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洗手法?”
工人们听到这个新名词,又是一脸的茫然。
洗手谁不会啊?不就是把手打湿,抹上肥皂,搓一搓,再用水冲干净吗?
怎么到了林总工这里,还分成了“七步”?
林晚看着大家那疑惑的表情,笑了笑,开始亲自示范。
“大家看好了,这七步洗手法,每一步都有它的讲究。它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我们手上的每一个角落,从指尖到手腕,都能被彻底地清洁到。”
“第一步,掌心相对,互相揉搓。这叫‘内’。”
林晚一边说,一边做着动作。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两手交叉,互相揉搓。这叫‘外’。”
“第三步,掌心相对,十指交叉,互相揉搓。这叫‘夹’。”
“第四步,弯曲手指,关节在另一只手的掌心旋转揉搓。这叫‘弓’。”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揉搓。这叫‘大’。”
“第六步,五个手指的指尖,并拢在另一只手的掌心,旋转揉搓。这叫‘立’。”
“第七步,也是最后一步,清洗手腕。这叫‘腕’。”
“内、外、夹、弓、大、立、腕。大家记住这个七字口诀。每一个步骤,都要揉搓十五秒以上。”
林晚的示范动作标准而又优雅,配上她那朗朗上口的“七字口诀”,简单明了,一看就会。
工人们看着,都觉得新奇又有趣。原来一个简单的洗手,里面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吧!”
在林晚的指挥下,几十个女工排着队,在水桶前,开始笨拙地模仿着林晚的动作,学习着这套全新的洗手法。
车间里,一时间没有了机器的轰鸣,只剩下哗啦啦的水声,和搓揉肥皂泡的“悉悉索索”声。
她们洗得异常认真,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了,或者哪个角落没有搓到。
她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虔诚”地对待过自己的双手。
洗完手,林晚又让她们重新制作了标本,再次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这一次,当她们再次把眼睛凑到目镜上时。
车间里,响起的是一片充满了惊喜和不敢置信的欢呼声!
“哇!干净了!真的干净了!”
“那些小虫子都不见了!”
“我的天啊!这也太神奇了吧!就只是换了个洗手的方法,差别竟然这么大!”
只见那小小的视野里,之前那片密密麻麻、令人作呕的“细菌森林”,此刻已经变得空旷了许多。虽然还能看到零星的几个“小不点”,但和之前那副“菌山菌海”的恐怖景象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种强烈的、肉眼可见的视觉冲击,比任何严厉的规章制度,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都要管用一百倍!
工人们看着自己那双被洗得干干净净,甚至有些发红的双手,眼神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她们终于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眼见为实”,什么叫“科学的力量”。
“同志们!”林晚拿起喇叭,趁热打铁。
“现在,你们还觉得,洗手是一件小事吗?”
“不是!”几十个工人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声音洪亮,充满了力量。
“从今天起!”林晚的声音也陡然拔高,“我要求,我们生产车间的每一个工人,在进入车间前,在接触食品前,都必须严格地按照这套‘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消毒!”
“我们还要在车间的入口处,设立一个‘消毒岗’!由我们检验科的人员,每天进行监督和抽查!”
“任何人,只要被发现没有按照规定洗手,或者手部清洁不达标,一律不准上岗!”
“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
那整齐划一的回答,像一声声誓言,在车间的上空回荡。
这一刻,林晚知道,她已经用科学的武器,彻底地征服了这些最朴素也最可爱的一线工人。
她为这个工厂,建立起了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食品安全的防火墙。
这场别开生面的“卫生公开课”,在工人们的震撼和兴奋中落下了帷幕。
但它带来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
当天晚上,几乎每一个参加了公开课的女工,回到家之后,都兴致勃勃地把今天学到的“七步洗手法”,和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恐怖故事”,当成最时髦的谈资,讲给了自己的家人、朋友和邻居听。
“哎,你是不知道啊!咱们平时那手,脏得简直没法看!林总工那个叫‘显微镜’的宝贝疙瘩一照,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小虫子,还在爬呢!”
“可不是咋地!后来林总工教了我们一个‘七步洗手法’,你猜怎么着?再一照,那些小虫子就全都不见了!你说神不神奇?”
“啥?七步洗手法?快教教我!咋洗的?”
一时间,“七步洗手法”和“手上长虫”的故事,像一阵龙卷风,迅速地从罐头厂的家属区,刮向了整个县城。
无数的家庭主妇,在听完这个故事后,都用一种全新的、审视的目光,看着自己和家人的手。然后,她们会打上一盆清水,拿出家里那块用了好几年的肥皂,开始笨拙而又认真地练习着那套“内外夹弓大立腕”的口诀。
甚至,县里的几所中小学,在听说了罐头厂的这件事后,也派了老师专门跑到厂里来“取经”。
他们也想把这套科学的洗手方法,和“微生物”这个神奇的概念,带到课堂上,教给他们的学生。
林晚,这个名字,再一次以一种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方式,在整个红星县,引起了一场关于“个人卫生”的观念革命。
她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她所激起的涟-漪,正在一圈一圈地,朝着更远的地方,扩散开去。
……
而在罐头厂内部,这场“卫生革命”带来的变化,更是立竿见影。
第二天一早,当工人们再次走进生产车间的时候,她们惊奇地发现,车间的入口处,已经焕然一新。
墙上,挂上了一幅由林晚亲手绘制的,“七步洗手法”的彩色宣传画。画面生动,步骤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宣传画的旁边,还多了一排崭新的水龙头,和一个个装着肥皂的皂盒。
周红梅科长,正带着刘春燕和陈小芳,像两个严格的“门神”一样,守在入口处。
她们的面前,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台显微镜,和一堆制作玻片标本用的工具。
“来来来,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周红梅拿着一个小本子,开始点名,“今天我们随机抽查十个人!看看大家昨天的学习成果怎么样!”
被点到名的工人,一个个都紧张得不行,像是即将要参加一场大考的学生。
她们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让陈小芳用棉签取了样。
然后,她们就眼巴巴地看着刘春燕,在显微镜下进行“审判”。
“张桂芬,合格!”
“李秀英,合格!”
“王小翠……嗯,指甲缝里还有点脏东西,不合格!回去重新洗一遍!”
刘春燕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她“质检员”的新角色。她戴着一副平光眼镜,(这是林晚特意为她申请的,为了保护视力,也为了让她看起来更专业),一丝不苟地报着结果。那副严谨认真的模样,颇有几分林晚当年的风范。
被判“不合格”的王小翠,脸“腾”地一下就红了,她二话不说,灰溜溜地跑到水龙头前,拿起肥皂,又仔仔细-细地把手搓了一遍。
周围的工人们看着,没有一个人嘲笑她。她们的眼神里,只有警醒。
她们知道,林总工这次是来真的了。
在“科学”面前,没有任何情面可讲。
就这样,在检验科的严格监督下,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标准化的卫生习惯,在罐头厂的生产车间里,被迅速地建立了起来。
整个车间的卫生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而这一切,都只是林晚庞大改革计划中的一小步。
解决了外部环境的卫生问题之后,她又把目光,投向了产品本身。
这天下午,她把周红梅和两个徒弟,叫到了她的办公室。
“师傅,您找我们有事吗?”陈小芳好奇地问道。
林晚笑了笑,她从抽屉里,拿出了两样东西。
一样,是一小袋白色的,像盐一样的粉末。
另一样,则是一瓶无色透明的,看起来像水一样的液体。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她看着三人,缓缓地说道:
“我准备,对我们厂里现在生产的苹果罐头,进行一次全面的‘配方升级’。”
“我要在里面,加入这两样‘秘密武器’。”
“它们不仅能让我们的罐头,保质期变得更长,口感变得更好。”
“甚至,还能让它,带上一点点……‘保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