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言情小说 > 青竹案
本书标签: 灵异言情 

第十三章 春闱捷报 竹归故地

青竹案

转年春闱,沈念清带着残笔进了考场。考前一夜,他摸着笔杆上的“清”字,想起苏墨的叮嘱、堂兄的坚守,在灯下把《洗冤集录》的要点又默记了一遍。

三场考试下来,沈念清沉着应对,策论题“论地方吏治之要”,他以“青竹案”为引,写“为官当如青竹,拒浊守清;治民当如清溪,润而不扰”,字字恳切,竟得了考官的赞赏,一举中了秀才。

放榜那日,沈念清拿着榜单冲进御史府,举着残笔对苏墨喊:“苏大人!我中了!我可以回青阳县了!”

苏墨看着他雀跃的样子,笑着点头:“好!明日我就奏请陛下,让你回青阳任县令。记住,到了任上,多听百姓的话,多去青竹崖看看——那棵青竹,还等着你呢。”

几日后,朝廷的任命下来了。沈念清收拾行装,苏墨把沈文清的诗稿、书房钥匙,还有一坛青阳老酒塞进他的行囊:“这酒,是柳氏娘子托人送来的,说等你回去,就倒在青竹崖下,告诉你堂兄,你回来了。”

沈念清接过行囊,抱着那株从京城移栽的青竹苗——这是他特意要带回去的,要种在堂兄的青竹旁。

离开京城那日,苏墨送他到城门口:“念清,这支残笔,现在真正属于你了。记住,不管遇到什么案子,什么难处,都要像你堂兄和这青竹一样,守住‘清’字。”

“我记住了!”沈念清对着苏墨深深一揖,转身踏上归程。马车里,他把残笔放在竹苗旁,仿佛堂兄和苏墨都在身边。

十日后,沈念清终于回到了青阳县。刚到县城门口,就见柳氏带着百姓们捧着竹笋、豆花在等他,赵虎也从池州府赶了回来——他如今已是池州府的捕头,特意来给沈念清接风。

“念清!你可回来了!”柳氏拉着他的手,眼眶发红,“你堂兄要是知道,肯定高兴坏了!”

沈念清跟着众人去了青竹崖。崖下的青竹已长得枝繁叶茂,他把带来的竹苗种在旁边,又打开酒坛,将酒洒在竹下:“堂兄,我回来了。我中了秀才,要当青阳县的县令了,我会守着这里,守着‘清’字。”

风一吹,青竹沙沙作响,像是沈文清的回应。沈念清拿起残笔,在新种的竹干上刻下“继志”二字——继承堂兄的志向,也继承苏墨的教诲。

第二日,沈念清正式接任青阳县令。他穿着藏青官袍,站在县衙门口,手里握着残笔,对百姓们说:“我堂兄沈文清,为了青阳县的清明丢了性命;苏大人为了这里的百姓,破大案、除黑恶。从今往后,我沈念清,定当以残笔为戒,以青竹为镜,做个清清白白的县令!”

百姓们纷纷鼓掌,赵虎站在人群里,笑着点头——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苏墨,看到了当年的沈文清。

往后的日子,青阳县的百姓时常能看到,年轻的沈县令带着一支残笔,要么在青竹崖下读书,要么在街头查访民情。遇到案子,他会像苏墨教的那样,从细节入手,懂人心、辨真伪;遇到百姓有难处,他会像堂兄那样,尽心尽力帮忙。

青竹溪的水,依旧清澈;崖下的青竹,依旧挺拔。那支残笔,立在县衙的砚台旁,笔杆上的“清”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它见证了沈文清的坚守,苏墨的公正,也将见证沈念清的传承——青竹的“清”,会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永远传下去。

上一章 第十二章 京城传艺 青竹寄情 青竹案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四章 残笔断新案 青竹护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