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咨询09:30 空鸟笼与栖木第二次咨询,陈则把鸟笼放在矮几中央,门仍开着。
“它现在代表什么?”
林微盯着笼内那根孤零的栖木,轻声:“我……小时候被放在亲戚家,就像被关进别人的笼,他们喂我,但不让飞。”
陈则递她一支0.5mm自动铅笔,“如果给栖木刻一句话,你想写什么?”
林微在木杆上慢慢刻:
“风可以来,我也可以走。”
木屑飘落,像极小的雪。
颜色实验室10:15 镉黄+熟褐=“活”陈则取出一大张水彩纸,刷清水,让她随意点颜料。
林微先挤镉黄,再滴进熟褐,两色在纸面晕开,边缘带着铁锈红,与她旧血迹几乎一致。
“给这个颜色起个名字?”
“……活。”
“好,‘活’。”陈则吹干纸,裁成10张明信片,递给她,“每次来,选一张写‘活’的新定义,寄给未来的自己。”
中间日17:00 快递拒签演练
第三次咨询前,陈则安排真实场景:他网购一本书,故意填错地址寄到林微住处。
快递小哥电话催促签收,林微心跳加速,手心出汗。
陈则陪她站在巷口,低声教话术:
“您好,这不是我的快递,请退回发货方,谢谢。”
她深吸气,一字不漏复述,挂电话那刻,腿一软蹲在地上,却笑得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原来‘不’字,比‘谢谢’更有重量。”
她在速写本画下快递单被撕成两半,断面飞出一只鸟。
江屿返城午夜00:20 交接江屿提前回城,带外地风铃。陈则车送林微回家,三人一楼首次同框。
江屿把风铃挂好后,对陈则伸手:“这星期,谢谢你替她撑伞。”
陈则回握:“伞是暂时的,她要自己学会看天气。”
林微站在两人中间,左手捏狐狸钥匙,右手捧新风铃,忽然觉得——
自己不再是“被收留者”,而是“即将出发的人”。
锁孔对星江屿拿出一个小木盒,打开是一对情侣钥匙扣,却单独把其中一只递给林微:
“这是工作室备用钥匙,也是你‘笼门’的实体化。以后你进出,不需要再等人开门。”
钥匙环——狐狸尾巴形状,与陈则给的铜钥匙完美契合。
林微把两把钥匙并在一起,金属相击,“叮”一声,像极小型的风铃。
二楼走廊,江屿与陈则倚栏,低声抽烟式闲聊(其实都没点烟)。
江屿:“我去北京,会留一间画室给她,窗户朝南。”
陈则:“我孤儿院在北五环,地铁半小时,她随时可以来当义工老师。”
两人对视,无需更多承诺——
一条河是创作,一条河是治愈,交汇点叫“林微”。
第四次咨询,林微带来上次10张明信片,最上面一张写着:
“活=在拒绝之后,仍愿意继续。”
颜色已由“镉黄+熟褐”变为“钴蓝+一点柠黄”,像初晓的海。
陈则把新明信片钉在软木墙,与旧“活”并排,两色交界形成一条朦胧的灰绿。
“看,你在变色,也在变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