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卡牌:港式五张
本书标签: 现代  双强双洁  双男主     

替罪羊(上)

卡牌:港式五张

深夜,加密终端屏幽幽发光,一行冰冷的指令映入常沈眼底:目标:亚瑟·佩奇。

地点:城西废弃屠宰场。罪名:连环虐杀案。

处置:清除。

附件是厚厚一叠“确凿”证据和血腥现场照片。

常沈的目光快速扫过那些资料,照片上受害者惨状触目惊心,证据链看似完美闭环——动机、时机、物证,一应俱全。但他的指尖在冰冷的键盘上停顿了。

太“完美”了。

完美得像一份精心包装的礼物。

这个亚瑟·佩奇,一个前屠宰场工人,性格孤僻,有轻微智力障碍,恰好出现在每一个案发现场附近,指纹、纤维……所有线索都“恰到好处”地指向他。

他调出内部数据库,手指飞快敲击,屏幕蓝光映着他毫无表情的脸。

亚瑟的档案干净得像一张白纸,除了几次因迷路被警察送回家的记录,几乎没有其他。而那几个被“完美”匹配上的物证,提取过程和鉴定报告却带着几个微小的、不合规的标记,像是被高手刻意处理过,却逃不过他的眼睛。

替罪羊。

这三个字像冰锥一样刺进常沈的思维。

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愤怒。

他仿佛能看到幕后那双无形的手,正随意地将一个无力反抗的可怜人推向死亡,以掩盖真正的罪恶,或许……也是为了测试他这条“疯狗”是否还听话,是否足够“冷血”。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废弃安全屋里弥漫着灰尘和铁锈的味道。

再次睁开时,眼底只剩下绝对的冷静。

指令是“清除”。

但他知道,自己今晚要做的,不是杀人。

他关掉终端,站起身,从武器柜里选了一把装了消音器的手枪,又拿了一副非致命的麻醉针剂和强光手电。动作熟练而迅速。

他不会后悔接下任务,但他更不会让一个无辜者因他之手枉死。

骂名他背得起,但良心的债,他欠不起。

黑色的身影悄无声息地融入夜色,朝着城西废弃屠宰场的方向疾驰而去。

他要去执行“清除”任务,但真正的目标,是揭开“清除”背后的真相。 哪怕那里等待他的是又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好的,这是一个详细的现场勘察与推理过程:

地点:城西废弃屠宰场(第四起“杀人魔”案发现场)

时间:凌晨2点17分

环境: 建筑内部弥漫着浓重的铁锈、血腥残留物和动物脂肪腐败的混合气味。

月光通过破损的屋顶投下惨白的光柱,照亮空气中飞舞的尘埃。寂静中只有滴水声和常沈自己几不可闻的呼吸。

常沈的勘察与推理过程:

1. 入口与鞋印矛盾:

* 现场报告称: 发现与亚瑟·佩奇工作靴完全匹配的清晰鞋印,从入口直达尸体位置,显示其“大摇大摆”进入。

* 常沈发现: 鞋印确实清晰匹配,但过于清晰、连贯。废弃屠宰场地面积满厚厚灰尘和杂物,一个智力障碍、且据称在此“进行虐杀”的人,脚印路径却异常“干净”和“直接”,没有徘徊、没有犹豫、没有因拖拽重物或搏斗而产生的凌乱痕迹。更像是有人穿着亚瑟的鞋,小心翼翼地沿着一条预定路线走了一遍。

* 推理: 鞋印是伪造的。真正的作案者对现场很熟悉,甚至可能故意留下亚瑟的脚印。

2. 尸体状况与“虐杀”标签的矛盾:

* 尸体情况: 受害者(一名流浪汉)确系他杀,颈部有致命刀伤。尸体周围喷洒了大量血迹,看似场面血腥。

* 常沈发现: 经过仔细检查,大部分喷溅血迹模式不符合凶杀搏斗的自然规律。

血迹形状过于“均匀”,像是用工具蘸取血液后甩上去的。真正的致命伤周围,反而血迹较少。

尸体颈部伤口边缘粗糙,凶器像是某种不锋利的切割工具(如旧屠宰刀),而非前几起案件报告中描述的“锋利薄刃”。尸体没有其他虐待伤(与前几份报告描述的“虐杀”不符)。

* 推理: 现场是精心布置的“舞台”。目的是模仿前几起案件,将罪名嫁祸给亚瑟。真正的致命伤可能发生在别处,尸体是被移到此地的。作案者在“伪造现场”时,忽略了真实的杀人细节。

3. 关键物证——纤维与指纹的疑点:

* 现场报告称: 在受害者指甲缝里发现了与亚瑟·佩奇工装完全一致的蓝色棉纤维,并在一个废弃的金属挂钩上提取到了亚瑟“清晰”的指纹。

* 常沈发现:

* 纤维: 受害者指甲缝里的蓝色纤维过于完整和干净,没有与受害者自身衣物纤维或现场灰尘混合的痕迹。更像是事后被人为塞进去的。

* 指纹: 那个金属挂钩锈迹斑斑,布满灰尘,但印有亚瑟指纹的那一小块区域相对“干净”,仿佛有人提前擦拭过那一小块地方,再让亚瑟触碰。更重要的是,挂钩的位置很高,以亚瑟的身高和智力水平,他平常没有任何理由会去触碰那个地方。

* 推理: 纤维和指纹都是栽赃。作案者获取了亚瑟的衣物纤维和指纹,并在伪造现场时故意留下。

4. 行为逻辑的矛盾(与亚瑟的侧写不符):

* 亚瑟的侧写: 智力障碍,性格胆小怯懦,平时连大声说话都不敢,靠捡垃圾为生。

* “杀人魔”行为: 冷血、残忍、有组织力、善于清理现场和反侦察。

* 矛盾点: 一个连正常交流都困难的胆小者,如何能策划并执行多起“完美”的虐杀案,并能冷静地清理现场、误导警方?这需要极高的心理素质和智力,与亚瑟的侧写完全不符。

* 推理: 亚瑟不具备成为连环杀人魔的心理和行为能力。他只是一个被选中的、完美的替罪羊。

常沈的最终结论(内心独白式总结):

“现场太干净了,干净得像一场排练好的戏。所有的证据都像包装精美的礼物,迫不及待地指向亚瑟·佩奇这个最‘合适’的凶手。”

“真的杀人魔不会留下如此刻意的线索。只有想尽快结案、或者想找替死鬼的人,才会如此粗暴地堆砌‘证据’。”

“亚瑟是棋子,我也是棋子。有人想用这个‘杀人魔’的案子来测试我的忠诚,或者,一石二鸟,既除掉一个潜在的麻烦(也许是亚瑟偶然看到了什么),也让我这个‘叛徒’的手上沾上‘无辜者’的血,把我彻底绑在他们的船上。”

“指令是‘清除’,但我清除的,不该是这个可怜人。”

常沈收起手电,身影无声地退入更深的黑暗。他的目标改变了——从“处决替罪羊”,变为“找出并盯紧那个将他引到此地的人”。真正的猎杀,现在才开始。

上一章 无题 卡牌:港式五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替罪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