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1973的无字情书
本书标签: 脑洞 

意外的回响

1973的无字情书

时间一天天过去,陈云铮每天都在盼着杂志社的回信。可一个月过去了,依旧杳无音信。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写作天赋,是不是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安安分分地在汽修厂干活。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一天下班回家,他看到家门口放着一个信封,上面印着《萌芽》杂志社的字样。他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颤抖着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封编辑部的回信,信中写道:“陈云铮同志,您的作品《沪上往事》情感真挚,文笔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上海普通人家的生活,我社决定予以发表,将于下月刊登。”

陈云铮拿着信,激动得手都在抖。他冲进家门,大声喊道:“爸,妈,我的小说要发表了!” 王秀兰和陈建国都愣住了,他们看着陈云铮手里的信,半天没反应过来。过了好一会儿,王秀兰才走上前,接过信看了看,眼眶有些发红:“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 陈建国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拍了拍陈云铮的肩膀:“好,好,有出息。”

《沪上往事》发表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读者给杂志社写信,称赞这部小说写得好,还有一些读者想和陈云铮交流。杂志社把一部分读者来信转交给了陈云铮,其中一封来信引起了他的注意。

信的字迹娟秀,带着几分刚劲,信中写道:“陈云铮同志,拜读了您的《沪上往事》,深受触动。我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家里人也不支持我写作,看到您的作品,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您笔下的上海,那么真实,那么温暖,让我对未来又多了一份希望。希望能有机会和您交流写作心得。—— 苏茗锦”

陈云铮看着信,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流。他从未想过,自己的文字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他默认 “苏茗锦” 是位姑娘 —— 毕竟字迹娟秀,语气里又带着细腻的共情,这让他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读者多了几分好感。他立刻拿起笔,给苏茗锦回了信,分享自己在汽修厂干活间隙偷偷写作的经历,也鼓励对方不要放弃文学梦想。

从此,陈云铮和苏茗锦开始了通信。他们每周都会给对方写一封信,从左拉的自然主义谈到鲁迅的冷峻,从弄堂里的煤球炉谈到黄浦江的晨雾。陈云铮渐渐得知,“苏茗锦” 家里曾是书香门第,父母是大学教师,后来因时代变故,家道中落,家人便希望 “她” 能学门实用的手艺,不要再沉迷于 “不切实际” 的文学。这些经历与陈云铮的处境惊人地相似,让他越发觉得,自己和 “苏茗锦” 是灵魂契合的知己。

他开始在信里流露出超越友谊的情愫。会提醒 “她” 入秋后记得添衣,会描述汽修厂隔壁馒头铺的糖三角有多香甜,问 “她” 有没有吃过。而苏茗锦的回信,也渐渐多了几分暧昧。“她” 会写:“今日在弄堂口看到卖炒货的,想起你说喜欢吃瓜子,便买了些,可惜不能与你同享。” 这样的字句,像羽毛般轻轻挠着陈云铮的心,让他对这份 “跨性别” 的好感越发坚定 —— 他从未怀疑过苏茗锦的性别,毕竟在那个年代,男子用娟秀字迹写信虽少见,却也并非没有,更何况 “苏茗锦” 的共情力,让他认定这是位温柔的姑娘。

上一章 阁楼里的微光 1973的无字情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未付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