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后,新学期开始。林晓继续在书店兼职,但现在有了周哲作为男友,工作变得更加甜蜜。他们一起整理书架,一起策划活动,一起听顾客讲述他们的故事。
二月的一个寒冷下午,一位出版社编辑来到书店。他自我介绍后,说明来意:他想为阳光书店出版一本书。
陈志远一本书?
陈老板很惊讶
陈志远关于什么?
编辑关于这家书店本身
编辑解释道
编辑关于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关于它如何成为社区的精神地标。我们觉得这会打动很多人。
陈老板沉吟片刻,看向林晓和周哲
陈志远你们觉得呢?
林晓眼睛发亮
林晓我认为很棒!我们可以收集顾客的故事,还有书店的历史,配上照片...
周哲补充道
周哲我可以用专栏的形式写一些章节,讲述书店的日常。
编辑满意地点头
编辑正是这个思路。如果你们同意,我们可以详细讨论。
经过几次会议,项目确定了。书名为《街角的阳光:一家书店温暖一座城的故事》,由周哲主笔,林协助收集素材,陈老板提供历史资料和指导。出版社还专门派了摄影师来拍摄书店的各个角落和常客肖像。
工作进展得很顺利。林晓惊讶地发现,有那么多顾客愿意分享他们与书店的故事。有的人在这里遇到了未来的配偶,有的人在低谷期从这里获得了力量,有的人通过参加读书会克服了社交恐惧...
王奶奶讲述了她如何在与丈夫常坐的位置上感受到安慰;李教授分享了他如何在书店的考古专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甚至那位曾经迷茫的年轻男子也同意匿名分享他的故事,讲述那本“恰好出现”的书如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收集素材的过程让林晓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书店对人们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地方,更是无数人生的交汇点,是孤独灵魂的避风港,是思想碰撞的火花之地。
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书稿完成了。出版社安排了首发式,当然是在阳光书店举行。那天店里店外挤满了人,不仅有媒体记者,还有许多书中的“主人公”们。
陈老板在致辞时说
陈志远这本书不属于我一个人,它属于每一个曾在这里驻足的人,每一个被书籍感动过的人,每一个相信故事力量的人。
首发式结束后,林晓和周哲坐在窗边的老位置休息。夕阳西下,余晖洒进店内,给所有事物镀上一层金色。
周哲累了吗?
周哲问,轻轻握住林晓的手。
林晓摇头,微笑
林晓只是觉得很幸福。你知道吗?我来这里应聘兼职时,根本没想过会发生这么多事。
周哲凝视着她的眼睛
周哲有时候生活会给我們惊喜,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准备好迎接它们。
这时,风铃响起,一位年轻女孩怯生生地走进来。她看起来像是高中生,背着一个沉重的书包。
林晓欢迎光临
林晓起身招呼
林晓需要帮忙找什么书吗?
女孩犹豫了一下
女孩我...我只是听说这里很好。能随便看看吗?
林晓当然可以
林晓微笑道
林晓每个角落都开放给你。如果有特别想找的类型,我随时为你服务。
女孩点点头,开始浏览书架。林晓看着她,仿佛看到了几个月前的自己——迷茫但渴望找到归属感。
周哲走到林晓身边,轻声说
周哲又一个故事开始了。
林晓点头,目光追随着女孩的身影。她看到女孩停在了苏雨的作品前,抽出了那本《回响》,翻了几页后便沉浸其中。
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芒穿过窗户,照在女孩专注的脸上,照在满满的书架上,照在这个充满了故事的空间里。林晓知道,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书籍的形式如何演变,这样的地方永远会被需要。因为人类永远需要故事,需要交流,需要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
而她,很幸运能成为这个永恒故事的一部分。
窗外,街灯渐次亮起,照亮了回家的路。但对于许多人来说,阳光书店本身就是一盏明灯,在城市的角落静静散发着温暖的光芒,等待着下一个需要它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