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言情小说 > 青竹案
本书标签: 灵异言情 

第十一章 青竹传灯

青竹案

开春时,沈念清跟着苏墨学了半载,已能帮着整理案卷、抄写文书。这日,县衙来了个新案子——城东豆腐坊的王老汉丢了祖传的玉坠,说是夜里被人偷的,可门窗都没撬动的痕迹。

苏墨带着沈念清去了豆腐坊,沈念清学着苏墨的样子,蹲在地上仔细查看。忽然,他指着门槛边的一点豆粉:“苏大人,您看!这豆粉上有个浅脚印,像是女人穿的绣鞋。”

苏墨点头,又问王老汉:“最近可有女子来你家?”

“只有隔壁的张寡妇,昨日来借过豆腐模子。”王老汉想了想,“她丈夫去年死了,日子过得难,我还多给了她几块豆腐。”

苏墨带着人去了张寡妇家,刚进门就见她手里攥着块玉坠,脸色发白。沈念清上前一步,拿着残笔道:“张婶,王爷爷的玉坠是他老伴留下的,您要是有难处,大家可以帮您,可偷东西是不对的。”

张寡妇眼泪掉了下来:“我儿子得了急病,没钱抓药,我……我一时糊涂……”

苏墨让衙役取来纹银,给张寡妇儿子抓药,又劝道:“有难处就说,青阳县的百姓都是一家人,可不能走歪路。”

案子了结后,沈念清拿着残笔问:“苏大人,您怎么知道张婶是偷玉坠的人?”

“门槛的豆粉是王老汉早上刚撒的,只有来过的人会留下脚印,再加上张婶有难处,这就对上了。”苏墨摸着他的头,“断案不仅要查痕迹,还要懂人心。”

沈念清似懂非懂地点头,把这话记在了心里。

这年夏天,朝廷下旨调苏墨去京城任御史。消息传到青阳县,百姓们都舍不得,柳氏带着沈念清和一群百姓,捧着新采的青竹笋和竹制的笔架来送他。

“苏大人,您要走了,这竹笋您带着,就当想着青阳县的味道。”柳氏递过竹篮,“念清这孩子,就托付给您了,让他跟着您多学学。”

苏墨接过竹篮,又看了看沈念清手里的残笔:“我会带念清去京城,教他读书断案。等他学成了,再让他回青阳县,做这里的县令。”

百姓们听了,都拍手叫好。沈念清握着残笔,眼里满是坚定:“苏大人放心,我一定好好学,将来回青阳县,像您和堂兄一样,守着这里的百姓,守着这青竹溪。”

离开青阳县那日,苏墨特意去了青竹崖。那棵青竹已长得粗壮,竹干上“竹香永续”和“清”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摸了摸竹身,轻声道:“沈秀才,我要走了,念清会替我们守着这里。这青竹的灯,会一直传下去。”

沈念清跟着苏墨,手里攥着残笔,一步三回头地望着青竹崖。他知道,这支笔不仅是堂兄的遗物,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守住“清”、守住百姓的责任。

马车渐渐远去,青竹溪和竹林的影子越来越小,可那股竹香,却像是跟着马车,飘向了京城。苏墨掀开帘子,望着远方,心里想着:等念清学成归来,青阳县的青竹,定会长得更茂,溪水定会更清。

而那支残笔,会在京城的书房里,陪着沈念清读书;将来,又会回到青阳县的县衙,陪着他断案。一代又一代,青竹的“清”,会像灯一样,永远亮在这片土地上。

上一章 第十章 残笔传心 青竹案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二章 京城传艺 青竹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