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八十年代,与你白手起家
本书标签: 现代 

第五章 夜市摆摊的第一盏灯

八十年代,与你白手起家

消息是从王主任那里传来的,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滨南市的街头巷尾激起层层涟漪。

“听说要放开个体经营了!” “真的假的?那不是又成资本主义了?” “中央下的文件,听说广东那边已经有人领证了!”

陈明远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帮邻居修理一台电风扇,他的手微微一颤,螺丝刀差点滑落,等了这么久,终于...

那天晚上,他罕见地没有熬夜研究电路图,而是就着昏黄的灯光,在一张旧报纸的空白处写写画画,计算着启动资金、所需工具和可能的风险。

母亲咳嗽着从里屋出来,看到儿子专注的侧脸,轻声问:“明远,有什么好事吗?”

陈明远抬起头,眼中闪烁着难得的光彩:“妈,政策可能要变了,也许...也许我能正大光明地修电器了。”

李素娟愣了一下,脸上浮现担忧:“会不会又说是投机倒把?咱们家可经不起折腾了。”

“这次不一样,是中央的政策。”陈明远语气坚定,但看到母亲忧心忡忡的样子,又缓和了声音,“我先看看情况,不冒险。”

第二天,陈明远早早出门,却不是去电子市场,而是径直走向知青安置点,他在大院门口等了约一刻钟,才看到苏向晴端着洗衣盆走出来。

“政策放开了!”陈明远开门见山,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我们可以正大光明地摆摊修电器了!”

苏向晴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但很快又染上疑虑:“真的允许了吗?会不会过几天又变卦?”

“我打听过了,这次是真的。”陈明远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写满计算的报纸,“我们可以从夜市开始,那里人流量大,成本也低。”

两人站在大院门口,就着晨曦讨论起来,完全忘记了寒冷。

苏向晴提出了许多陈明远没想到的细节:怎么申请摆摊许可、需要准备哪些证明、什么样的位置最合适、甚至如何应对各种检查。

“你懂的真多。”陈明远忍不住感叹。

苏向晴苦笑一下:“在乡下时,我负责过生产队的副业摊点,什么都要想到前头。”

决定已下,两人立即分头行动。陈明远负责准备工具和材料,苏向晴则去街道办打听申请摆摊的具体流程。

三天后,所有手续奇迹般地办妥了。当苏向晴把那张盖着红印的“个体经营临时许可证”递给陈明远时,他的手都有些发抖。

“我们真的可以了?”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苏向晴笑着点头:“今晚就可以出摊,位置我都看好了,在夜市南口,挨着卖馄饨的李大姐,她说会照应我们。”

那天傍晚,陈明远早早吃完晚饭,对母亲谎称去朋友家讨论技术问题,他拎着那个比平时更鼓囊的帆布包,心跳得像是要蹦出胸膛。

夜市的景象让他吃了一惊,原本以为政策刚放开,不会有多少人敢尝试,但事实上,街道两侧已经摆出了不少摊位:卖服装的、卖小吃的、修鞋的、甚至还有一个卖自制玩具的。

人们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政策的边界,眼中既有不安,也有希望。

苏向晴已经在那里了,她借来一张旧课桌和两把凳子,还不知从哪弄来一盏煤油灯,正在仔细擦拭玻璃灯罩。

“来得正好。”她看到陈明远,指了指桌上的一块硬纸板,“我写了块牌子,你看行不行?”

纸板上用工整的毛笔字写着:“维修各种收音机、电器,价格公道”,下面还附带了简单的价目表。

陈明远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很好,比我想的周到多了。”

灯点亮了,昏黄的光晕在他们的小摊周围划出一圈温暖的领地,夜市上人来人往,好奇的目光投向他们,但很少有人驻足,一个小时过去了,除了几个问路的,他们一单生意都没有。

陈明远有些焦虑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苏向晴却显得很镇定,她拿出带来的毛线活,一边织一边留意过往行人。

“急不得,得让大家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她轻声说。

又过了半小时,转机终于来了,一个中年男人抱着一个用布包裹的东西,犹豫地走近:“收音机...能修吗?”

“能!”陈明远一下子站起来,“什么毛病?”

“声音时有时无,还杂音大。”男人打开布包,露出一台老式的红星牌收音机。

陈明远检查了一下:“可能是电位器坏了,我看看。”

他在煤油灯下开始工作,苏向晴默契地举着灯为他照明,这一幕吸引了不少人围观,人们好奇地看着这个年轻人熟练地拆卸、检测、维修。

十五分钟后,陈明远抬起头:“修好了,电位器接触不良,清洗一下就行了。”

他接通电源,旋转调谐钮,清晰的戏曲声传了出来。围观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叹。

“多少钱?”男人问。

陈明远按照价目表报了个数,男人爽快地付了钱,高高兴兴地抱着收音机走了。

第一单生意的成功像是打开了闸门。很快,又有人拿来一个电熨斗,接着是手电筒、台灯...甚至有人问能不能修手表,陈明远老实回答不会,建议他去钟表店。

苏向晴负责接待、记录、收钱,陈明远专注维修,两人配合默契。

煤油灯下的这方小天地,仿佛成了夜市上最明亮的角落。

收摊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陈明远数了数收入,扣除交给市场的管理费,竟然净赚了四元二角!这相当于他母亲小半个月的病退工资。

“我们...我们真的做到了。”他看着苏明晴,声音因激动而哽咽。

苏向晴笑着点头,眼睛在夜色中格外明亮:“这才刚刚开始。”

然而好事多磨,就在他们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时,两个戴着红袖章的人走了过来:“等一下,你们有摆摊许可证吗?”

苏向晴从容地拿出证件递过去。那两人仔细检查了一番,又打量了一下他们的工具:“维修电器需要特种行业许可证,你们有吗?”

陈明远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这一点他们确实没想到。

就在气氛紧张之际,旁边馄饨摊的李大姐走了过来:“老王,是小苏和小陈啊!他们手艺可好了,刚才还帮我修好了照明灯呢!政策不是鼓励自谋职业吗?年轻人创业不容易,多多支持嘛!”

被称为老王的市管队员表情缓和了些,将许可证还给苏向晴:“下次注意,该办的证都要办齐,今天就算了,早点收摊吧。”

虚惊一场!

两人推着借来的板车离开夜市时,后背都惊出了一层冷汗。

“明天我去打听特种行业许可证的事。”苏向晴说,语气依然镇定,“实在不行,我们就挂靠在某个单位下面。”

陈明远点点头,再次庆幸有苏向晴这样的合伙人,若是他自己,恐怕早就因为各种规定而寸步难行了。

分别时,苏向晴从收入中拿出两元钱递给陈明远:“这是你应得的。”

陈明远推辞道:“你垫付了那么多成本,先还你。”

“公是公,私是私。”苏向晴坚持道,“成本按月分摊,收入当日结算,要想长久合作,账目必须清楚。”

陈明远接过钱,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易分账,更是对他们共同努力的首肯,是对未来的承诺。

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吹在脸上,陈明远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口袋里那两元钱沉甸甸的,不仅是生活的希望,更是自由的重量。

远处,夜市的灯火陆续熄灭,但他们点亮的那盏煤油灯,似乎还在心中燃烧,照亮前行的路。

他知道,从今夜起,一切都不一样了。

上一章 第四章 外汇券与黑市的风险 八十年代,与你白手起家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章 风波与“挂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