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清晨,林芝在衣柜前犹豫了许久,最终选了一件浅蓝色的连衣裙,领口系着小小的蝴蝶结。她特意提早出门,一路上心跳莫名加速,像是要去赴一个重要的约会。
教室里,陈砚已经坐在位置上,正低头写着什么。阳光落在他微蹙的眉间,钢笔在纸面上流畅地滑动。林芝放轻脚步走近,才发现他在修改昨天那本笔记,添补着新的内容。
“早。”她轻声打招呼。
陈砚抬起头,眼睛明显亮了一下:“早。”他迅速合上笔记,却掩不住嘴角的笑意,“你今天...很漂亮。”
林芝感觉脸颊发热,低头整理书包时发现桌肚里放着一盒牛奶,下面压着一张纸条:“早餐很重要。——陈砚”
她拿起还温热的牛奶,心里涌起一阵暖流。转头想道谢时,陈砚已经假装专注地读着课本,只有微红的耳根透露了他的心思。
第一节课间,班主任宣布了月考安排。林芝作为转学生,对这里的考试形式还不熟悉,不禁有些担忧。
“不用担心,”陈砚侧过身,声音轻柔,“课后我可以帮你复习重点。”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就当是感谢你愿意陪我吃面的回礼。”
林芝注意到他说“陪我”而不是“一起去”,心跳不由得漏了一拍。
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几道难题。林芝苦思冥想时,一张纸条悄悄推到她面前:“第三题可以用三角函数转换。”字迹工整,还细心地画了示意图。
她按照提示解题,果然豁然开朗。抬头时正对上陈砚带笑的眼睛,他悄悄比了个“很棒”的手势。
午休时,几个女生围过来邀请林芝一起去食堂。她犹豫地看向陈砚,他却笑笑:“去吧,多认识些朋友挺好的。我们...傍晚见。”
林芝有些失落,却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整个午休,她心不在焉地和新同学聊天,目光不时飘向教室门口。
下午的体育课,男生女生分开活动。林芝在羽毛球场上心不在焉,屡屡失误。休息时,她坐在场边,不由自主地寻找着篮球场上那个熟悉的身影。
忽然,一瓶矿泉水递到她面前。陈砚微微喘着气,额上带着汗珠:“看你好像没带水。”他刚打完球,白衬衫被汗水浸湿了些,却依然清爽得体。
“你不是在打球吗?”林芝惊讶地问。
“看到你在这里发呆,就过来了。”陈砚自然地在她身边坐下,“在想什么?”
林芝拧开瓶盖,小声说:“在想晚上的面到底有多好吃。”
陈砚笑了,眼睛弯成好看的弧度:“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放学铃响时,林芝仔细整理好书包,心跳随着时间临近而加速。陈砚不慌不忙地收拾着,偶尔抬头与她相视一笑。
当他们并肩走出校门时,夕阳正好,将两人的影子拉长交织。陈砚熟门熟路地引着她穿过一条小巷,来到一家古朴的面馆前。木制招牌上写着“陈记面馆”,门口挂着风铃,随风轻响。
“这是...”林芝惊讶地看着招牌上的姓氏。
陈砚有点不好意思地推开店门:“是我家开的。所以我说‘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面馆不大,却整洁温馨。墙上挂着山水画,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小花瓶,插着新鲜的野菊。一个系着围裙的中年妇人笑着迎上来:“小砚带同学来了?”
“妈,这是林芝,我们班新转来的同学。”陈砚介绍道,耳根微微发红。
陈妈妈热情地招呼林芝坐下:“小砚早上就说要带同学来,我特意准备了最好的汤底。”
林芝这才明白陈砚昨天的邀约是早有准备。她看着他在母亲面前略显腼腆的样子,心里泛起一丝甜蜜。
陈砚亲自下厨煮了两碗面,细心地给林芝那碗加了额外的配料。热气腾腾的面条上桌时,他眼中带着期待:“尝尝看。”
汤头鲜美,面条劲道,林芝吃第一口就忍不住称赞:“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
陈砚笑得眼睛发亮:“以后你可以常来。”说完似乎觉得太直白,又补充道,“很多同学都喜欢来这里写作业。”
窗外华灯初上,面馆里客人渐多。陈砚不时要去帮忙端菜,每次回来都会给林芝带来一些小菜:“这是我妈特意给你加的。”
林芝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忽然发现他在家人面前更加放松自然,偶尔会和熟客开玩笑,笑容比在学校里更加灿烂。
饭后,陈妈妈坚持不肯收钱:“小砚第一次带女同学来,当然是阿姨请客。”她朝儿子眨眨眼,陈砚顿时脸红到脖子根。
走出面馆时,天色已暗。路灯渐次亮起,在地上投下温暖的光圈。
“我送你回家。”陈砚自然地背起两人的书包,“你家住哪个方向?”
夜风微凉,陈砚细心地将外套递给林芝。他们并肩走着,聊着课堂上的趣事,分享着喜欢的书籍和音乐。林芝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点,都喜欢古典文学,都爱听轻音乐,甚至都偏爱雨天。
走到林芝家小区门口时,陈砚从书包里拿出那本《唐宋词鉴赏》:“送给你。我在扉页写了点东西,回家再看。”
林芝接过书,指尖不经意相触,两人都微微一顿。
“周一见。”陈砚轻声说,目光在夜色中格外温柔。
林芝站在门口,望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融入夜色。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扉页上工整地写着一行字:
“很高兴在这个秋天遇见你。——陈砚”
下面还细心标注了一首小词的位置。林芝翻到那页,看到苏轼的《定风波》旁批注着一行小字:“愿与你共度每一个春夏秋冬。”
她将书抱在胸前,感觉一颗心满满当当。夜空繁星点点,初秋的晚风带着桂花香,轻轻拂过她的发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