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我在古代当公主团宠
本书标签: 古代 

稚羽初振

我在古代当公主团宠

安国公夫人是个面容和善、体态丰腴的妇人,言语间带着宗室命妇特有的圆融与恭谨。嘉宁县主则依旧是一副文静模样,穿着荷花色绣兰草的小袄,跟在母亲身后,规规矩矩地向李桐绾行礼。

“快免礼。”李桐绾端坐在主位,小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欣喜,“县主姐姐来了,正好陪我解解闷。”

安国公夫人见公主气色红润,神态安然,不似前番病弱,心下稍安,又说了一箩筐吉祥话,才由宫人引着去偏殿用茶,将空间留给了两个小姑娘。

殿内只剩下李桐绾、嘉宁县主以及侍立在旁的云芷。

嘉宁县主比李桐绾年长两岁,行事更为沉稳些。她先是关切地问了问李桐绾的身体,又送上自己亲手绣的一个香囊,针脚细密,绣着栩栩如生的石榴花纹,寓意多子多福。

“县主姐姐的手真巧。”李桐绾拿着香囊,爱不释手的样子,随即又微微蹙起小眉头,带着几分孩童的烦恼,“比我强多了,苏师傅和林师傅总说我的针线活没个长进,写字也是,练得手都酸了,还是写得不好看。”

她主动提及读书习字,将话题引向自己想要的方向。

嘉宁县主掩口轻笑:“公主殿下年纪还小,能静下心来读书习字已是不易。臣女像您这般大时,还只知道淘气呢。”她顿了顿,眼中流露出些许真诚的羡慕,“听闻陛下和娘娘都夸赞公主聪慧,进度神速。”

“真的吗?”李桐绾眼睛一亮,仿佛受到了莫大鼓舞,随即又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实……其实好多字都不认识,意思也不甚明白。比如前几日林师傅讲到‘鸠占鹊巢’,我就不太懂,为什么鸠占了鹊的巢,还能被写在诗里?听起来像是坏鸟。”

她歪着头,一脸求知若渴的懵懂。

嘉宁县主被她这童言稚语逗笑,耐心解释道:“公主,此诗并非赞鸠,乃是借物起兴,暗喻女子出嫁,以夫家为依归。读书需明其深意,不可只看表面。”

“原来是这样!”李桐绾恍然大悟,拍手道,“县主姐姐懂得真多!比我强多了。我整日在这宫里,见的听的都有限,不像姐姐,还能随着国公夫人出门走动,见识广博。”

她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羡慕和一点点对外面世界的好奇。

嘉宁县主到底年纪也不大,被公主这般奉承和羡慕,心下难免有些自得,话也多了起来:“公主过誉了。臣女也不过是偶尔随母亲去些相熟府邸做客,或是去庙里上香,见识些人情风物罢了。宫外虽比不得宫中规矩森严,却也自有其趣处……”

她便细细说起些京中趣闻,哪家茶楼的点心出色,哪家银楼的首饰新颖,甚至偶尔也会提及一些无关紧要的、各府后宅的琐碎消息,虽不涉机密,却也让李桐绾对宫外的世界,以及某些宗室、官宦之家的人际往来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李桐绾听得“津津有味”,适时提出疑问或表示惊叹,引导着嘉宁县主说下去。她发现,这位县主心思细腻,观察力不俗,只是平日拘于身份,不多言语罢了。

“说起来,”李桐绾状似无意地提起,小脸上带着一丝后怕褪去后的疑惑,“前些日子那桩事,真是吓坏我了。端王婶婶看着那么和善一个人,怎么就……唉,现在想想,人心真是难测。”

提及端王妃,嘉宁县主神色也严肃了些,压低声音道:“谁说不是呢。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母亲说,日后与人交往,更要留几分心眼才是。”她显然也从安国公夫人那里听闻了些内情。

“嗯!”李桐绾用力点头,深以为然的样子,“母后和哥哥们也这般叮嘱我。还说宫里宫外,看似花团锦簇,底下却未必太平。”她叹了口气,小大人似的,“要是我能像县主姐姐这般懂事明理就好了,也能少让父皇母后操心。”

她将自己放在一个需要学习、需要成长的位置上,既满足了嘉宁县主些许“为人师”的心理,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嘉宁县主见她如此“推心置腹”,心中更觉亲近,柔声安慰道:“公主殿下天资聪颖,又得陛下娘娘悉心教导,日后定然明察秋毫,不会被小人蒙蔽。”

两人又说笑了好一阵,嘉宁县主才起身告退。

送走嘉宁县主,李桐绾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

这次交谈,收获不小。不仅对宫外多了些了解,更重要的是,与嘉宁县主建立了更为亲密的联系。这位县主或许可以成为她在宗室女眷中的一个信息渠道和潜在盟友。

她走到书案前,拿起那枚石榴花纹的香囊,指尖拂过细密的针脚。

力量,需要一点点积累。人脉,需要一步步经营。

她不能永远只做被保护在羽翼下的雏鸟。

窗外,春光渐盛。

李桐绾深吸一口气,拿起那支父皇赏赐的湖笔,蘸饱了墨,在宣纸上缓缓写下四个尚且稚嫩,却已初具风骨的大字:

明心见性。

她要看清这迷雾般的深宫,也要看清自己的路。

稚羽已初振,静待风起时。

上一章 新芽破土 我在古代当公主团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微光渐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