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风带了些冷意,苏软刚拉开单元楼门,就看见周野站在银杏树下,手里捧着两杯热奶茶,杯壁凝着的水珠浸得他指尖泛凉。“刚买的热芋圆,你喜欢的三分糖,我让老板多放了芋圆。”他把贴了“软”字便签的奶茶递过来,另一只手揣在口袋里,攥着个用绒布包着的小物件。
苏软接过奶茶,暖意在掌心散开,吸一口,糯叽叽的芋圆裹着淡淡的奶香,刚好压下清晨的凉意。“你怎么知道我想喝这个?”她咬着吸管,看见周野书包上的小老虎挂饰还在,只是缠了圈浅蓝绳——是她上周落在他桌上的。“昨天晚自习你说‘冬天就该喝热芋圆’,我记着呢。”周野挠了挠头,耳尖被风吹得有点红,“快喝,凉了就不好喝了。”
两人踩着满地金黄的银杏叶往学校走,周野把自己的围巾往苏软颈间凑了凑,挡住灌进来的风:“你围巾太薄了,下周我把我妈织的那条浅蓝围巾给你带,更暖。”苏软点点头,吸着奶茶,看银杏叶落在周野的肩头,像去年冬天游乐园门口的碎雪。
教室靠窗的位置依旧留着,周野在桌角放了个暖手宝,插着充电宝温着:“早自习冷,你揣着。”苏软刚坐下,就看见自己的英语笔记本里夹了张纸条,是周野的字迹:“昨天作文里‘海边的风’可以改成‘带着海盐味的风’,更具体——就像我们暑假闻的那样。”
早自习是英语,老师让同桌互改作文。苏软翻开周野的本子,他写的是《最难忘的一天》,开头就是“去年暑假,我和朋友在海边看日出”,里面还写了“她脖子上的海浪吊坠,在日出时闪着光”。“这里写得好。”苏软指着句子,抬头时撞上周野的目光,他眼里带着笑,像奶茶里的芋圆一样软:“是你教我的,写作文要加细节。”
中午去食堂,周野没买番茄鸡蛋面——他听食堂阿姨说今天有萝卜排骨汤,特意多打了一碗。“冬天喝这个暖,你上次说胃凉,多喝点汤。”他把排骨上的肉剔下来放在苏软碗里,自己啃着骨头,“等周末,我妈说炖鸡汤,我给你带点,装在保温桶里。”
苏软喝着汤,暖意在胃里散开,突然想起暑假在海边,周野帮她剥螃蟹的样子。那时候的海风吹着暖,现在的排骨汤喝着暖,好像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周野总能把最舒服的温度递到她手边。
下午自习课,苏软做数学题卡了壳,对着几何图皱着眉。周野凑过来,用铅笔在图上画辅助线:“你看,把这个点和圆心连起来,像不像我们在海边捡的那个扇形贝壳?对称的,一下子就清楚了。”苏软跟着他的思路算,没一会儿就解出来了,抬头时看见周野正盯着她的草稿纸,指尖在“贝壳”两个字上轻轻点了点——那是她刚才随手写的备注。
放学时,天已经黑透了,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周野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绒布包,递给苏软:“暑假在海边捡的小贝壳,我找工匠刻了点东西,你看看。”苏软打开布包,里面是个扇形贝壳,上面刻着小小的“软&野”,还有一行细字:“2024.7 海边日出”。
“我怕你忘了,刻上日期,明年我们去的时候,再找个新贝壳刻。”周野的声音有点轻,带着点紧张,“你要是不喜欢……”“我喜欢。”苏软打断他,指尖摸着贝壳上的刻痕,暖得像揣着颗小太阳,“我要把它和海浪吊坠放在一起。”
走到苏软小区楼下,周野把浅蓝围巾解下来,绕在她颈间:“先给你戴,我家里还有一条。”围巾上带着他的体温,混着淡淡的皂角味,和暑假他外套上的味道一样。“周末我们去图书馆吧?我借了本《冬季观星指南》,晚上能看猎户座,像在海边看星星一样亮。”
“好呀。”苏软点头,摸着颈间的围巾,“等冬天过去,春天我们去公园放风筝,夏天再去海边,好不好?”周野笑了,眼睛亮得像路灯:“好,春天放风筝,夏天看海,秋天捡银杏,冬天喝热芋圆——以后每个季节,我们都一起过。”
苏软看着他的笑脸,突然觉得,故事好像不用急着结尾。那些藏在奶茶里的芋圆、刻着名字的贝壳、暖乎乎的围巾,还有一个又一个季节的约定,都是未完的温柔。她挥了挥手,转身走进楼道,手里攥着刻字贝壳,颈间绕着浅蓝围巾,心里装着和周野一起的春夏秋冬——这些时光慢慢走,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