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亮着,上面是简单的文件名《等你的温牛奶》。
钢琴的前奏缓缓流出,比刚才在客厅听到的更清晰,黑白键碰撞出的音色干净又温柔,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落在草地上。
慕斯年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比现场少了点空间共鸣,却多了几分私密的缱绻:“客厅的灯还亮着,你说等我回家的时刻,牛奶在桌上温着,像你掌心的热……”
听着听着,慕雪的思绪回到的幼时。
那时妈妈已经是业内小有名气的金牌编剧,家里的奖杯柜上,她的奖杯总比爸爸的多一座。
向来随性的爸爸突然就“不服气”了,某个周末的晚饭桌上,他扒拉着碗里的米饭,突然抬头拍着胸脯说:“瑶瑶,你等着,明年我肯定能拿个金曲奖回来,跟你凑一对!”
从那以后,书房的灯常常亮到后半夜。
妈妈从不说什么,既不催他休息,也不调侃他的“雄心壮志”。
只是每天晚上都会在客厅留一盏暖黄色的落地灯,把玻璃奶瓶里的牛奶放进印着小雏菊的保温罩里,等爸爸带着一身疲惫推门进来时,刚好能喝到不烫不凉的温度。
妈妈总说,温牛奶养嗓子,也养精神,最适合熬夜写曲的人。
所以哥哥也总是给她准备温牛奶。
而她那时候总爱黏着慕斯年,一到晚上就趴在他怀里,看他给她讲绘本。
偶尔抬头,总能撞见妈妈递牛奶给爸爸的场景。
爸爸的指尖会不经意碰到妈妈的掌心,两人相视一笑,眼里的温柔比窗外的雪景还要暖。
慕斯年那时刚上大学,会趁她不注意,偷偷在她头发上别一朵小发卡,等她发现时,他又会笑着揉乱她的头发,说“我们雪雪戴这个好看”。
不过,这首歌的编曲,实在太不像爸爸的风格了。
她从小听爸爸的歌长大,他的作品向来以华丽的编曲和复杂的和弦著称,连慢歌都带着几分炫技的精致,像精心雕琢的水晶,在舞台上耀眼夺目,耀眼却少了点温度。
就像前些年他为歌王写的主打歌,虽然霸占了各大音乐榜单整整一个月,可慕雪每次听,都觉得隔着一层冰冷的技巧。
那些复杂的转音、华丽的配器,更像是为了迎合市场而设计的“爆款元素”,连感动都像是提前计算好的,没有半分“家”的味道。
可《等你的温牛奶》不一样。
简单的钢琴伴奏,没有花哨的转音,甚至连间奏都只是重复的简单旋律,却像一碗刚温好的牛奶,直白地暖到心里。
让人不敢相信这竟是他的作品。
“爸怎么换风格了?”慕雪疑惑的抬头。
“师爷说爸总是过于炫技,词比曲差,所以他沉淀了多年,想换个风格试试,你觉得爸这首歌如何?”
“很好听,比他以前所有的歌都好听。”她顿了顿,转头看向慕斯年,眼里闪着光,像落了星星:“以前他的歌是给别人听的,是为了奖杯、为了榜单写的,可这首歌,是唱给我们的,唱给妈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