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穿越大明:皇长孙七年谋
本书标签: 穿越 

第十一章 岁末风波,借力打力

穿越大明:皇长孙七年谋

洪武八年的岁末,应天府到处张灯结彩,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贪腐案”搅了年味——都察院弹劾礼部侍郎陈文,说他在主持冬至祭天典礼时,贪污了祭祀用的金银器皿,还牵扯出几个浙东文臣。

东宫书房里,杨荣拿着弹劾奏疏,眉头紧锁:“殿下,陈文是刘基的门生,这次贪腐案怕是浙东文臣内部出了矛盾,有人想借弹劾陈文打压刘基。”

朱雄英放下手中的毛笔,接过奏疏翻看:“陈文贪腐是实,但弹劾他的人是都察院的淮西籍御史,这背后怕是有淮西旧部和浙东文臣的派系之争。”

正在这时,朱标走进来,脸色凝重:“英儿,父皇召我们去乾清宫,说是要议陈文贪腐的事。刘基已经上书保陈文,说他是被人陷害的。”

朱雄英心里一动:“父亲,这是个机会。我们可以借力打力,既打压浙东文臣的气焰,又不让淮西旧部独大。”

乾清宫里,朱元璋坐在案前,手里捏着弹劾奏疏和刘基的保奏。见朱标父子进来,他沉声道:“陈文贪腐,证据确凿,刘基却要保他,你们说该怎么办?”

朱标躬身道:“父皇,陈文贪腐该查,但刘基是开国功臣,不宜直接定罪,免得寒了老臣的心。”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英儿,你怎么看?”

朱雄英躬身道:“皇爷爷,孙儿觉得,陈文贪腐要查,但不能只查他一个。冬至祭天的祭祀用品,从采购到运输,都有官员经手,不如让都察院和锦衣卫一起查,把所有牵扯进来的人都查出来,不管是浙东文臣还是其他派系,一视同仁。这样既显公正,又能震慑朝堂上的贪腐之风。”

朱元璋眼前一亮:“好主意!就这么办!毛骧,你立刻带锦衣卫去查,都察院配合,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毛骧领命而去。刘基站在一旁,脸色难看——他本想保陈文,却没想到朱雄英提议“一视同仁”,要是查出更多浙东文臣牵扯其中,他这个“浙东文臣之首”也会受牵连。

三日后,查案结果出来了:陈文确实贪污了祭祀用的金银器皿,还与三个浙东文臣分赃;除此之外,负责采购祭祀用品的工部郎中(淮西籍)也虚报了账目,贪污了两千两白银。

朱元璋接到奏疏,龙颜大怒,下旨将陈文等四人革职查办,流放边疆;工部郎中也被革职,罚没家产。刘基因“管教门生不严”,被降职为翰林院学士,浙东文臣的势力大受打击。

淮西旧部见工部郎中被查,也不敢再嚣张,朝堂上的派系之争暂时平息。

回到东宫,朱标拉着朱雄英的手,笑得合不拢嘴:“英儿,这次多亏了你!既打压了浙东文臣,又没让淮西旧部独大,还得了父皇的赞赏。”

“父亲,”朱雄英躬身道,“这都是皇爷爷信任我们,我们才能做成事。对了,孙儿觉得,这次查案后,朝堂上的空缺可以让东宫属官补上——杨荣可以去翰林院当编修,夏原吉可以升为户部员外郎,这样他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就更大了。”

朱标点点头:“好!明日我就去跟父皇说。”

第二日,朱元璋准了朱标的奏请,杨荣升为翰林院编修,夏原吉升为户部员外郎,张辅也升为锦衣卫指挥佥事。东宫属官的势力在朝堂上逐渐壮大。

岁末的最后一天,东宫举办了家宴。朱允炆拿着一串糖葫芦,跑到朱雄英面前:“大哥,今年过年,皇爷爷会给我们发红包吗?”

朱雄英笑着点头:“会的。二弟要是好好读书,皇爷爷还会多给你一个红包。”

朱允炆用力点头:“我一定好好读书!”

吕氏坐在一旁,看着朱雄英和朱允炆和睦的样子,心里却满是苦涩——经过这一年,朱雄英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朱元璋信任他,朱标支持他,东宫属官也都是他的人,朱允炆怕是真的没机会了。

夜深了,朱雄英站在东宫廊下,看着天上的烟花。他想起自己穿越到洪武七年,已经过去了两年。他的七年谋,已经走了近三成。这两年里,他削弱了朱棣的势力,打压了浙东文臣和吕氏,培养了自己的班底,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

他知道,接下来的五年,还会有更多的挑战——朱棣不会善罢甘休,浙东文臣也会伺机反扑,朝堂上的派系之争也不会彻底平息。但他不怕,因为他有父亲的支持,有杨荣、夏原吉、张辅这些得力助手,还有百姓的民心。

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应天府的夜空。朱雄英握紧拳头,眼神坚定——他一定会守住大明江山,改变历史的轨迹,让大明迎来一个更辉煌的未来。他的七年谋,还在继续,他的脚步,也不会停下。

上一章 第十章 东宫选属,布局未来 穿越大明:皇长孙七年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二章 春闱布局,网罗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