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我的系统先管饭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第十章

我的系统先管饭

挑战之路

窗外的银杏叶被秋阳染成一片金黄。知行咖啡的角落里,林宇、王静、陈曦三人围坐,气氛却不像秋色般温暖,反倒弥漫着一丝紧绷。屏幕上播放着他们精心制作的答辩PPT,投影光打在三人脸上,映照着不同的神情。

“模拟答辩时间控制在12分钟以内,节奏正好。”林宇指着进度条,“王静,生物信号传感部分,重点突出材料的柔性和生物兼容性,这是区别于市场的关键。”

王静点头,指尖在平板上划动:“嗯,数据都更新了,特别是敬老院实测的用户舒适度反馈,加进去了。不过……”她顿了顿,秀气的眉毛拧起,“陈曦,模型在动态复杂环境下的误报率,尤其是老人突然改变动作(比如从坐姿快速站起取东西)时,还是不够理想。我们实测了20次,误报了6次。”她调出一张数据图,红色的误报标记异常刺眼。

陈曦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冷静:“我知道。这是步态特征识别与突发动作意图判断的耦合难题。单纯依靠加速度和角速度变化阈值容易出错。我正在尝试引入一个基于短时肌电信号模式的辅助判断模块,但需要王静你那边配合,能否在传感器阵列里增加一组更精密的表面肌电电极?体积和功耗要严格控制。”

“增加电极阵列?”王静立刻打开设计图,“空间很紧张,而且功耗会增加至少15%,这对宣称的‘超长待机’是个挑战。材料上或许可以试试我导师实验室新开发的超薄柔性电极,但测试周期……”

“时间!”林宇打断,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距离校内选拔赛答辩只剩两周。误报率是评委最可能揪住的硬伤。陈曦,新的模块优化方案,最晚三天内我需要看到可行性评估和初步模拟结果。王静,新电极的样品和初步功耗测试,五天!”他目光扫过两人,“不能等,同步进行!王静,你今晚就去申请材料样品;陈曦,你的模型优化方案,明天下午两点前发群里讨论。我们没时间争论‘能不能’,只考虑‘怎么做成’!”

【叮!“团队领袖光环(初级)”生效!团队效率临时提升20%,压力耐受度小幅上升。】 一股无形的凝聚力悄然弥散开来,王静眼中急躁稍退,陈曦紧绷的肩膀也微微放松。两人对视一眼,同时点头。

“明白!”

“收到。”

林宇感受到光环力量的涌动,紧接着点开“生活地图”。一个新的蓝色图标正在财经学院区域闪烁——【学生创业基金咨询会】。“王静,新电极样品和测试的成本预算预估,今晚12点前给我。陈曦,模型优化可能涉及的边缘算力增加对硬件成本的影响也要估算。明天我去参加这个基金咨询会,争取摸清校内扶持政策和可能的预研资金申请路径。我们不能等成品出来再找钱,风险预判和资源前置必须跟上。”

“资源互助圈”的图标在屏幕一角亮起。林宇想起系统新解锁的功能,心中一动。他迅速编辑了一条信息,定向推送至工程训练中心、计算机协会以及心理学兴趣小组:

【互助需求(队长林宇,项目:跌倒预警系统)】:

急需: 具备基础编程能力志愿者10名,协助进行大规模步态动作数据采集与标记(提供详细操作手册和酬劳)。

急需: 有用户体验设计经验者(1-2名),协助设计用户测试问卷及简易原型交互界面。

可交换: 免费提供“高效记忆法”特训(限5人)或“文献检索核心技巧”辅导(限3人)。

信息发出不到半小时,手机便开始震动。工程训练中心的几个熟面孔、计算机协会的新人、甚至一位选修过设计课的心理系学姐陆续响应。林宇迅速组建起两个临时小组群,将数据采集标准和问卷设计要点发送过去。

“成了!”林宇对两位队友晃了晃手机,“数据瓶颈靠‘互助圈’解决,人力外包!用户体验设计也有人帮忙初筛问题。我们仨,集中火力攻克核心技术和答辩!”

陈曦看着群聊里踊跃的报名信息,万年平静的脸上也闪过一丝波澜:“效率……很高。”

王静则干劲十足:“好!我这就去堵导师要电极样品!”她抓起包风风火火地跑了。

接下来的日子,如同高速运转的精密齿轮。林宇白天穿梭于图书馆查阅市场分析报告、打磨答辩稿、参加创业基金咨询并整理材料;傍晚则在宿舍或咖啡厅与数据采集小组核对进度、审阅用户问卷初稿;深夜则与王静、陈曦在线上会议中激烈讨论技术细节、成本核算和应对评委刁钻提问的策略。

陈曦不负众望,在第三天凌晨提交了融合肌电意图识别的优化模型方案,模拟误报率成功降至10%以下。王静也奇迹般地在第五天搞定了新电极的小批量样品,并对功耗进行了初步优化。“牺牲了点绝对精度,但保证了体积和功耗在可接受范围,误报率应该能压下来!”她在群里语音汇报,声音带着疲惫的兴奋。

林宇根据这些进展,马不停蹄地修改立项报告和答辩PPT,将最新数据和解决方案融入其中。他将“用户痛点”部分特意放大,插入了张奶奶在敬老院拉着他的手说“愿意”的照片,极具冲击力。在“技术亮点”部分,则清晰标注了“双模态信号融合分析(运动+意图)”和“超柔性低功耗传感材料”的核心突破。

决赛前夜。林宇最后一次核对答辩流程和材料,手机屏幕亮起,是张明的消息:“宇哥,明天答辩加油!全班都给你打call!(ps:宇哥,能不能再共享下‘高效记忆法’?下周四级模考真顶不住了…)”

林宇笑了笑,点开系统面板,冷却时间刚过的【技能共享】功能微微闪光。他选择了“高效记忆法”,确认共享对象张明。

【叮!技能“高效记忆法”已向张明共享成功!触发隐藏增益:队长状态提升——“凝聚力光环”小幅增强(团队成员专注度+5%)】

一股温润的力量仿佛注入四肢百骸,连日熬夜的疲惫感竟被驱散不少,头脑异常清明。林宇目光扫过宿舍窗外的月光,回复张明:“共享了,加油!明天等我好消息。”

第二天,学校大礼堂。聚光灯打在舞台中央。林宇站在主讲台后,身姿挺拔,眼神沉着。王静和陈曦分坐两侧,面前各自放着模型原型和笔记本电脑。

“尊敬的评委老师……”林宇清朗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他从容不迫地阐述着项目的背景、痛点、创新方案和市场前景。王静配合演示了轻薄如贴布的传感器原型,陈曦则通过简洁的动画清晰地展示了核心算法的逻辑框架。当林宇提到“通过‘资源互助圈’高效完成数百组真实步态数据采集,极大优化了模型”时,评委席上不少人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提问环节。一位面容严肃的工科教授率先发难:“误报率是此类设备的关键缺陷。你们声称优化后降至10%,依据是什么?实测数据样本量够吗?”

林宇早有准备,示意陈曦调出数据图表:“感谢老师提问。这是我们在本校敬老院及通过互助圈志愿者采集的共计215组动态场景实测数据报告。优化后的双模态模型在模拟突发动作(如快速起身、弯腰拾物)时的误报率是9.7%,详细数据已在附录第37页。我们下一步将通过更大规模的真实用户测试进一步优化。”

另一位评委,商学院的女教授则更关注落地:“成本控制呢?你们的目标用户是普通老人,定价敏感度高。你们方案里的柔性电极和边缘计算模块,听起来成本不低。”

林宇从容应答:“是的老师,成本控制是项目市场化的重要考量。我们已与校内材料实验室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柔性电极有望实现小规模自产降低成本。边缘计算模块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并利用算法优化降低算力需求,目前预估单台设备硬件成本可控制在180元以内。这是详细的成本构成分析表,附录第42页。”他镇定自若地指向屏幕。

答辩时间到。三人鞠躬下台。回到后台,王静长长舒了口气,手心全是汗。陈曦默默检查着模型原型,确认无误。林宇则平静地看着手机,“团队领袖光环”的光芒在他意识深处稳定地闪烁着。

成绩公布环节,礼堂气氛紧张。主持人念到:“……获得本届‘挑战杯’校内选拔赛一等奖,并晋级华东大区赛的是——‘银龄守护者’团队!项目名称:《基于多模态传感与AI边缘计算的居家老年人跌倒风险无感预警系统》!队长:林宇!”

掌声雷动!王静激动地跳了起来,一向冷静的陈曦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林宇用力握了握拳,旋即恢复平静,眼中是更深的期待和决心。

【叮!主线任务“综合能力突破——三人团队竞赛备战”里程碑4:校内选拔赛突围完成!】 【任务整体完成度:100%!超额完成!】 【奖励发放:2000元现金已到账微信钱包!】 【获得技能:“团队领袖光环(初级)”永久固化(士气与效率提升效果小幅增强)!】 【随机稀有技能抽奖机会x1已激活!抽奖中……】 【叮!恭喜宿主获得稀有技能:“危机预演推演力(初级)”——可在面临重大决策或挑战前,于思维中进行一次简化版的危机/方案推演,预判潜在风险与关键节点(冷却时间:72小时)。】 【解锁后续任务链:《华东大区赛的锋芒》!任务要求:……】

信息流涌入脑海的同时,林宇的手机也在震动。除了张明和同学们的祝贺,还有一条意想不到的消息:

【未知号码】:“林宇同学你好,我是宏康科技的研发总监助理。今天在赛场看到你们的项目展示,非常有前瞻性和实用价值。方便的话,希望能约个时间面谈合作可能性?期待回复。”

林宇看着这条信息,再看向身边兴奋的队友和系统面板上闪烁的新任务。初冬的阳光透过礼堂高窗,暖暖地照在他身上。

校赛的终点,仅仅是区域赛的起点。而“互助圈”掀起的涟漪,正在引向更广阔的海域。他深吸一口气,回复道:“您好,感谢关注。我是林宇,乐意详谈。”

新的挑战与合作,已然到来。而林宇知道,他和他的团队,以及那个不断进化的系统,都已准备好迎接这片更广阔的天地。

上一章 第九章 我的系统先管饭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