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穿越大明:皇长孙七年谋
本书标签: 穿越 

第七章 春汛预警,借势固权

穿越大明:皇长孙七年谋

洪武八年的春来得急,江南的雨水刚连下了十日,朱雄英就收到了徐辉祖从北平发来的密信——除了汇报朱棣粮草无异常,还附带了一句“江南旧友传信,今年汛情恐超往年”。

“殿下,江南春汛要是闹大,百姓又要遭灾了。”张武站在一旁,手里捧着刚整理好的江南水利图,“去年凤阳粮种的事刚过,要是再出汛情,户部怕是又要忙得脚不沾地。”

朱雄英手指在水利图上的“淮河”“长江”标记处点了点,突然起身:“张武,备车,我要去见父亲。”

东宫书房里,朱标正对着户部送来的粮储奏疏皱眉。见朱雄英进来,他放下奏疏:“英儿,何事这么急?”

“父亲,”朱雄英把水利图铺在案上,“徐侍郎从北平捎回消息,江南今年春汛可能要比往年严重。我们得提前准备,不然等水来了,再想堵就来不及了。”

朱标凑过去一看,只见图上标注着江南各州府的河堤高度、排水渠道——这是朱雄英让张武花了半个月整理出来的。“你想怎么做?”

“孙儿觉得要分三步,”朱雄英伸出手指,“第一步,派工部官员去江南加固河堤,尤其是淮河下游的扬州、泰州,那里地势低,最容易淹;第二步,让户部提前调粮去江南各州府的粮仓,万一淹了庄稼,百姓有粮吃;第三步,让地方官组织百姓挖排水渠,做好疏水准备。”

朱标看着图上详细的标注,又听着条理清晰的计划,心里满是欣慰:“好!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去跟父皇请旨,让工部、户部立刻动手。”

“父亲,”朱雄英连忙拉住他,“别急着请旨。我们先让徐侍郎从北平回来,让他以‘巡查粮储顺路查水利’的名义,先去江南看看实际情况。等他把汛情细节报上来,我们再带着具体方案去见皇爷爷——这样既显得我们谨慎,又能让方案更稳妥。”

朱标眼前一亮:“还是你想得周到!徐辉祖熟悉江南情况,让他去查最合适。”

三日后,徐辉祖从北平赶回应天府,直奔东宫。他带来了江南汛情的详细报告:淮河下游的河堤已有多处出现裂缝,长江水位比去年同期高了三尺,要是再下十日雨,扬州城怕是要被淹。

“父亲,徐侍郎,”朱雄英拿着报告,“我们现在可以去见皇爷爷了。方案里要加上一条——让东宫皇庄的佃户去江南帮忙加固河堤,就说是‘皇孙体恤百姓,自愿出工’。”

乾清宫里,朱元璋看着徐辉祖带来的汛情报告,又听了朱雄英的三步方案,眉头渐渐舒展:“好!你们想得周全!朱标,你立刻安排工部、户部动手;徐辉祖,你再去江南,负责统筹防汛事宜;雄英,东宫佃户出工的事,就交给你了。”

“孙儿遵旨!”朱雄英躬身领命,心里却清楚——让东宫佃户去防汛,不仅能在朱元璋面前赚“仁心”,还能让东宫的人深入江南,摸清地方官的底细,为以后拉拢江南士族铺路。

接下来的半个月,江南各地都动了起来。工部官员带着工匠加固河堤,户部官员调粮入仓,东宫佃户跟着徐辉祖挖排水渠。朱雄英则留在应天府,每日处理从江南发来的汛情简报,顺便“指导”朱允炆读书。

“大哥,”朱允炆捧着《论语》,皱着小眉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什么意思?”

朱雄英放下简报,指着窗外的春雨:“知者乐水,就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能灵活应变,就像我们防汛,要提前准备,不能等水来了再慌;仁者乐山,就是说仁厚的人喜欢山,因为山稳重可靠,就像我们守着百姓,不能让他们受欺负。”

朱允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大哥是知者还是仁者?”

“大哥想做又知又仁的人,”朱雄英摸了摸他的头,“二弟以后也要做这样的人,好不好?”

朱允炆用力点头。站在廊下的吕氏听到这话,眼神复杂——她没想到,朱雄英不仅在朝堂上有手段,连对朱允炆都这么有耐心。这样下去,朱允炆怕是真的斗不过他。

没过多久,江南传来消息:连下十日的春雨后,淮河、长江水位虽涨,却因提前加固了河堤、挖好了排水渠,没有出现大的汛情,只有几处低洼地带被淹,百姓都被提前转移到了高地,没有人员伤亡。

朱元璋接到奏报,龙颜大悦,立刻下旨:“太子朱标统筹有功,赏黄金百两;皇太孙朱雄英献良策、佃户出工,赏‘仁孝牌’;徐辉祖防汛得力,升户部尚书!”

旨意传到东宫,朱标拉着朱雄英的手,笑得合不拢嘴:“英儿,这次多亏了你!不仅没让百姓遭灾,还让徐辉祖升了官。”

“父亲,”朱雄英躬身道,“这都是皇爷爷信任我们,我们才能做成事。对了,孙儿听说,浙东文臣之前反对提前防汛,说我们‘小题大做’,现在汛情平稳,他们怕是要颜面扫地了。”

朱标点点头:“刘基已经上书请罪了。父皇虽然没罚他,但也没再听他的建议——以后朝堂上,我们的日子能好过些了。”

朱雄英心里松了口气——这次防汛,他不仅巩固了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仁孝”形象,还让徐辉祖升了户部尚书,彻底掌控了粮草;更重要的是,浙东文臣因反对防汛失了势,吕氏的靠山又弱了一分。

夜深了,朱雄英坐在书房里,看着那张越来越详细的“谋划图”。他在“江南”旁边画了个圈,标注上“防汛有功,民心向背”。这一步棋,走得又稳又准。

窗外的春雨渐渐停了,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洒在图上的“北平”位置。朱雄英想起徐辉祖密信里提的“朱棣最近常与蒙古部落互市”,眼神沉了沉——朱棣在北平肯定没闲着,下次较量,怕是要在“边贸”上做文章了。

他拿起笔,在“北平”旁边添了“边贸”二字。洪武八年的春天,虽然平静,却藏着新的暗流。他知道,他的七年谋,还要继续走下去。但他不怕——有父亲的支持,有徐辉祖、张武这些心腹,还有百姓的民心,他一定能走到最后。

上一章 第六章 冬寒暗流,密探织网 穿越大明:皇长孙七年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八章 边贸疑云,借势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