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晨读课,林芝提前二十分钟就到了教室。她小心地将那本《唐宋词鉴赏》放在陈砚桌上,书页间夹着一枚自制书签——用压干的桂花和银杏叶拼成的小画,背面用工整的小楷写着:“谢谢你的面,和这个秋天。”
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林芝假装专心读书,余光却不时瞟向门口。当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时,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陈砚看到桌上的书,眼睛微微一亮。他拿起书签仔细端详,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抬头时正好对上林芝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共享了一个甜蜜的秘密。
早课开始时,林芝发现桌上多了一小袋桂花糕,下面压着张纸条:“我妈说你太瘦了,让你多吃点。——陈砚”
课间班主任调整座位,按照身高重新排列。林芝心中暗喜——她和陈砚身高相近,很可能继续坐在一起。但当名单公布时,她却发现自己被分到了第三排,而陈砚还在第一排。
失落如潮水般涌来。林芝低头收拾书包,忽然听到陈砚对老师说:“老师,我视力不太好,坐后面看不清。能不能还让我坐前面?”
老师疑惑地推推眼镜:“你上次体检视力不是很好吗?”
“最近...下降了。”陈砚面不改色地说,悄悄对林芝眨了眨眼。
最终,陈砚如愿以偿地留在了原座,而林芝的新位置就在他正后方。搬书时,他自然地帮她搬起最重的一摞,轻声说:“这样我还能继续给你传纸条。”
新座位让林芝有了从后方观察陈砚的机会。她发现他听课时会微微后仰,椅背轻轻抵着她的课桌;他思考时手指会无意识地转笔,那支和她一模一样的钢笔在指间灵活舞动;他回答问题时声音清晰沉稳,但耳根总会微微发红。
周三的英语课上,老师让同桌练习对话。陈砚自然地转过身,将椅子向后挪,正好停在林芝课桌旁。
“好巧,”他笑着说,“我们又成同桌了。”
练习过程中,他们的膝盖不时相碰。每次接触,林芝都感觉像被微弱的电流穿过。陈砚似乎也有所察觉,但他没有避开,反而在每次对话间隙都会轻轻靠回来。
放学时忽然下起大雨。林芝站在教学楼门口,从包里拿出早已备好的雨伞。她犹豫着要不要等陈砚,却看见他正和几个男生站在不远处说话。
正当她准备独自离开时,陈砚突然跑过来:“能借你伞一用吗?他们非要我去打篮球...”他指指身后起哄的男生,无奈又期待地看着她。
雨声中,两人共撑一把伞走向体育馆。伞不大,他们不得不靠得很近。陈砚细心地将伞倾向林芝这边,自己的右肩很快被雨水打湿。
“你淋湿了。”林芝小声说,悄悄将伞往他那边推了推。
“没关系。”陈砚的手轻轻扶上伞柄,指尖不经意覆盖住她的手指,“我来拿伞吧。”
他的手掌温暖干燥,稳稳地举着伞。林芝低头看着积水中的倒影——两个紧靠的身影在雨幕中缓缓前行,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伞下的方寸天地。
篮球场边,陈砚收起伞:“要不要看我打一会儿?很快结束。”
林芝点点头,在场边的长凳坐下。她在雨中看着那个白衣少年运球、跳跃、投篮,每一个动作都潇洒利落。当他投进三分球转身对她微笑时,林芝感觉自己的心跳比雨声还要响亮。
回更衣室前,陈砚匆匆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那本笔记:“帮我拿一下?湿了就不能看了。”笔记本还带着他的体温,林芝抱在怀里,像守护着什么珍宝。
周五的语文测验,林芝遇到一道难题。正在蹙眉思索时,前座的陈晏忽然后仰,轻轻敲了敲她的桌面。当他身体前倾时,林芝发现椅背上贴着一张便利贴,上面工整地写着解题提示。
交卷后,林芝轻轻戳戳他的后背:“谢谢。”
陈砚转头,眼睛亮晶晶的:“怎么谢?”
“请你吃桂花糕?我试着做了些。”
“明天吧,”陈砚压低声音,“图书馆见?”
周六的图书馆比平时安静。林芝到的时候,陈砚已经坐在老位置,面前摊开着课本,目光却望着窗外发呆。阳光透过玻璃在他睫毛上投下细影,林芝放轻脚步,不忍打扰这静谧的画面。
“你来了。”他忽然转头,像是感应到她的存在。
林芝拿出饭盒,桂花糕整齐地排列着,散发着淡淡甜香。
陈砚尝了一块,眼睛微微睁大:“比你妈妈做的还好吃。”
“其实是我妈妈教我的...”林芝低头,“她说要谢谢你的面。”
他们并肩学习,偶尔低声讨论问题。当陈砚讲解数学题时,林芝悄悄观察他专注的侧脸;当林芝分析古文时,陈砚托腮倾听,目光温柔。
下午四点,图书馆窗外忽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
“看来要等一会儿了。”陈砚合上书,语气里没有丝毫遗憾。
他们并肩坐在窗边,看雨幕中的校园。雷声阵阵,林芝不自觉地缩了缩肩膀。
“怕打雷?”陈砚轻声问。
“有一点...”
下一秒,一双耳机轻轻戴在她头上。柔和的钢琴曲流淌而来,盖过了雷声。
“我最喜欢的曲子,”陈砚微笑,“《秋日私语》。”
雨声渐小,夕阳破云而出。两道彩虹同时出现在天际,图书馆里响起阵阵惊叹。
“真美...”林芝喃喃道。
“是啊,”陈砚的目光却落在她身上,“真美。”
雨停后,他们走出图书馆。积水的地面倒映着晚霞,宛如行走在云端。走到分岔路口时,陈砚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纸袋:“给你的。”
林芝打开,是一把天蓝色的伞,伞柄上刻着一个小小的“芝”字。
“这样以后就不用借伞了。”陈砚低头微笑,“当然,如果你想一起走,我的伞永远分你一半。”
路灯渐次亮起,将他们的影子拉长。林芝握着那把专属的伞,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这个雨后的傍晚,悄然生根发芽。
周日清晨,林芝意外收到陈砚的短信:“今天面馆推出新品,要来尝尝吗?”
她回复得比想象中还快:“好。”
面馆里,陈砚系着围裙,亲自为她煮面。陈妈妈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不时加些小菜。
“今天怎么突然推出新品?”林芝好奇地问。
陈砚耳根微红:“只是找个理由...”
饭后,他带她到面馆后院。桂花树下挂着一个秋千:“我小时候常坐在这里读书。要不要试试?”
林芝坐上秋千,陈砚轻轻推动。秋风拂过,桂花如雨般落下,洒满她的发间和裙摆。
“你知道吗?”陈砚忽然轻声说,“你来的那天,我就坐在这个秋千上。当时我在想,新学期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林芝停下秋千,转头看他。
“然后我就遇见了你。”他的眼睛在秋日阳光下清澈见底,“像一场恰到好处的桂花雨。”
夕阳西下时,陈砚送她回家。路过一家文具店,他忽然停下:“其实,那支钢笔...不是多买的。”
林芝怔怔地看着他。
“我开学前就看到新生名单了,”陈砚低头轻笑,“特意去买了两支一样的。想着如果遇到值得赠予的人...”
暮色渐浓,他们的影子在路灯下交织。林芝握紧伞柄,感觉心跳声清晰可闻。
这个秋天,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变得如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