今早送来的《芥子园画谱》残页复印件。

楼下的绣机声忽然变调,阿婆在哼某段失传的老调子。我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终于读懂周大爷留在针法图旁的那句批注:看见,从不是用眼睛。

上一章 第二章 琴音织梦,我在老巷教孩子绣未来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