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珩离开后,小院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空气,只剩下令人窒息的沉闷。苏妙背靠着冰冷的墙壁,缓缓滑坐到地上,方才强撑出来的镇定顷刻瓦解,指尖仍在微微发颤。
他的每一句质问,每一个眼神,都像淬了冰的针,扎在她最敏感的神经上。他不仅知道她夜探荷塘,更疑似对她的来历起了疑心。“异世之魂”四个字,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知何时就会落下。
恐惧之后,一股更强的倔强涌了上来。坐以待毙绝不是她的风格。萧景珩的警告言犹在耳,但荷塘下的秘密,林轻轻与怪物的关联,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她。硬闯不行,那就智取。而眼下唯一的线索和武器,就是桌上那本厚书,以及……那个递纸条的神秘人。
她重新站起身,走到桌边,指尖郑重地抚过暗蓝色的书皮。这一次,她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泛泛而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寻找一切与“虚空之眼”、能量波动、封印或破坏方法相关的记载。
接下来的日子,苏妙过上了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白日里,她更加刻苦地修习《镇魂诀》后续心法,那份对“归去之机”的渴望,以及迫在眉睫的生存压力,成了最好的催化剂。她不再满足于短暂的“神光内敛”,开始尝试更复杂的“神念化形”,想象自己的意念如同一张细密的网,向外延伸,感知小院范围内最细微的能量流动——比如,夜间看守侍卫换岗时气息的转换,墙角虫蚁爬行的轨迹。这既是修炼,也是一种预演,为将来可能需要的潜行探查做准备。
夜晚,则完全交给了那本古书。油灯常常亮至深夜。她逐字逐句地研读,不放过任何一处看似无关的旁注或符号。书中所载远比她想象的庞杂,除了正统的玄门法诀、志怪传说,竟还有一些类似禁忌的邪术记载,以及前辈修行者对天地法则的艰涩感悟。
关于“虚空之眼”的线索依旧零散,但她渐渐拼凑出一些关键信息:这种裂隙极不稳定,需倚靠强大的能量源(如地脉阴气、生灵怨念)或特殊法器才能维持;其开启和闭合,往往与特定的时辰、星象乃至持有特殊血脉或印记的“钥匙”有关。书中还提到一种名为“封界石”的罕见矿物,据说能扰乱空间壁垒,对稳固的“虚空之眼”有压制之效。
然而,如何找到或制作“封界石”,书中却语焉不详,只提及某些上古遗迹或极阴极阳交汇之地可能寻得踪迹。
这日午后,她正对着一篇描述如何用精血符文暂时屏蔽空间感应的残缺章节苦思冥想,窗外忽然传来三声极有节奏的鸟鸣——布谷,布谷,布谷。
声音清脆,与往常的鸟叫无异。但苏妙的心却猛地一动。这三声鸟鸣,与前两日偶尔听到的零散叫声略有不同,节奏更为规整。是巧合,还是……信号?
她不动声色地放下书,走到窗边,假装欣赏院中那棵老槐树,目光却飞快扫过院墙一角。那里,几丛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并无异状。
就在她以为是自己多心时,眼角的余光瞥见,靠近墙根的一块松动青砖缝隙里,似乎露出了一小角与泥土颜色迥异的白色。
心,骤然提起。她强压住立刻去查看的冲动,耐心地等到灰鹞来例行问询过后,又磨蹭着练了会儿心法,直到夕阳西下,院外看守交接的短暂空隙,才借着活动筋骨的名义,状似无意地踱步到墙根。
蹲下身,系鞋带。手指飞快地探入砖缝,指尖触碰到一个纸团。她迅速将其攥入手心,站起身,若无其事地走回屋内。
关上门,背抵着门板,展开纸团。上面的字迹依旧娟秀,内容却更简短:
“塘底有口,非水。月晦之夜,影重叠时。”
月晦之夜,便是月末无月之夜。影重叠时?是指什么影子?物体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这信息太过模糊,却无疑指向了荷塘之下的通道!递纸条的人,不仅知道林轻轻的异常,似乎还对荷塘下的秘密有所了解。他/她是谁?目的何在?是友是敌?
苏妙将纸条焚毁,眉头紧锁。信息太少,风险太大。月末之夜近在眼前,她需要更多的准备,也需要判断这信息的真伪。
就在这时,她脑中灵光一闪,重新拿起那本古书,飞快地翻到记载着各种符文和阵法示意图的部分。她的手指在一幅描绘“阴阳交汇、影壁潜行”的古老阵法图上停住。图旁小注写着:此法借光影错位之理,可匿形迹于常人视觉盲区,然对施术者神魂强度要求极高,且需精确把握光影转换之瞬。
“影重叠时……”苏妙喃喃自语,一个大胆的猜想浮上心头。难道这“影重叠”,并非指简单的影子重合,而是指某种特定光线角度下,利用地形或物体投射出的阴影,形成天然的视觉遮蔽区域?而荷塘附近,在月末无月、仅有微弱星光的特定时辰,恰好存在这样的地形?
这个发现让她兴奋不已。如果猜对了,那么这纸条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更可能是一个安全潜入的方法!
接下来的几天,苏妙更加废寝忘食。她一边继续强化神念修炼,尝试理解那“影壁潜行”阵法的原理;一边反复推敲纸条上的信息,并结合书中关于“虚空之眼”需要能量维持的记载,思考着如果通道真的存在,其入口可能具备的特征。
她甚至冒险,在一次白天修炼神念感知时,将意念尽可能地向荷塘方向延伸。距离太远,感知模糊不清,但她确实捕捉到那片区域萦绕着一股异常阴寒、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气息波动,这与书中描述的地脉阴气积聚的特征颇有几分相似。
就在月晦之夜的前一晚,小院的门再次被敲响。
来的依然是萧景珩。他身后跟着一名捧着托盘的侍卫,托盘上放着一套看似普通的深色棉布衣裙,以及一双软底布鞋。
“明日府中清查旧库,或有喧嚣。”萧景珩语气平淡,目光却锐利地扫过苏妙的脸,“这身衣物,行动便宜些。”
苏妙心中巨震!清查旧库?偏偏在月晦之夜?是巧合,还是他有意为之?这套衣物,这看似提醒实则默许的话语……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是在为她创造机会,还是想引蛇出洞?
她垂下头,接过托盘,指尖触及柔软的布料,心绪如同翻江倒海。“谢王爷体恤。”
萧景珩没有多留,转身离去。这一次,院门落锁的声音,似乎不再那么沉重。
苏妙捧着那套衣物站在房中,看着窗外渐浓的夜色,心跳如擂鼓。
萧景珩的意图难以捉摸,递纸条者的身份仍是谜团,荷塘之下吉凶未卜。
但,这是她挣脱眼前困境、探寻真相的唯一机会。
明晚,月晦之夜,影重叠时。
她必须去。