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末世前2天·囤货(一)
凌晨五点,林晚是被热醒的。空调显示室温26度,但她额头上还是沁出了薄汗,窗外的天泛着一种诡异的橘红色,像是被揉碎的晚霞提前铺在了天上。她摸过手机,屏幕上跳出两条推送:一条是“本市未来48小时持续高温,局部可达40℃”,另一条没头没尾,只写着“部分区域出现电力波动,请市民注意用电安全”。
她翻身下床,赤脚踩在地板上,凉意顺着脚心往上窜,却压不住心里的燥。昨天空间里只放了食物和少量水,还得再囤点耐放的副食,以及最重要的——水。茶水间大小的空间,得把每一寸都利用好。
洗漱时,林晚对着镜子理了理头发。她刻意穿了件洗得发白的T恤和牛仔裤,脚上蹬着旧帆布鞋,看起来和平时没两样。出门时,她带上了最大的那个行李箱——黑色的,拉杆有点松,是大学毕业时买的,够能装。
小区门口的早餐摊照常出着摊,卖油条的大爷正用毛巾擦汗,见了林晚就喊:“小林,今天吃啥?油条刚炸好的!”
“大爷,来两根油条,一杯豆浆。”林晚站在摊前,目光扫过对面的超市。卷帘门已经拉上去了,几个早起的大妈正推着购物车往里走,其中一个手里还拎着个空水桶。
“这天儿,怕是要停水哦。”大妈们的声音飘过来,“我家备了三桶水了,你也赶紧去囤点。”
林晚心里一动,付了钱,拎着油条豆浆往超市走。刚到门口,就撞见了对门的刘阿姨。刘阿姨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几袋盐和酱油,见了林晚就笑:“小林早啊,也来买东西?”
“嗯,家里米快没了,来补点。”林晚晃了晃手里的油条,“阿姨您这是?”
“囤点盐,昨晚新闻说可能要闹盐荒。”刘阿姨压低声音,“你也多买点,准没错。”
进了超市,林晚直奔粮食区。昨天的50斤大米还没够,她又推了两袋,这次特意选了真空包装的面粉——面粉比大米更耐放,还能做馒头、饼子,吃法多。理货员大叔正在补货,见她又搬大米又搬面粉,打趣道:“姑娘,你家是开食堂的?”
“我弟他们工地上的人要过来住几天,得多备点。”林晚笑着解释,把面粉塞进购物车底层,上面盖了层塑料袋,再往里面放压缩饼干。这次她没敢买太多,只拿了两箱,混在面粉和大米中间,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零食区的巧克力昨天已经囤够了,林晚转道去了罐头货架。午餐肉罐头、豆豉鲮鱼罐头、水果罐头……她一样拿了五罐,都是玻璃瓶装的,保质期长,味道也还行。正挑着,身后传来个熟悉的声音:“小林?你也在这儿?”
林晚回头,是公司的同事小赵,手里拎着个购物篮,里面装着几包薯片和可乐。“赵哥早。”她往旁边让了让,“你也来囤货?”
“哪能啊,”小赵笑了笑,“我妈让我买袋糖,说家里的糖罐空了。倒是你,买这么多吃的?准备冬眠啊?”
“我弟他们要来,多备点。”林晚把罐头放进购物车,“赵哥,你没看新闻吗?最近天气不正常,多备点吃的准没错。”
小赵撇撇嘴:“新闻不都那么说?危言耸听。”他晃了晃手里的薯片,“走了啊,下午还得上班呢。”
林晚没接话,看着小赵的背影消失在零食区拐角,心里有点发沉。她知道小赵不信,大多数人都不信。就像昨天她给闺蜜发消息,闺蜜还笑她“是不是科幻片看多了”。
从罐头区出来,她又去了日用品区。打火机拿了十盒,火柴五盒,蜡烛二十根——万一停电了,这些都是必需品。电池也得囤,5号、7号各拿了十板,手电筒选了手摇发电的,不用电池,还能给手机充电。
购物车渐渐满了,林晚推着车往收银台走。路过五金区时,她停了下来。货架上摆着各种工具,工兵铲、瑞士军刀、撬棍……她犹豫了一下,拿了把工兵铲——军绿色的,看着挺结实,既能挖土,关键时刻说不定还能防身。又选了个瑞士军刀,小巧,能揣在口袋里。
结账时,收银员扫着码,嘴里念叨:“大米两袋,面粉两袋,罐头十五罐……姑娘,你这是要搬家啊?”
“家里人多。”林晚付了钱,拎着两个大塑料袋,感觉胳膊都快断了。超市门口有个便民寄存处,她把东西存了,只拎着油条豆浆回了家。
到家已经快十点了,林晚把油条和豆浆放在桌上,没心思吃。她走到窗边,掀开窗帘一角往下看。超市门口的人多了起来,不少人手里都拎着水桶和大袋的米、面,刘阿姨也在其中,正和几个大妈说着什么,手里拎着三个空水桶。
看来,不是只有她一个人感觉到不对劲。
中午十二点,林晚又去了超市。寄存处的东西还在,她取出来,直接塞进了行李箱。这次她没敢多待,推着行李箱快步回了家。进门后,她反锁上门,拉严窗帘,开始往空间里挪东西。
面粉放在大米旁边,罐头堆在压缩饼干上面,打火机、火柴、蜡烛和电池放在空间的角落里,工兵铲和瑞士军刀则靠在最里面的“墙”上。她一边摆一边数,空间已经被占了快一半,剩下的地方,得留给水和药品。
下午三点,林晚又出门了。这次她没去超市,而是去了离家两公里外的五金店。老板是个矮胖的中年男人,正躺在躺椅上扇扇子。“老板,要木板和钢条。”林晚说,“最好是厚点的,能加固门的。”
“加固门?防贼啊?”老板坐起来,指了指墙角的木板,“这种是最好的,一公分厚,结实。钢条要多长的?”
“门高两米,宽一米,您看着裁。”林晚付了钱,让老板下午五点送到小区门口。老板答应了,又问:“要不要再买点防爆膜?最近天热,贴窗户上能防晒。”
林晚心里一动:“行,再来卷防爆膜。”
从五金店出来,她又去了药店。这次她没敢买太多药,只拿了感冒药、消炎药、退烧药、止痛药,还有碘伏、纱布、创可贴和医用胶带,装在一个蓝色的家庭药箱里。收银的阿姨看她买这么多,问:“家里有病人啊?”
“备着,万一用得上。”林晚笑了笑,付了钱,把药箱抱在怀里。
回到小区时,已经四点多了。太阳还是很毒,柏油路上能看到蒸腾的热气。林晚走到小区门口,五金店的老板已经把木板和钢条送来了,还帮她搬到了楼下。“姑娘,自己能搬上去不?”老板问。
“能,谢谢老板。”林晚笑着道谢,看着老板开车走了,才开始往楼上搬。木板和钢条都很重,她歇了三次才搬到家门口。
进门后,她把木板和钢条靠在墙边,又把药箱里的东西收进空间。空间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已经快堆满了,只剩下一小块地方,刚好能放下几桶水。
林晚瘫坐在地上,看着空荡荡的客厅,心里稍微踏实了点。但她知道,这还不够。水还没囤够,防刺背心也得买,还有……她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17:30”,窗外的天还是橘红色的,空气里的燥热丝毫没有减退。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掀开窗帘一角。楼下的花坛边,几个小孩正在追逐打闹,笑声清脆。但林晚注意到,花坛里的草都蔫了,叶子卷着边,像被火烤过一样。
远处的天空中,有几只鸟飞得很低,翅膀扇动得很快,像是在仓皇逃窜。
林晚的心又提了起来。她知道,留给她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