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槐叶藏叙
本书标签: 校园  双强  双男主 

江叙白的“偏科危机”

槐叶藏叙

第三次模考成绩出来那天,江叙白盯着语文试卷上那个刺眼的“38”分,感觉自己像被一道雷劈中。作文满分60,他只拿到一半多一点,鲜红的分数像个嘲讽的笑脸,和旁边数学卷上145的高分形成惨烈对比。

“江叙白,你这作文是写了篇‘意识流’散文吗?”老王拿着他的试卷,眉头皱成了“川”字,“题目让写‘成长中的坚持’,你倒好,从小学摔断腿写到昨天丢了支笔,全程跑偏,结尾还来了句‘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轻松’,你是想气死我还是想提前保送‘社会大学’?”

全班同学憋笑憋得肩膀发抖,江叙白的脸从耳根红到脖子,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偷偷瞄了眼身旁的周砚秋,对方正低头看着自己的作文卷,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周砚秋作文拿了52分,是年级最高分。

下课后,江叙白瘫在座位上,像只泄了气的皮球。“完了,照这个趋势,高考语文要拖后腿了,别说湖南大学,能不能上一本都悬。”他抓着头发,一脸绝望。

周砚秋递过来一颗草莓味硬糖,笑着说:“别愁眉苦脸的,作文又不是天书,能学会。你就是素材积累少,结构没理清,我帮你补,保证下次模考让你作文上45。”

“真的?”江叙白瞬间来了精神,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你可别骗我,要是我作文能上45,我请你吃一个月的早餐,顿顿都是李奶奶家的肉包!”

周砚秋挑眉:“这可是你说的,别到时候耍赖。从今天起,每天晚自习后,咱们留半小时练作文,我帮你整理素材,分析结构。”

当天晚上,周砚秋就抱来一摞厚厚的作文书,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上面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你看,这是我整理的作文素材,分‘坚持’‘梦想’‘挫折’‘亲情’等十几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有人物事例、名言警句,还有段落模板,你先背熟,写作文的时候就能直接用。”

江叙白接过笔记本,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心里暖暖的。“你什么时候整理的?也太用心了吧。”

“之前觉得你作文可能需要,就提前整理了,没想到还真派上用场了。”周砚秋笑着说,“今晚咱们先从‘成长中的坚持’这个主题入手,你先写一段开头,我看看你的思路。”

江叙白拿起笔,盯着题目半天,憋了半天只写出一句:“成长就像一条路,坚持就是路上的灯。”写完自己都觉得尴尬,挠了挠头:“是不是太俗了?”

周砚秋忍不住笑了:“确实有点俗,不过没关系,咱们慢慢改。你可以用比喻,但要更生动一点,比如‘成长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而坚持,是藏在跑鞋里的勇气,支撑着我们在疲惫时继续向前’,这样是不是就好多了?”

江叙白眼前一亮:“哇,你也太会写了!我怎么想不到这样的句子。”

“多积累就好了,”周砚秋耐心地讲解,“开头要吸引人,要么用优美的比喻,要么用名人名言,要么用场景描写;中间段落要有论点、论据、论证,每个论点都要有具体的事例支撑;结尾要升华主题,呼应开头。”

接下来的几天,江叙白每天都跟着周砚秋练作文。从开头结尾的写法,到中间段落的结构,再到素材的灵活运用,周砚秋手把手地教他。江叙白一开始写得东倒西歪,要么素材和论点不匹配,要么结构混乱,要么语言干巴巴的,但周砚秋从不嫌弃,总是耐心地帮他修改,一句一句地指导。

有天晚上,江叙白写一篇关于“挫折”的作文,中间段落举了司马迁受宫刑写《史记》的例子,却只写了“司马迁遇到挫折不放弃,最终写成了《史记》”一句话。周砚秋看完,无奈地摇了摇头:“你这是在写‘人物简介’吗?要把事例展开,写出司马迁遇到了怎样的挫折,他是如何坚持的,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还要结合主题分析,这样才能有说服力。”

说着,周砚秋拿起笔,在他的草稿纸上补充:“当汉武帝的屠刀落下,司马迁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是屈辱地活着,还是壮烈地死去?他选择了前者,不是因为怯懦,而是因为心中的信念——他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要为后世留下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书。在狱中,他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却从未放弃,发愤著书,历时十三载,终于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用行动告诉我们,挫折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只要不放弃,终能涅槃重生。”

江叙白看着补充后的段落,佩服得五体投地:“你也太厉害了吧!这么一写,瞬间就有说服力了。”

“多练几次你也能做到,”周砚秋笑着说,“明天我找咱们班语文成绩最好的林晓帮忙,她作文每次都能拿50分以上,让她也帮你改改作文,多个人多份思路。”

第二天,周砚秋果然把林晓拉了过来。林晓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性格开朗,说话直爽。她接过江叙白的作文,看了几眼,就忍不住吐槽:“江叙白,你这作文写得跟流水账似的,语言没亮点,素材老掉牙,结构还混乱,能拿到38分全靠老师手下留情。”

江叙白的脸瞬间红了,尴尬地挠了挠头:“我知道写得不好,所以才请你们帮忙嘛。”

“行了,别打击他了,”周砚秋笑着打圆场,“林晓,你就从语言表达和素材新颖性方面帮他改改,我负责结构和论点。”

林晓点点头,拿起笔,在江叙白的作文上圈圈画画:“你看这句‘我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太直白了,没有感染力。可以改成‘台灯下,我握着笔的手微微发酸,草稿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当看到成绩单上那刺眼的红色数字变成耀眼的金色时,我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这样是不是就有画面感了?”

江叙白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之前总觉得写作文就是把事情说清楚,没想到还要注重细节描写。”

“那当然,”林晓说,“作文要想拿高分,细节描写很重要,能让读者有代入感。还有素材,别总用司马迁、爱迪生这些老掉牙的例子,可以用一些新时代的人物,比如张桂梅校长、苏炳添、谷爱凌这些,既新颖又有正能量。”

在周砚秋和林晓的双重指导下,江叙白的作文进步神速。他开始注重语言的优美和生动,学会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素材也变得新颖多样,不再是那些被用了无数次的老例子;结构也越来越清晰,开头吸引人,中间有论点有论据,结尾升华主题。

有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以“梦想”为主题的作文,江叙白按照周砚秋和林晓教的方法,开头用了优美的比喻:“梦想是黑暗中的启明星,是沙漠中的绿洲,是寒冬里的暖阳,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中间段落举了苏炳添为了实现奥运梦想,克服伤病,刻苦训练,最终打破亚洲纪录的例子,还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了为了考上湖南大学,努力学习的过程;结尾升华主题:“梦想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只要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终有一天能实现。”

作文交上去后,江叙白心里忐忑不安,生怕写得不好。没想到语文老师在班里特意表扬了他:“江叙白这次作文进步很大,语言优美,素材新颖,结构清晰,主题明确,从38分进步到48分,值得大家学习!”

全班同学都惊讶地看着江叙白,江叙白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下课后,他第一时间跑到周砚秋和林晓面前,兴奋地说:“我作文考了48分!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助,我肯定考不了这么好。”

周砚秋笑着说:“恭喜你!不过别骄傲,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把作文稳定在50分以上。”

林晓也笑着说:“不错不错,没白费我和周砚秋的心血。下次要是再考不好,可就对不起我们了。”

“放心,我肯定会继续努力的!”江叙白坚定地说。

从那以后,江叙白更加努力地练作文,每天都会写一篇作文,让周砚秋和林晓帮忙修改。周砚秋和林晓也毫无保留地指导他,帮他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江叙白的作文分数越来越稳定,从48分到50分,再到52分,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

随着作文成绩的提升,江叙白的语文总分也提高了不少,总成绩在年级里的排名也稳步上升。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语文考试,反而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天晚上,江叙白和周砚秋在图书馆刷题,江叙白突然说:“周砚秋,等高考结束,我一定要好好谢谢你和林晓,请你们吃大餐,想吃什么都行。”

周砚秋笑着说:“大餐就不用了,你别忘了你说过,作文上45分就请我吃一个月的早餐,这个可不能赖账。”

江叙白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放心,肯定不会赖账,别说一个月,就是两个月、三个月,我也请。”

林晓刚好路过,听到他们的对话,笑着说:“那我呢?我也帮了你不少忙,你不打算请我吃点什么吗?”

江叙白连忙说:“当然请,你想吃什么,我都请你。”

“简单,”林晓笑着说,“等你高考考上湖南大学,就请我和周砚秋去湖南玩一圈,尝尝当地的美食。”

“没问题!”江叙白爽快地答应,“到时候咱们一起去橘子洲头,去岳阳楼,去张家界,玩个痛快!”

周砚秋看着江叙白兴奋的模样,嘴角露出了温柔的笑容。他知道,江叙白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成绩上,更体现在心态上。从一开始的自卑、焦虑,到现在的自信、从容,江叙白正在一点点成长,一点点变得优秀。

高三的日子紧张而忙碌,但因为有了彼此的陪伴和帮助,江叙白和周砚秋都觉得格外充实和温暖。他们一起为了梦想努力奋斗,一起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一起分享进步的喜悦。那些一起在图书馆刷题的时光,一起讨论作文的夜晚,一起为了目标拼搏的日子,都成了高三最珍贵的回忆。

江叙白知道,他能克服“偏科危机”,离不开周砚秋和林晓的帮助,更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继续努力,考上湖南大学,不辜负自己的付出,也不辜负周砚秋和林晓的帮助。而周砚秋也在心里默默祝福江叙白,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考上心仪的大学,一起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并肩前行 。

上一章 暖冬备考 槐叶藏叙最新章节 下一章 周砚秋变形记:从“焦虑卷王”到“摆烂高手”的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