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千里寻踪
楼祈安和山子的离去,让营地陷入了一种更加焦灼的等待和沉寂。每一阵风过松林的呜咽,都被误认为是他们归来的脚步声;每一个守夜人看到的远处晃动黑影,都让心脏提到嗓子眼。
江卿礼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仅要协助赵大刀管理日常琐事、照顾伤员,更要努力维持着队伍那根紧绷的、名为“希望”的弦。他常常站在营地入口处,望着楼祈安离去的方向,一望就是很久,寒风吹得他单薄的身体瑟瑟发抖,却吹不散他眼中的担忧和期盼。
时间一天天过去,没有任何消息。储备的食物再次告罄,狩猎采集的收获越来越可怜。绝望的情绪如同瘟疫,再次悄然滋生。
“楼兄弟他们……会不会……”有人忍不住低声猜测,话未说完,便被赵大刀凶狠的眼神瞪了回去。
“放屁!楼兄弟机灵着哩!肯定是有啥事耽搁了!”刘大炮粗声粗气地吼道,但他自己眼底深处,也藏着一丝不安。
就在营地几乎要被绝望彻底吞噬的某个黄昏,瞭望哨突然发出了急促而压抑的呼哨声!
所有人如同被惊起的兔子,猛地抓起武器,扑向各自的隐蔽位置。
然而,预想中的敌情并未出现。片刻之后,两个相互搀扶着的、几乎与雪地融为一体的人影,踉跄着出现在营地入口。
是楼祈安和山子!
他们回来了!
但他们的样子,让所有看到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两人衣衫褴褛,几乎成了布条,裸露的皮肤上布满冻疮和划痕,脸色青紫,嘴唇干裂出血,眼窝深陷,仿佛刚从地狱里爬出来。楼祈安的一只胳膊用破布吊着,似乎受了伤。山子更是几乎完全倚靠在楼祈安身上,一条腿跛着,每走一步都显得异常痛苦。
“楼兄弟!”
“山子!”
人们惊呼着冲了上去,七手八脚地将两人扶进窝棚,端来热水,融化雪水为他们擦拭冻僵的手脚。
喝下几口热水,缓过一口气后,楼祈安虚弱地抬起头,目光扫过围拢过来的、一张张焦急而期盼的脸。他的眼神疲惫至极,但深处却跳跃着一簇微弱却执拗的火光。
“找到了……”他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镇北虎’……找到了……”
第十八章:虎穴之行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在跳跃的篝火旁,楼祈安断断续续、声音沙哑地讲述了他们这趟近乎死亡的旅程。
他们一路向西南,昼伏夜出,避开了所有可能有敌人出现的村镇和大路,全靠山子对山林的熟悉和在雪地中辨认方向的惊人本能。渴了啃雪,饿了就吃身上那点早已冻硬的干粮,甚至挖开冻土寻找草根。
途中,他们数次与危险擦肩而过。一次差点撞上樱军的巡逻队,靠趴在雪坑里整整半天才躲过;一次过冰河时,冰面破裂,山子险些掉进刺骨的冰水里;还有一次,楼祈安为了掩护山子探查一个可能有伪军驻扎的村落,胳膊被树枝严重划伤,失血不少。
千难万险,他们终于摸到了传闻中“镇北虎”活动的那片山区。那里的盘查远比想象中严密,他们险些被当作奸细抓起来。最终,是楼祈安沉着冷静地说明了来历,并准确说出了之前牺牲的几位东北军军官的名字和部队番号(这些是他在之前队伍里记下的),才取得了对方的初步信任。
他们被蒙上眼睛,带进了深山更隐秘处的一个营地。那里的规模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大,依着险要的山势修建了工事和营房,人员看起来有数百之众,武器虽然也杂乱,但明显比他们要好得多,甚至还有几挺轻机枪。
“镇北虎”的首领,报号“李虎”,是个四十岁上下、面色黝黑、眼神锐利如鹰的汉子,原是当地的一个猎户,因家人被樱军杀害而拉起队伍。他为人豪爽,但警惕性极高。
楼祈安见到了他,坦诚地说明了“雪耻救国军”的来历、遭遇和目前的困境,表达了希望联合抗樱、互相支援的意愿。
李虎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上的地图。听完后,他沉默了许久。
“联合?怎么联合?”李虎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你们现在还能打仗的人,不到五十,伤员一堆,枪没几支,粮弹全无。我收留你们,就是多了几十张吃饭的嘴,多了几十个需要保护的累赘。对我有什么好处?”
他的话冰冷而现实,像一盆冷水浇在楼祈安心头。
楼祈安没有气馁,他迎上李虎审视的目光,冷静地回答:“李首领,我们不是来乞讨的,是来合伙的。我们人是少,装备是差,但我们都是从沈阳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跟鬼子有血海深仇!我们的弟兄,个个都是不怕死的硬骨头!我们熟悉北边的情况,有文化人能写会算,能帮你整理情报、管理后勤。更重要的是,多一股力量,就多一分声势!鬼子来围剿时,也能多一个方向策应!”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诚恳:“我们现在是困难,但只要给我们一点支援,缓过这口气,绝对是一把能咬死鬼子的好刀!李首领是干大事的人,应该明白,在这白山黑水间打鬼子,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
楼祈安不卑不亢的态度和清晰有力的说辞,似乎打动了李虎。他再次沉默,手指在地图上划动着。
最终,李虎没有立刻答应联合,但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承诺:“粮食和药品,我可以看在都是中国人的份上,匀给你们一些。但人,不能过来。你们还在原地待命,保持隐蔽。等我需要的时候,自然会派人联系你们。记住,管好你们的人,别暴露,别给我惹麻烦!”
虽然没有得到最理想的结果,但能得到宝贵的物资援助和一个潜在的盟友承诺,已是巨大的成功。楼祈安和山子不敢久留,带上李虎派人交给他们的少量粮食(主要是粗粮和盐)和一些珍贵的外伤药,立刻踏上了更加艰险的归途。
回来的路同样危机四伏,他们几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才终于活着回到了营地。
第十九章:薪火相传
楼祈安带回来的消息和物资,如同久旱后的甘霖,让濒临绝境的队伍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粮食虽然不多,但足以让每个人吃上几顿饱饭,恢复一些体力。药品更是雪中送炭,几个重伤员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看到了康复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镇北虎”的存在和潜在的联盟可能,给大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飘萍,在这片广袤而残酷的雪原上,还有其他同胞在战斗,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线,将他们与更大的抗樱洪流连接在一起。
希望,重新在每个人眼中点燃。
楼祈安不顾疲惫,立刻着手整顿队伍。他将带回的粮食严格分配,优先保证伤员和体弱者。他组织人手,利用稍微好转的天气,加固营地,挖掘更隐蔽的储藏窖。他加大了训练强度,甚至开始组织小规模的战术推演和侦察演练,目标直指未来可能的配合作战。
江卿礼则更加细心地管理着物资,记录着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情况,并开始尝试着绘制更精细的周边地形图。
整个营地仿佛一台得到润滑的机器,重新高效而紧张地运转起来。饥饿和寒冷依然存在,但不再令人绝望,反而成了磨砺意志的工具。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要尽快恢复,要变得更强,要等到“镇北虎”的召唤,要狠狠地打击敌人!
楼祈安和江卿礼,这两个年轻的学子,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后,已经彻底褪去了曾经的青涩。他们的目光变得更加坚毅,行动更加果决,肩膀上承担着数十个弟兄的生命和希望,也承担着为国雪耻的重任。
他们如同两颗顽强的种子,在严寒的冻土下深深扎根,汲取着苦难和仇恨的营养,等待着破土而出、撕裂黑暗的那一天。
远方的枪炮声或许暂时沉寂,但在这片被侵占的土地深处,复仇的火焰并未熄灭,反而在冰雪的覆盖下,燃烧得更加炽烈,更加深沉。薪火,正在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