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狗屁修仙界,我成了废才
本书标签: 穿越 

第24章

狗屁修仙界,我成了废才

第二十四章 岁岁烟火长

西域姑娘名叫阿禾,带来的麦粒比寻常品种饱满一倍,却带着沙漠特有的粗粝。她跟着林晚在灵田蹲了三个月,从选种、育种到防沙保水,手指磨出的茧子和当年阿雪握锤的掌心一样厚。

入夏时,漠北传来消息:第一批耐旱粟米抽了穗,淡绿色的苗儿在风沙里站得笔直。阿禾收到信那天,抱着林晚哭了——信里附了张画,画中她的阿爹正弯腰抚摸禾苗,身后是连绵的沙障林,树苗虽矮,却已能挡住部分风沙。

“先生,”阿禾抹着眼泪笑,“阿爹说,今年秋天,就能给村里的孩子煮粟米粥了。”

林晚拍了拍她的肩,转头看见李玄正和几个匠人围着一张大图纸。那是张“跨河渡槽”的设计图——江南水乡雨季虽不再淹田,可上游的水引不到高地,高处的梯田还是靠天吃饭。

“用空心竹管拼接,外层裹上水泥,既轻又耐用。”李玄指着图纸上的标注,“等秋收后,就带学徒们去江南。”

这年秋,青霄宗的“百工行”多了支“农耕队”,由阿禾领头,带着改良的种子和农具往西域去。出发前,阿石给他们装了满满两车“行军饼”,还多塞了几罐蜜饯:“路上风沙大,含颗蜜饯润润喉。”

阿雪也从极北来了信,信里夹着片晒干的灯芯草:“先生,极北的试工坊收了三十个学徒,我教他们打了新的破冰犁,冬天凿冰捕鱼再也不用伤手了。对了,村里的学堂也盖起来了,孩子们白天学认字,晚上来工坊看炉火。”

林晚把灯芯草夹进《融贯天下录》,书页间早已夹满了各地的信物:东海的贝壳、西域的麦粒、江南的稻穗、极北的寒铁碎片……每一样都藏着一个“好好过日子”的故事。

冬初时,李玄带着学徒们在江南架起了第一座渡槽。竹管拼接的渡槽像条青色的龙,从上游蜿蜒到高地,清澈的水流顺着槽道淌进梯田时,田里的农人都跪下来,对着渡槽叩首。

张守义正好带着修仙盟的人来巡查,见了这场景,忍不住对林晚说:“以前总觉得修仙是高高在上的事,现在才懂,能让凡人挺直腰杆过日子,才是真的‘道’。”

林晚笑着点头,目光落在田埂上——几个江南少年正围着学徒问渡槽的原理,眼里的光和当年的阿雪一模一样。

除夕这天,青霄宗的院子里多了几张新面孔:阿禾从西域回来了,带了袋饱满的粟米;阿雪也领着两个极北学徒赶了回来,手里提着用寒铁打的新酒壶;东海的渔民送来了刚捕的大鱼,江南的农人挑来了新磨的米粉。

阿石把粟米掺进灵谷饭里,煮出的饭带着淡淡的香甜;学徒们贴的红纸上,除了“人间烟火”,又多了“岁岁平安”四个字;极北的少年们不再怕烟花,反而拉着新来的孩子,教他们怎么捂着耳朵看最亮的那一朵。

子夜钟声响起时,林晚和李玄并肩站在老槐树下,手里各握着半块寒铁——那是当年阿雪送来的碎片,林晚把它劈成了两半,一半留给自己,一半给了李玄。

“明年去漠北看粟米丰收,再去极北看看阿雪的学堂。”李玄的声音裹在烟火气里,格外温柔。

林晚点头,望着远处的灯火。那些灯火里,有渡槽淌过的田,有沙障林护着的村,有工坊里不灭的炉火,有学堂里朗朗的书声。她忽然明白,所谓“永恒”,从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这些生生不息的“延续”——是阿雪教出的学徒,是阿禾带回的种子,是每个被技艺温暖过的人,又带着这份温暖,走向更远的地方。

春风再吹时,青霄宗的院门依旧敞开。新来的学徒里,有漠北来的孩子,手里攥着一粒粟米;有极北来的少年,背着自家锻打的小铁锅;还有江南来的姑娘,抱着一卷画,画里是蜿蜒的渡槽和金黄的梯田。

林晚蹲下身,像迎接阿雪、阿禾那样,笑着对他们说:“好啊,这里的门,永远为想做事的人敞开。”

老槐树上的新叶抽了芽,《融贯天下录》又添了厚厚的一页。阳光穿过树叶,落在纸上,也落在院里此起彼伏的锤声、笑声里——那是薪火相传的声音,是人间烟火最绵长的模样。

上一章 第23章 狗屁修仙界,我成了废才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