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傍晚,姜玥站在衣橱前,为参加魏大勋的生日聚会挑选合适的服装。这不同于工作场合,也非完全私人约会,分寸难以把握。最终她选择了一件简约的深蓝色连衣裙,既不随意也不过分正式。
聚会地点在一家私密性很好的会所,姜玥到达时已有不少客人。她认出几位剧组人员,也有几张在媒体上见过的面孔。魏大勋正在门口迎接客人,见到她时眼睛微微一亮。
“姜玥,感谢你能来,”他微笑着接过她递上的礼物,“画集?太棒了,我一定会好好欣赏。”
他今天穿着合身的深色西装,比平时更加正式,但笑容依旧温暖随和。他亲自引她进入会场,介绍了几位在场的艺术家朋友,然后才回到门口继续迎接其他客人。
姜玥拿着一杯饮料,在会场内慢慢走动。墙上挂着几幅当代艺术作品,她认出其中两幅出自她欣赏的艺术家之手。会场布置优雅而不浮夸,符合魏大勋一贯的品味。
“是姜老师吗?”一位气质优雅的中年女性走近,“我是周婷,大勋的经纪人。常听他提起你在剧组的专业贡献。”
姜玥礼貌回应,周婷热情地与她交谈起来。从她口中,姜玥得知魏大勋为准备插画师角色付出了多少努力——不仅参加了绘画课程,还拜访了多位插画师,甚至改变了日常作息来体验创作者的生活节奏。
“他非常尊重创作过程,”周婷说,“你的专业指导对他帮助很大。”
聚会开始后,魏大勋在朋友和同事间游走,与每个人真诚交谈。姜玥观察到他记得每个人的近况和兴趣,谈话内容也因人而异。他与导演讨论拍摄细节,与老友回忆往事,与艺术家朋友交流创作近况。
切蛋糕环节,魏大勋发表了简短的感谢词,没有华丽的辞藻,但真诚动人:“感谢大家来分享这个特别的夜晚。又长一岁,希望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创造更多有意义的作品。”
掌声中,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在姜玥身上短暂停留,带着浅浅的笑意。
聚会自由交流阶段,魏大勋终于有空来到姜玥身边:“抱歉,没能好好招待你。还习惯吗?”
“很好的聚会,”姜玥真诚地说,“你的朋友们都很有趣。”
他引她到一幅画前:“记得你提过喜欢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今天特地借来展览的。”
姜玥略微惊讶他记得自己随口提到的偏好。他们站在画前讨论了一会儿,魏大勋的见解依旧专业而到位。
“其实,”他忽然说,“有件事想请教。我最近在筹划一个个人项目,想将表演与视觉艺术结合,做一个小型实验演出。不知你是否感兴趣参与?”
姜玥好奇地听着他描述构想——一个探讨创作过程的跨媒介项目,需要插画师现场作画,与演员的即兴表演互动。
“不需要立即答复,”他补充道,“只是一个初步想法,觉得你的艺术视角会很有价值。”
聚会接近尾声时,魏大勋被朋友们拉去拍照。姜玥准备离开,周婷递给她一个小礼盒:“大勋准备的答谢礼物,给每位客人的小心意。”
回家路上,姜玥打开礼盒,里面不是普通的纪念品,而是一枚精致的书签,设计成画笔形状,上面刻着她的名字和一句简短的话:“致照亮创作之路的人。”
这份礼物的用心让她微微动容。不同于普通的客套,它显示了对她个人和职业的真正理解和尊重。
回到工作室,姜玥没有立即更衣,而是站在工作台前沉思。今晚的聚会让她看到了魏大勋更立体的一面——不仅是专业演员,还是真诚的朋友、用心的组织者和有追求的艺术家。
手机响起,是魏大勋发来的消息:“安全到家了吗?再次感谢你的到来和礼物。那本画集我非常喜欢。”
姜玥回复后,他又发来一条:“关于那个实验项目的提议,请不必有压力。只是觉得如果我们合作,可能会创造出有趣的东西。”
这一晚,姜玥没有工作。她泡了杯茶,坐在窗前回想今晚的种种。那个跨媒介项目的提议在她脑中盘旋,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她开始看到插画与表演结合的种种可能性,如何用视觉语言补充表演,又如何用表演赋予视觉艺术动态叙事。
几天后,姜玥回复魏大勋,表示对项目感兴趣,但需要更多细节。他们约定在接下来的周未讨论具体构想。
这个新的合作方向让姜玥感到一丝兴奋。不同于电视剧的插画指导,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未知与可能性。
睡前,她翻开魏大勋赠送的那本视觉叙事书籍,书签正是那枚画笔形状的礼物。在温暖的灯光下,金属书签泛着柔和的光泽,如同今晚的聚会——恰到好处的光亮,不刺眼却难忘。
艺术之路总是充满意外转折,而有些转折,或许会引领她去往从未想象过的方向。姜玥带着这个想法进入梦乡,梦中是色彩与动作交织的奇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