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留下的金属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在安全屋狭小的空间里投下沉默而巨大的阴影。三副流淌着幽光的“静滞项圈”,一块搏动着的“阈限之石”,还有那张标注着未知禁区的地图,无一不在挑战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既有认知。
林允珠将U盘里的地图信息与她之前搜集的所有情报进行交叉比对。那些猩红标记的“织网禁区”,地理位置极端恶劣,几乎都是人类活动的禁区,官方记录一片空白,连“雾巷”的情报网络也鲜有触及。所谓的“背景噪音”和“原生阈限体”,更像是从神秘学而非科学领域借来的词汇。
“锻炉……‘回响’……”林允珠低声咀嚼着这些名字,“他们走的是一条与‘织网’截然不同的路。‘织网’试图用技术和协议‘编织’意识,而他们……似乎在利用,或者试图唤醒某种……更原始、更不可控的力量。”
这种力量,显然并非善类。地图上“极度危险”的标注,说明“回响”自己也可能无法完全掌控。
“那我们怎么办?”金贤宇看着那块仿佛有生命的石头,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按他们给的‘地图’走?”
“去送死吗?”朴彩英嗤笑,但眼神却牢牢锁在那几副项圈上,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对力量的渴望,“这东西……”她指了指项圈,“看起来挺好用。”
宋敏圭相对冷静:“信息太少,风险无法评估。但‘回响’在这个时候出现,并提供了这些……工具,显然不是偶然。他们可能想利用我们去试探那些‘禁区’,或者……对抗‘织网’在某些领域的扩张。”
林允珠点了点头。他们成了棋子,但并非没有自主权。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突如其来的变数。
她将“阈限之石”放在临时工作台的中央,连接上简陋的监测设备。数据显示,这块石头持续散发着一种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的能量场,其频率与已知的任何电磁波或能量形式都不同,更接近于……某种意识层面的共振。
“尝试接触它。”林允珠对金贤宇说,“用你的感知,不是听觉。”
金贤宇有些畏惧,但在林允珠平静的目光和朴彩英不耐烦的催促下,他还是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触碰了石头的表面。
冰凉。然后是……一种奇异的吸力。仿佛他内心的惶恐与不安,都被这块石头悄无声息地吸走、沉淀。一种久违的、近乎麻木的平静感蔓延开来。但同时,他也感觉到,自己与外界那种微妙的、作为“噪音”源的联系,似乎被削弱了。
“它……在让我变‘安静’。”金贤宇喃喃道。
“锚定效果。”林允珠记录着数据,“代价可能是削弱你的‘活性’。”
她又让朴彩英和宋敏圭依次尝试。朴彩英的感受最为激烈,石头带来的“平静”与她内在的暴烈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让她极为不适。宋敏圭则感觉这是一种有效的“冥想辅助”,能帮助他在混乱中更快地找到思维焦点。
这石头,是一把双刃剑。
至于那三副“静滞项圈”,林允珠在没有完全理解其原理前,严禁任何人佩戴或测试。她只进行了有限的外部扫描,发现其能量结构极其不稳定,充满了攻击性。
就在他们初步摸索这些“礼物”的特性时,宋敏圭那边接收到了“雾巷”传来的最新消息——并非关于“织网”或“回响”,而是关于他们自己。
“之前我们在岛屿年会制造的‘噪音’干扰,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宋敏圭的表情有些古怪,“有几个原本处于‘织网’观察名单边缘的、具有独特感知能力的艺术家和活动家,似乎受到了某种‘启发’或‘共鸣’,开始在他们的领域内,以更激进、更‘不和谐’的方式表达对现有技术伦理和社会控制的质疑。”
他调出几段新闻和社交媒体片段:一个新媒体艺术家举办了一场全部由故障电子设备发声的“噪音音乐会”;一个行为艺术家在科技公司总部外进行了一场沉默的、扭曲的“数据躯体”表演;还有几个分散在不同大洲的博主,开始不约而同地撰写探讨“意识自主权”和“科技霸权”的尖锐文章。
这些事件单独看微不足道,但集中出现,并且都隐约带着一丝“镜像”风格的影子,就显得非同寻常。
“我们的‘噪音’……在传播?”金贤宇难以置信。
“不是传播,是共鸣。”林允珠纠正道,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就像‘回响’这个名字。我们发出的特定频率的‘真实’,可能唤醒或强化了其他潜在‘异常节点’的内在反抗意识。”
他们不仅仅是逃亡者,反抗者。
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可能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一个符号,一种能够引动分散力量的“频率源”。
这个认知,带来了新的重量,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织网”试图控制一切,将意识纳入统一的网络。 “回响”似乎代表着混沌的、未被驯化的原始力量。 而现在,或许还存在第三种力量——由无数像他们一样,散落在世界各处,拒绝被同化、渴望发出自己“噪音”的独立个体,所构成的、无形的、松散的……“共鸣网络”?
林允珠看着工作台上的“阈限之石”和那几副危险的项圈,又看了看屏幕上那些零星却倔强的“共鸣”事件。
一条模糊的、充满危险却也可能蕴含生机的道路,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
他们不能去“回响”标记的那些极端禁区送死。 他们也不能坐等“织网”或“回响”任何一方的摆布。
他们需要主动出击,但不是硬碰硬。
他们需要找到那些被他们的“噪音”共鸣的、散落的“节点”,连接他们,或许……能织成一张属于他们自己的、脆弱的、却真实的“网”。
一张由“噪音”构成的,反抗的网。
“准备一下。”林允珠抬起头,目光扫过三人,带着一种新的、混合着谨慎与野心的决断,“我们该离开这里了。”
“去哪里?”朴彩英问。
林允珠指向屏幕上,那个举办了“故障音乐会”的新媒体艺术家所在的城市坐标。
“去听听看,”她缓缓道,“这世界,还有哪些……未被发现的‘回响’。”
新的征途,不再是单纯的逃亡或破坏。
而是寻找,连接,与……共鸣。
怪物们将潜入人海,去搜寻那些与他们频率相同的、微弱的星火。
或许,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