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推开窗时,满院的桃花正开得热闹——粉白的花瓣堆在枝桠上,风一吹就簌簌落,飘在石桌上、陶碗里,连樱桃的小布鞋上都沾了两瓣。苏晚刚弯腰去捡,就被身后的小身影撞了腿:“妈!花!落!”
樱桃举着个竹编小篮,里面装着 handful 刚摘的桃花瓣,花瓣边缘还带着露水。沈知衍跟在后面,手里拎着个旧酒坛——是养父当年酿桃花酒的坛子,去年找木工补好了裂缝,坛口缠着圈新的红绳。“妈说今天酿新酒,正好陈默和小夏来帮忙,人多热闹。”
母亲早坐在桃树下择花瓣,面前摆着两个竹筛,一个装新鲜花瓣,一个装晒干的桃干:“你爸当年酿洒有讲究,花瓣要选刚开的,带点露水才香,还要加两勺去年的桃干,甜得更久。”她拿起片花瓣递到樱桃嘴边,小家伙舔了舔,皱着小眉头笑:“甜!”
院门外传来脚步声,陈默扛着个大陶罐,小夏手里拎着袋绵白糖:“刚去镇上买的,老板说这糖最适合酿酒,甜而不腻。”小夏蹲下来帮母亲择花瓣,看见樱桃篮子里的花瓣混着几片叶子,笑着帮她挑出来:“咱们樱桃是小帮手,摘的花瓣最香。”
酿洒的工序按部就班:沈知衍把花瓣洗干净,沥干水;陈默往酒坛里倒白酒,酒精度数是母亲特意选的,不高不低,适合冬天温着喝;小夏负责撒糖,一层糖一层花瓣,边撒边搅;苏晚抱着樱桃,让她伸手摸了摸酒坛的内壁,说:“这是太爷爷用过的坛子,咱们的酒要装在这里面,等冬天就变甜了。”
樱桃好奇地拍着坛身,不小心把手里的花瓣撒了进去,引得大家都笑。母亲赶紧把花瓣捞出来,说:“咱们樱桃的花瓣得留着,折成花挂在树上,让太爷爷也看看。”
中午的饭桌上,摆着张奶奶送来的桃花糕,还有母亲做的樱桃甜汤。陈默喝了口甜汤,说:“明年我和小夏也在院子里种棵桃树,照着婶子的方法酿酒,到时候来跟你们换着喝。”小夏点点头,从包里掏出本相册:“我拍了好多今天的照片,回头洗出来,给你们装在铁盒里。”
提到旧铁盒,苏晚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去阁楼拿下来。打开一看,里面又添了不少新物件:樱桃折的歪扭糖纸花(用养父的旧糖纸)、酿洒时用的小勺子(沾了点花瓣糖霜,特意晒干了)、还有张合照五个人站在桃树下,满院的花落在肩头,樱桃举着小篮,笑得最欢。
“把今天的糖纸花也放进去,”沈知衍摸着铁盒上的“晚晚”和“樱桃”,“等樱桃长大了,打开盒子就知道,她第一次酿桃花酒的时候,花瓣撒进了酒坛,还折了最丑的糖纸花。”
傍晚的时候,酒坛封好了,放在屋檐下通风的地方,坛口贴着张红纸,上面是母亲写的“癸卯年春,樱桃同酿”。大家一起把樱桃折的糖纸花挂在桃树枝上,粉白的花瓣间,皱巴巴的糖纸花反倒成了最特别的点缀。
夕阳落在酒坛上,把坛身染成暖金色。樱桃靠在沈知衍怀里,指着树上的糖纸花喊:“花!太爷爷!”苏晚心里一软,蹲下来对她说:“对,太爷爷看着呢,看着咱们的桃花开,看着咱们的酒酿成。”
风穿过桃树林,带着酒坛里飘出的淡香,混着糖纸的甜。母亲坐在石凳上,收拾着剩下的花瓣,嘴里哼着当年养父教她的小调;陈默和小夏在收拾东西,时不时逗逗趴在脚边的桃桃;沈知衍抱着樱桃,轻轻晃着,嘴里数着树上的糖纸花。
苏晚看着这一切,突然觉得:所谓的圆满,就是这样了有开不完的桃花,酿不尽的甜酒,装不满的旧铁盒,还有一群把日子过成诗的人。那些十年前的阴霾,早就被这满院的香和甜冲得干干净净,剩下的,只有一辈辈传下去的暖,和永远都过不完的、带着桃花味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