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战队的复盘会持续到深夜,战术板上的红笔标记层层叠叠,最终停留在中路河道的那个关键节点——杨博文的海月大招差0.3秒没能绑定对方C位,左奇函的澜虽极限反打,却还是被换掉了复活甲。
“明天跟HX战队的友谊赛,必须把这个破绽补上。”教练把笔扔在桌上,“左奇函,你打野的入侵节奏可以再激进点,给中路争取空间。”
左奇函“嗯”了一声,指尖在手机壳边缘反复摩挲。那是个黑色的磨砂壳,边角磕掉了块漆,杨博文认得——是高中时他用攒了半个月的零花钱买的,左奇函一直用到现在。
散会后,杨博文收拾东西时,发现左奇函的战术本落在了桌上。封面是磨损的黑色皮质,翻开第一页,赫然是他高中时写的“野区入侵路线图”,字迹张扬,旁边还有他用红笔补的小字:“这里有视野盲区,记得让中路探。”
指尖触到那行小字时,身后传来脚步声。左奇函伸手去拿战术本,指腹不经意擦过杨博文的手背,两人像触电般同时缩回手。
“谢了。”左奇函把本子往怀里一揣,转身就走,冷白的耳根在走廊灯光下泛着红。
杨博文站在原地,手里还捏着自己的笔记本。那笔记本最后一页夹着张泛黄的纸条,是高三那年左奇函塞给他的,上面只有一行字:“等我打完这场比赛,我们好好谈谈。”后来那场比赛,左奇函的澜拿了五杀,却在颁奖台下来时,发现他已经背着书包走了。
友谊赛当天的天气格外闷。杨博文坐在电竞椅上,手指刚碰到手机,就弹出妈妈的消息:“你爸住院了,速回。”
心脏猛地一沉。杨博文刚站起身,左奇函的声音从旁边传来:“怎么了?”
“我爸……”杨博文的声音发紧,“我可能要请假回去一趟。”
左奇函的眉峰瞬间蹙起:“严重吗?我跟你一起去。”
“不用,我自己可以。”杨博文抓起背包,却被左奇函拽住手腕。冷白的手指用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
“队里有替补”左奇函拿起他的外设包,“比赛什么时候都能打,家人更重要。”
医院的消毒水味道呛得人发晕。杨博文冲进病房时,爸爸正躺在病床上输液,妈妈红着眼眶说:“老毛病了,高血压犯了,看见你朋友圈发的训练赛视频,气的。”
杨博文的喉咙像被堵住,刚想说什么,左奇函突然从门外走进来,手里提着个果篮。他把外套脱下来搭在臂弯,露出里面印着AMFL队标的黑色T恤,看得出来是真的很急,冷白的皮肤在病房惨白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叔叔阿姨好,我是杨博文的队友,左奇函。”他说话时微微弯腰,语气是杨博文从未听过的温顺,“听说叔叔不舒服,来看看您。”
爸爸的眉头拧成个疙瘩,却在看到左奇函时,眼神顿了顿。杨博文爸爸想起,高三上学期那会家长会,左奇函作为“问题学生代表”被点名,爸爸当时就在台下,回家后把他的成绩单摔在桌上:“离那个左奇函远点,别被带坏了!”
“职业选手?”爸爸的声音带着点嘲讽,“就是整天打游戏那个?”
左奇函没生气,从口袋里掏出个相框递过去。是他拿联赛冠军时的照片,站在领奖台上,胸前挂着金牌,身后是巨大的电子屏,上面写着“AMFL·左奇函 最佳打野”。
“叔叔,打游戏也能拿世界冠军,也能为国争光。”左奇函的声音很稳,“我和博文现在是队友,我们的目标是打进世冠赛。”他顿了顿,看向杨博文,“而且博文的中路打得特别好,很多职业选手都夸他有天赋。”
杨博文愣住。左奇函从来没在他面前说过这种话,训练时永远是“菜得抠脚”“反应慢”,此刻却把他捧得像颗星星。
妈妈在旁边打圆场:“年轻人有梦想是好的……”
“梦想能当饭吃?”爸爸把相框推回来,“博文本来能上北大读研,现在跟着你们瞎混!”
“爸!”杨博文忍不住开口,“这不是瞎混,是我的选择!”
“你的选择就是放弃大好前程,去做些不三不四的事?”爸爸的声音陡然拔高,输液管里的液滴都快了几分。
左奇函突然上前一步,挡在杨博文身前。冷白的侧脸绷得很紧,却没带丝毫戾气:“叔叔,您知道博文为什么选海月吗?”他没等爸爸回答,自顾自说了下去,“高中时他总说,海月能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幻境,在里面能保护想保护的人。他现在打职业,不是一时冲动,是真的喜欢,也是真的想证明给您看。”
病房里静得能听见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杨博文看着左奇函的背影,想起高中时被校霸堵在巷口,也是这个背影挡在他身前,虽然比对方矮半个头,却梗着脖子说“他是我罩的”。
“我去叫护士。”妈妈突然站起身,拉着爸爸的手轻轻摇了摇,“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咱们慢慢说。”
爸爸没再说话,眼神却柔和了些。
离开医院时,夕阳正把天空染成橘红色。左奇函把外套搭在杨博文肩上,带着淡淡的木质香:“你爸不是真反对,就是怕你受委屈。”
“嗯。”杨博文吸了吸鼻子,突然笑了,“你刚才说我海月打得好,是真心的吗?”
左奇函的脚步顿了顿,耳尖又红了:“还行吧,比上次训练赛强点。”他踢了踢路边的石子,“不过……你绑人的时候,睫毛还是会颤三下。”
杨博文的心跳漏了一拍。原来这些年,他什么都记得。
回到基地时,友谊赛刚打到第三局。替补中单的状态明显跟不上,对方已经拿到赛点。教练看见他们回来,眼睛一亮:“正好,换下中单!”
杨博文坐回熟悉的位置,左奇函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别紧张,按训练的来。”
加载界面,海月与澜的头像再次并排出现。这一次,杨博文的指尖没有颤抖。
对方的中单显然没料到他会突然上场,连招失误频频。杨博文的海月像游刃有余的猎手,大招总能精准绑定关键人物,左奇函的澜则像道影子,永远在海月创造的幻境边缘等候,刀光闪过,必收人头。
最后一波团战,对方五人围剿高地。杨博文的海月闪现进场,大招直接绑定对方射手,幻境展开的瞬间,左奇函的澜从侧后方杀出,月下无限连转得密不透风。系统提示“团灭”的音效响起时,基地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野中联动!天花板级别的!”林楠拍着桌子跳起来,“奇函哥,博文,你们俩这是心有灵犀啊!”
左奇函没说话,只是侧过头,恰好对上杨博文看过来的目光。训练室的灯光在两人眼底投下细碎的光斑,像高中时在电竞馆看到的星空。
晚些时候,杨博文刷到粉丝剪辑的视频。镜头捕捉到他和左奇函在团战胜利后的对视,配文是“野区信号不用多说,一个眼神就够了”。热评第一是张动图:海月的幻境里,澜的刀刃反射着月光,两个英雄背靠背站着,像在对抗整个世界。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左奇函发来的消息:“明天加练打野和中路的配合,别迟到。”
杨博文笑着回了个“好”,指尖划过屏幕时,左奇函战术本上的那句话——“这里有视野盲区,记得让中路探”。
原来有些信号,从来不需要说出口。就像野区与中路的距离,就像他和左奇函之间那些未说出口的话,早在多年前的峡谷里,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ps:而现在,那些信号正穿过时光的峡谷,一点点变得清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